APP下载

论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科技合作的机制与内容

2016-02-19张永宏郭元飞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昆明650500

关键词:南南合作埃塞俄比亚中国

张永宏,郭元飞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昆明650500



论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科技合作的机制与内容

张永宏,郭元飞*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中埃科技合作是中非科技合作的一个支点,在南南合作以及中非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埃科技合作的机制包括多边机制与双边机制,多边机制主要为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双边机制主要是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签订的双边协定,合作内容涉及农业、工矿业、交通与通讯业、教育以及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埃塞俄比亚不仅引进了中国的科学技术,还借鉴了中国的科技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埃塞俄比亚进行了推广。中埃科技合作对深化中埃关系、加快埃塞俄比亚现代化进程、带动中埃产能合作、破解中国“新殖民主义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双方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合作中的作用,促进民间交流,共同推动中埃科技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发展。

关键词:中国;埃塞俄比亚;科技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新殖民主义

张永宏,郭元飞.论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科技合作的机制与内容[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40–49.

Zhang Yonghong, Guo Yuanfei.Mechanism and Content of China-Ethiopia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6,18(3):40–49.

引言

中非科技合作是中非合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中埃)科技合作是中非科技合作乃至中非合作的重要支点,在南南合作以及中非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中埃关系的发展,中埃科技合作依托机制逐步成型,未来双方科技合作会向着深层次、宽领域方向不断发展。对中埃科技合作的机制建构、内容和战略意义的系统解读,有助于增强对中埃科技合作的认识,促进中埃科技合作在深层次、多领域深入展开,对中非科技合作起着模范作用。

1 中埃科技合作的机制

中埃科技合作渗透在各个领域,存于经贸关系、对埃援助、政府会议之中。自中埃建交以来,中埃就经贸技术合作签订过一系列协议,政府高层通过会议、调研等方式,进行科技合作交流,企业对埃的投资建设也是科技合作的重要形式。同时,双方同属于南方国家,在中国、联合国及非洲三方机制下,中非先后开展了中非环境合作项目、“非洲水行动”项目等一系列活动,其中埃塞俄比亚是受益方之一。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举办以来,中埃双方科技合作向着深层次、宽领域发展,尤其是“中非科技伙伴计划”的实施,促进中埃双方进一步加强了科技合作,在农业、交通、工业、信息通信、医疗卫生等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加快了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化进程,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总的来看,中埃科技合作的依托机制有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及双边合作协议等,多种机制并存,相互交叉,共同发展。

1.1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双方进行友好交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等方面合作的重要平台,是中埃科技合作的重要推动力,会议通过的文件为中埃技术合作提供了保障机制。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两个文件,还举办了教育、科技与卫生合作等领域的四个专题研讨会,并设立“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为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培养专业人才。2003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2006)》文件,中国宣布采取具体措施加强与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在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2006年,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年至2009年)》两个文件,中国宣布了加强中非务实合作的八项政策原则;2009年,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举行,会议发布了《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年至2012年)》等文件,倡议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宣布了中非合作的八项新举措;2012年,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5年)》两个文件,继续加强中非科技合作;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暨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南非举行,会议发布了《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中国对非洲政策》等文件,宣布继续推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加强双方在各领域的科技合作,推动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1]。

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埃科技合作向宽领域、深层次发展,涉及农业、工业、交通、信息通讯、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不仅有政府间的合作,还包括企业、个人等多个合作主体。同时,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的举办,中埃科技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埃塞俄比亚是唯一从中非合作论坛八项举措中全面获益的国家,双方科技合作意义重大。例如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发展基金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立了汉盛玻璃厂,成为中埃科技合作中“企业+技术”走出去的典范;在中非合作论坛分论坛之中非科技合作论坛中,中国向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援建了一所“全科模块化箱房诊所”,加强同埃塞俄比亚的民生科技合作,还发布了“中国实用技术手册”“中国国家高新区介绍手册”,推动中国先进适用技术在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转移,同这些国家分享中国经验,提升它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项目还包括对埃援助3所农村学校,建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非盟中心及提露内丝——北京医院,捐赠电脑、抗疟疾药品等。除此之外,中国多次举办培训班,加强对埃塞埃塞俄比亚人员的技术培训,为其培养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技术性人才。

1.2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基于历史遭遇和面临全球化挑战而展开的国家之间的合作,是确保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加强发展中国家间的科技合作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加强中埃双方的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中国、联合国及非洲三方机制下,中国在非洲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埃塞俄比亚是受益方之一,南南合作推动了中埃科技合作与发展。例如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在天津召开,埃塞俄比亚专家就应对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主题作了演讲,会议代表就加强南南技术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话题达成一致意见。2011年,中国与联合国环境署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谅解备忘书》,启动了“非洲水行动项目”,中国科研人员对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干旱荒漠化、监测预警等情况进行了考察,帮助埃塞俄比亚等国收集并整理了农业、工业、能源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并形成了9份研究报告与区划报告;2013年,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为落实南南合作、推动科技特派员国际合作等工作,在北京设立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国际培训班项目,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学员参与了此次培训[2]。

1.3中埃双边合作协定

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签署双边合作协定,是双方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机制,通过中埃政府及各部门共同协作,实现技术引进、吸收与转化,促进双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例如,2011年10月28日,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在亚的斯亚贝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在科技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科技合作的必要性方面达成了共识,中国同埃方分享科技成果,愿帮助对方提高科技建设的能力,实现其经济增长、工业化转型目标。2012年10月29日,中埃双方签署了《中埃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2013年11月25日,中国科技部与埃塞科技部签署了《中国科技部与埃塞俄比亚科技部关于共建中埃皮革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备忘录》,通过双方科研机构的协作,开展人才培养等项目,帮助埃方加强皮革技术能力建设。同时,中国科技部同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签署了《中国科技部与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合作的备忘录》、《中国科技部与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关于中埃国际科技特派员创业园合作的备忘录》,中方以特派员的形式对埃塞俄比亚进行技术指导,向其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并通过创业园的建设,解决埃塞俄比亚农业机械化问题等,实施集种植、养殖、加工与循环利用为一体的农业工程[3]。

2 中埃科技合作的内容

中非技术合作历史悠久。在古代,中国作为世界文明中心之一,伴随着陆地、海洋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的丝织技术、制瓷技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传入北非、东非地区,这为中埃技术合作奠定了历史根基。新中国成立后,于1970年11月同埃塞俄比亚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为中埃技术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1988年,双方在北京召开了政府间经济技术和贸易联合委员会会议,之后双方以经济贸易为契机,加强了技术合作。例如,1974—2000年间,中国曾派出11批医疗队援助埃塞俄比亚,加强双方医疗卫生合作;从1995年开始,中国军方为埃塞俄比亚培养教官、军事指挥人员和扫雷技术人才等;中埃双方还在教育领域展开合作,为其每年提供10名留学生名额[4]。目前,中埃双方技术合作的领域主要有农业、工矿业、交通与通信业、教育与医疗卫生等,合作主体除了政府间的合作,还包括企业、高校以及个人等,中埃双方技术合作向着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层次的水平发展。

2.1农业科技合作

埃塞俄比亚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埃农业科技合作对埃方意义重大。双方合作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以及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等,农业科技合作主体以政府为主,企业、个体兼顾,合作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推广,中方还“授之以渔”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同时,埃方借鉴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探索新方式——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农业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1.1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适用

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指针对农业技术服务的不同属性,通过整合政府、农民和市场三方资源的方式,由政府保障科技特派员的工资待遇,鼓励科技特派员与农民合作,调动社会力量加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5]。该制度是中国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实施的“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和长效机制探索”项目的重要成果,它以科技特派员为载体,引进先进农业科技加以适用,促进中国农业技术体系的变革,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举措,并且在试点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为中埃农业技术合作埋下了伏笔。

埃塞俄比亚是农业大国,中埃农业科技合作尤为重要。例如,2009年,埃方考察了天津蓟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还召开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座谈会,同蓟县科技特派员和农民进行了交流,高度赞扬了该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2010年,中方赴埃塞俄比亚参加中非减贫发展会议,就粮食安全与减贫领域的科技合作同埃方展开了会谈,对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等模式是否能够帮助非洲发展进行了讨论,并同埃方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达成了初步共识。2011年,中国科技部农村中心表示,针对科技特派员等合作项目在埃方试点工作已同埃方达成了初步共识,之后中国同埃塞俄比亚签署了协议,共同建设国际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并且以科技园区为平台展开科技特派员国际合作。在中埃双方科技合作过程中,埃方通过考察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决定借鉴该制度找到适合埃方农村发展的道路,划出了专门区域加以推广,改革政府管理机构,成立了农业改革委员会专门负责该制度的示范推广,计划在示范园区取得成功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6]。

2.1.2农业科技推广及人员培养

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而技术的实施主体是人,中埃双方的农业技术合作不仅仅是科技的传播,更在于技术人员的培养。中国政府、企业及个体通过对埃方本土人员的培养,不仅传播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还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员,为埃方农业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例如,2005年中国政府援助埃方进行竹业技术培训,为埃方培训了45名学员;2006年应埃方政府的要求,中国政府再次施以援助,派出5名专家赴埃举办为期2个月的竹子种植和竹产品加工培训,培训了40名学员。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李玉龙在埃方利用喷施赤霉素等技术手段,促进了甘蔗、茄子、玉米、黄瓜等作物的生长,产量有了大幅度增加,玉米产量由200公斤提高到了400多公斤,被埃方农业部当做典范加以推广;同时,李玉龙还建立了自己的蘑菇大棚,并通过科技示范带动当地蘑菇产业的发展,培训了600多名技术人员,受到了埃方农业部的高度赞扬[7]。

2.1.3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

中埃双方在农业技术的适用、技术成果的转化等领域开展了合作交流,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会、协议签订等方式,实现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利用。例如,2002年,埃方阿姆哈拉州考察团来华参加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考察了通威水产科技公司,并表达了双方在技术引进、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愿望,赞扬了该公司的基因实验室和先进的技术设备;2007年,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与埃方大使在京举行了会谈,就双方农业合作达成了初步共识,合作内容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对中埃农业发展进行技术合作;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访问埃塞俄比亚等国,就灾害防范、水资源利用、草场生态恢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生态系统管理技术提升、人员培训等方面达成共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成为未来合作的重点;同年,张家口农科院在埃塞俄比亚南方州成立了杂交谷子研究中心,并与埃方农业部及南方州达成协议,将杂交谷子的种植面积扩大到埃方的四个州——南方州、提格雷州、阿姆哈拉州、奥罗米亚地区州,并进行育种、增产技术研究、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从技术层面解决埃方粮食紧缺问题[8]。

2.1.4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中埃双方加强农业合作的重要载体,为中埃技术推广、试验研究、技术培训等提供了畅通渠道,也是推动中埃农业技术合作的桥梁。2012年6月,中国援助埃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正式移交,该中心的建立为埃方学习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及管理经验、吸引企业对埃农业投资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等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中埃双方农业科技合作进一步发展[9]。

2.2工矿业科技合作

中埃工矿业技术合作涉及领域有新能源技术合作、矿业勘察、建筑业以及制造业等,其中新能源技术合作尤为突出,双方合作主体以企业为主,通过企业一系列的工程建设,实现技术输出,促进了埃塞俄比亚工矿业的发展。

2.2.1新能源科技合作

新能源技术合作是中埃技术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通过对埃塞俄比亚水电站的建设,风能、太阳能的利用,提高了埃方电力供应能力,为其低碳战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例如,2012年,中国水电顾问集团等承包的阿达玛(Adama)第一期风电项目成功发电,该项目装机34台,总装机容量51MW,是中国第一个技术、标准、管理、设备整体走出去的风电项目。该能源项目主要为非盟会议中心供电,促进了中非友谊的发展。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与埃塞签署了复兴大坝500KV输电项目承包合同,项目包括新建1 240KM同塔双回500KV交流线路、98KM同塔双回400KV交流线路、2座500KV变电站和扩建3座400KV变电站,是复兴大坝水电站配套送出工程。国家电网公司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受到了埃方的好评,该项目的技术输出与合作为埃塞俄比亚能源电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非能源合作的典范。2015年,阿达玛(Adama)风电厂二期项目投产。该项目是阿达玛一期项目的拓展,发电能力为153MW,是一期项目的3倍,并引入了中国新的风力发电技术、风电建设技术和电力入网检验标准,帮助埃方逐步建立起本土风电工业[10]。

2.2.2矿业科技合作

埃塞俄比亚矿产资源相对缺乏,采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例较小,再加上缺乏矿产勘察技术与资金,矿业勘察相对滞后,中埃双方加强了矿业技术合作,中方帮助埃方进行矿产地质调查,并创建了地质勘探合作项目。例如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派专家组前往埃方考察矿产资源和矿业开发情况,编制了《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矿产地质调查前期考察报告》;2006年,商务部等决定对埃方Gimbi-Nejo地区进行勘察;2007年9月,北京东南亚资源有限公司和埃方艾兹纳矿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勘探及开发位于埃塞提格雷州的矿产资源,中埃双方50位技术人员出席了开工仪式;2007年11月,中国援助埃方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埃塞俄比亚Gimbi-Nejo地区1:25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全面启动,专家组由中国地调局宜昌地矿所7位专家和湖北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研究院20名化探技术人员组成,调查区域面积达9 100平方千米,截止到2008年1月24日,该项目已完成工作面积4 000平方千米,对调查区域的金、铂、铁、铜等矿种进行了评价,为埃塞俄比亚矿产资源的勘察、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11]。

2.2.3建筑业、制造业等科技合作

建筑设计、投资建厂、机械设备出口等是中埃双方科技合作的重要渠道。埃塞俄比亚不仅可以从双方经贸合作中学习到先进的经贸、管理技能,而且建筑物、工厂、机械设备本身就是技术输出的载体,埃方可以通过对建筑物的构造设计、机械设备组成配件等方面的剖析,接触并学习相关的技术,获得进口中的“逆向工程”效应,所以它们也是中埃双方技术合作的一种方式[12]。中国援助非盟会议中心便是中国技术输出的典范,该馆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馆内采用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GPS三维控制测量技术等,结合当地气候充分实现自然采光通风,体现出绿色节能的理念。2009年3月,由中地海外建设有限公司等投资的汉盛玻璃厂,在埃塞俄比亚正式上线生产,该厂成为埃方的第一家外资企业。这项“企业+技术”的项目投入,改写了埃塞俄比亚乃至东非地区没有玻璃生产线的历史,期间该厂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降低了能源消耗,玻璃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随着埃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入驻,包括厦工、徐工、三一重工、中国重汽等公司,主要产品有装载机、重卡、汽车起重机、压路机等等。2008年,埃方政府向厦工采购了100台装载机,向中国重汽采购了2000辆重卡。2012年,埃方向雷沃订购了420台拖拉机,该订单全部采用技术水准达世界先进水平的雷沃自主品牌发动机,产品质量位居中国前列,性能可靠、更易操作[13]。2013年,埃方向一拖订购了价值1亿美元的拖拉机,共计1 480台大中拖。2014年11月,中国商品、技术服务站在埃方举行,徐工集团的起重机、压路机和装载机等设备,受到当地用户的欢迎。

2.2.4工业园区建设与合作

工业园区是技术引入及输出的重要集散地,通过企业入驻,以经贸合作带动技术转移,实现技术交流与合作。2007年11月,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中标成为中国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2015年4月正式得到中国财政部和商务部的确认,埃方将此工业园作为“持续性发展及脱贫计划(SDPRP)”的一部分,列为工业发展计划的优先项目。目前,该工业园成为中国企业对埃投资的重要平台,已引入从事水泥生产、汽车组装及服装制造等行业的20多家企业,未来将逐步形成工业、服务业等多行业、多功能的工商贸综合功能区,为中埃技术合作提供了平台[14]。

2.3交通与通信科技合作

中埃双方自正式建交便开展了交通技术合作,随后在公路、铁路、航空等领域全面发展。同时,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信息通信领域加强了同埃方的技术合作,促进了埃塞俄比亚信息通讯业的发展。

2.3.1交通科技合作

中埃交通技术合作有着历史传统。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埃双方就沃瓦公路的修建展开过技术合作。沃瓦公路被西方国家认为是公路建设的禁区,先后放弃了该公路的修建,而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埃塞俄比亚技术人员共同奋战,历经9年的时间建成了一条顺着东非大裂谷,长达275公里的公路,便利了人民的交通出行,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能力。随后,中埃双方在交通技术领域开展了更广阔的合作。2007年7月,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中标瓦佳—马吉道路改造工程,通过中国技术装备为中埃两国搭建又一座沟通桥梁。中埃在铁路、航空领域的技术合作,标志着双方交通技术合作向着更深层次的水平发展。例如2015年,由中铁集团承建的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开始运行,该项目采用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车辆电缆等材料防紫外线等级达到最高5级的要求,堪称“最防晒的有轨电车”;还针对当地降雨量大的特点,增强了车辆排水性能;侧窗采用活窗结构,可以直接通风,倡导节能环保理念;信号系统采用上海卡斯科信号公司的全自主化技术设备,车辆最高时速达每小时70千米;中方还对当地乘务人员进行了10个月培训,并在当地雇员中选出250名技术人员前往中国西南交通大学等机构进行培训。该轻轨的通行,缓解了埃塞俄比亚首都的交通压力,完善了当地城市交通网,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年6月,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全线铺通,这是海外首条全套采用中国技术标准的电气化铁路,采用了中国二级电气化铁路标准,集设计标准、设备采购、监管和融资于一体,能够满足室外高温、高海拔的要求,可以在室外温度超过40℃时车载机自动调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成为坦赞铁路之后中国在非洲建设的又一条跨国铁路,展现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技术实力,对解决非洲大国埃塞俄比亚的运输问题和促进埃塞与吉布提两国经济往来乃至东非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2.3.2信息通讯科技合作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南北国家数字鸿沟差距逐渐拉大,中埃双方在信息通讯领域的技术,为埃方乃至非洲地区的信息通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缩短南北国家信息技术差距做出了贡献。例如2007年,中国通信建设公司承包的埃方国家光纤骨干网传输项目获得了终极检验证书,该项目主要包括光缆、光传输设备站及电源系统设备站的订货、采购、运输、维护人员培训等。通过中国技术的输出与支持,该项目成功投入使用,大力改善了埃方通信状况,实现了双方合作共赢。2009年前后,中方多次向埃政府等部门赠送电脑等设备,促进其技术升级,提高服务效率。2013年7月,埃方同华为公司签订了价值7亿美元的合同,利用后者的通讯技术促进本国电信业的发展,完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同期,埃方与中兴通讯公司也签订了一项价值8亿美元的移动通信合同,通过利用中兴公司的通讯技术,扩建埃方境内的移动基础设施,计划在亚的斯亚贝巴引入4G网络,并在全国范围推广3G服务[15]。上述两项电信大单总额达15亿美元,中国公司对埃塞俄比亚的通讯技术支持,打破了西方电信公司在非洲的垄断地位,为埃方乃至非洲移动通讯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6]。

2.4教育与医疗卫生科技合作

中埃双方教育合作由来已久,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方面,其中也包括对埃方学员的培训及双方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中国始终坚持对埃医疗卫生技术援助,通过派遣医疗队、赠送药品及医疗器材等方式,加强双方的医疗卫生合作,促进埃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4.1教育培训

中国通过援助埃方学校建设、提供留学生名额、中国职业办学模式推广及学员培训等方式,加强与埃方的教育合作。自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对埃方实施教育援助政策,在埃推广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性人才。2001年,中国—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项目正式启动,截止至2013年,中国累计向其派出教师318人次,由中国农业教师培育埃方农业技术人才,推广中国农业发展经验,传播农业生产技术。2007年10月,中国援助的职教学院正式移交埃方,该学院为埃方培养出大批的熟练技工,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2008年5月,亚非刑侦技术培训班在沈阳举办,学员来自埃塞俄比亚等国,培训过程中具体介绍了我国在刑事科学技术方面的先进知识和经验,促进了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刑侦技术的交流合作。2008年12月,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与埃塞俄比亚就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工作进行了交流,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在“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和“本科+技师”培养模式上取得了巨大成果,由该学院派遣相关专家、教师协助埃方开展管理与教学工作。2014年12月,中国在亚的斯亚贝巴创办的孔子学院正式揭牌,孔子学院成为中埃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为埃方学生学习汉语、提升汉语能力提供了机会[17]。

2.4.2医疗卫生科技合作

中国对非医疗援助一直以来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通过派遣医疗队、援建医院、捐赠药品及医生培训等方式,加强中埃医疗卫生科技合作。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向埃塞俄比亚前后派出了17批医疗队,推进中埃卫生合作,并对埃实行了“光明行”等一系列医疗援助项目,为埃方人民免费治疗白内障。当地白内障手术技术水平落后中国20年,患者术后视力达0.3就算相当满意,根本不可能到达1.0,中国医疗队带去了人工晶体测量设备和技术,在术中植入个体化度数的人工晶体,术后视力达到了1.0[18]。同时,中国医疗队还为当地医生举办讲座、手术演示,并在离开时留下了所有的医疗设施,将中国的医疗技术传播到了埃塞俄比亚大地上。2015年,中国保利科技公司与埃塞俄比亚卫生部合作的第一期太阳能冰箱项目成功完成。该项目旨在提高疫苗等医疗用品的贮存质量,减少在高温条件下贮存医疗用药的烦恼。该项目的完成,改善了埃塞医疗卫生的恶劣条件,促进了埃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 中埃科技合作的意义

从新时期深化中埃关系的需要以及中埃双方发展的现实等层面来看,中埃科技合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深化中非合作关系

中埃两国自建交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双方执政党也有密切往来,民间交流频繁。科技合作是中埃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主体从以政府合作为主向企业、民间等多层次合作发展,合作领域涉及农业、工业、交通业、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逐渐成为双方脱贫致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是新时期深化中埃关系的实质性内涵[19]。埃塞俄比亚作为非盟的重要一员,在非洲事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埃双方在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双边协定等框架下,以团结友好、平等互利为原则开展科技合作,也是中非双方政治互信、经济协作、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是深化中非关系的重要举措。中埃科技合作,从广度上可以表明,中非关系不再局限于政治、经济领域,而是不断向能源、信息等科技领域发展,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大,内容愈加丰富;在深度上呈现了中非关系不再被机械地分割在商品贸易之中,而是渐渐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中非大舞台,在中非关系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从“量”的积累向“质”的突破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传统逻辑中,“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似,而且已知其中的对象还具有其他特定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特定属性的结论。[2]”在这个定义中,类比的对象可以是个别的事物,也可以是一类事物,还可以是两种观点或理论。这种对类比对象的描述是简单的定性说明,缺乏细致的分析。类比所依据的是事物属性方面的相似性,没有进一步探讨类比对象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可见国内逻辑学领域对类比推理研究还相对薄弱,既缺乏深耕也较少远拓,尤其是对人工智能中类比推理的研究成果关注不够。

3.2加快埃塞的现代化进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埃塞俄比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科技的落后,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埃塞俄比亚是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于埃塞举足轻重。中国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的工业文明,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农业技术方面也占据优势,并以世界7%的土地养育了世界20%的人口,中埃双方通过农业技术合作,以农业技术的推广、农技人员的培养、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创建及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广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埃方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全球消除贫困、饥饿做出了贡献。

埃塞俄比亚工业化水平低,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中埃科技合作推进了埃方工业化进程,提高了埃方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埃方矿产资源匮乏,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大部分地区长期无法通电。中国结合埃方实际气候、地势条件,为其提供新能源技术,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优势条件,修建水电站、风力发电厂等,提高了埃方供电能力,为低碳战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其次,中国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机械设备的引入等措施,以“企业+技术”的模式,带动埃方工业的发展,为其工业发展注入动力。交通设施的完善,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最后,中埃科技合作,缩短了埃方同发达国家间的数字鸿沟,推动了埃方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埃方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为其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3推动中埃产能合作,增加就业机会

科技合作可以推动产能合作,产能合作的过程也是科技转移的过程。一般而言,高产能加低消耗,可以推出高技术含量。中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各部门产业相对齐全,高铁、太阳能等领域的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借助于中埃科技合作,推进中国优势产能转移,对于埃塞俄比亚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中国正进行产业升级,钢铁、平面玻璃、水泥等传统产业不再具有优势,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截至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20]。但是,对于埃方这样的经济长期依赖出口初级产品的农业国来讲,传统产业转移对其具有重要意义,将传统产业通过必要的减碳改造转移到埃塞,不仅可以促进埃方的工业化进程,也可以带动中国的产业升级[21]。

埃塞俄比亚是农业大国,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为本国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工业就业率低,失业问题严重,而解决失业问题、增加就业机会是埃方实施减贫战略的核心,吸引外资的重要目标。中埃科技合作过程中,中国通过工程建设等方式实现了技术转移,同时也创建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就业机会。例如,2012年汉盛玻璃厂经过技术改造后进行复产,为埃方当地提供了150个长期就业机会和30个短期就业机会。同期,阿达玛(Adama)第一期风电项目当地雇员有700名,第二期雇佣900名当地员工。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修建过程中,中方坚持属地化管理,雇佣了1万多名埃塞俄比亚员工[22]。

3.4破解针对中国的“新殖民主义”言论

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双方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合作,中国一如既往地对非进行大力援助,促进其工业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非合作伙伴关系的升温,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担忧,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者一直视非洲为其“后花园”,不容他国染指,旧殖民主义情结依然在西方大国游荡,因此西方国家污蔑中国对非援助与投资是“新殖民主义”,是在掠夺非洲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23]。“新殖民主义论”不仅抹黑了中国形象,而且阻碍了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其实质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

无论是新殖民主义还是旧殖民主义,都具有单一性特点,即以本国意志强加于他国,通过掠夺他国资源、占用他国市场,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使他国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因此中国并非“新殖民主义”实施主体,西方大国才是始作俑者。中非合作是互利共赢,西方对中国在非洲的“新殖民主义论”并不成立,中埃科技合作是最好的例证。首先,埃塞俄比亚矿产资源并不丰富,却是中国第四大受援国[24]。中国对埃塞俄比亚的援助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一以贯之。在中国对非八项举措中,埃方是全面获益的国家。中国对埃方不仅仅是物资援助,还通过双方的科技合作,推动其科技发展,为埃方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这就推翻了中国对非援助是掠夺非洲资源的论调。其次,中非合作具有依托机制,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同非洲进行合作,不是单方强加于非洲,不具备“新殖民主义”单一性特征。中埃双方在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及双边协定等多种机制下,进行农业、工业、科技等多方位合作,在一系列的协定下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展,不仅包括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至2015年)》、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谅解备忘书》等一系列协议,还包括双边的《中埃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等一系列条约。最后,从实际效果来看,中非合作是互利共赢,推进了非洲工业化进程,提高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埃技术合作中,中国推动了埃塞俄比亚“三网一化”即铁路、公路、航空及基础设施工业化的发展,为埃方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带动了其农业的现代化,还在医疗卫生、教育、信息通讯等多个领域同埃方开展了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新殖民主义论”本是无稽之谈,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一种污蔑,中非合作的本质表现是互利共赢。

4 结语

当前,国际关系正处在调整转型期,中国面临着重新定位国际角色、地位及影响力的挑战[25]。中埃科技合作是中非科技合作乃至中非合作的重要支撑点,是进一步巩固、深化中非关系,为南南合作提供示范,最终推动南北关系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为世界消除贫困与饥饿,促进非洲工业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战略意义突出。在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及双边协定等框架下,中埃科技合作有了依托机制,合作主体出现多样化,以政府为主导的合作向政府、企业、民间等多种主体综合发展,合作内容不再局限于农业、工业等传统领域,而是逐步向医药、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迈进,不仅有了“量”的积累,还不断实现“质”的突破。因此,新时期中埃科技合作,将向深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是双方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撑。

总体来看,中埃科技合作的水平还比较低,广度及深度还有待拓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南北国家科技水平存在差距,如何充分发挥中埃科技合作的作用,缩短南北数字鸿沟,成为双方合作的关键问题。又如,如何应对西方“新殖民主义论”,如何保障中国科技人员在埃塞俄比亚的财产、人身安全[26],以及如何解决中国在埃科技人员英语水平整体较弱,阻碍双方语言沟通,影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传播的现实性问题,等等。面对上述问题,需要双方政府共同努力,更要重视企业、民间力量,共同打造新型科技合作关系。

为促进中埃科技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尤其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建设。首先,中埃两国需要在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以及双边协定的框架下,进一步打造中埃科技合作关系,将科技合作提升到与经济合作、政治合作、文化合作同等的地位,将科技合作从经济技术合作中分割出来,给予科技合作独立的发展平台。同时,双方政府应在科技合作层面实施优惠的财税政策,推广“企业+技术”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借助中非合作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资金,加强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促进适合埃方现代化发展的低层次技术适用,以实际行动及成果破解中国“新殖民主义论”。其次,企业要时时刻刻关注中国驻埃大使馆的信息动态,增强安保力量,并同当地社区建立良好关系,维护自身财产以及科技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企业需要提高在埃科技人员的英语水平,以培训班的形式进行英语辅导,增强英语表达能力,消除语言障碍。最后,中埃民间团体应进一步加强交往,以留学生等形式展开多方位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国在埃公民应尊重当地的风土民情,加强对埃本土文化的了解及认同,促进“适埃性”科技的发展。埃方留学生在华期间,可以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科技管理制度等,是中埃民间科技交流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全文)[EB/OL](2015–12–05)[2015–12–11].http://www.focac.org/chn/ ltda/dwjbzzjh_1/hywj/t1321590.htm.

[2]中国科技部.张来武副部长为参加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国际培训班的学员授课[EB/OL](2013–11–26)[2015–11–18].http://www.most.gov.cn/kjbgz/201311/t2 0131125_110573.htm.

[3]中国科技部.中国科技部与埃塞俄比亚科技部和农业部签署科技合作协议[EB/OL](2013–12–25)[2015–11 –23].http://www.most.gov.cn/kjbgz/201312/t20131225_1 11028.htm.

[4]钟伟云.列国志: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56–259.

[5]应若平,邝小军.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科技服务的中国经验[J].中国农村科技,2008(12):30–32.

[6]王心见.走向共赢的农业科技合作[EB/OL](2013–08–28)[2015–11–28].http://www.most.gov.cn/kjbgz/201308 /t20130827_108873.htm.

[7]张东亮.闯荡埃塞俄比亚的“中国菌王”[J].华人时刊,2012(5):30–32.

[8]刘晓婕,奚玉银.杂交谷子在埃塞俄比亚进一步推广并在埃塞南方州成立杂交谷子研究中心[J].现代农村科技,2014(8):73.

[9]中国驻埃塞大使馆.中国驻埃塞大使解晓岩出席中国援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移交仪式[EB/OL](2012–06–19)[2015–10–13].http://et.china-embassy.org/chn /zagx/t943639.htm.

[10]中国风力发电网.中国最大风电厂在埃塞投产[EB/OL](2015–05–23)[2015–11–23].http://www.fenglifadian. com/news/201505/19186.html.

[11]赵应繁.中国启动援助埃塞俄比亚地调项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3–7(04).

[12]刘青海.新时期中非技术合作:内容、问题与对策——以喀麦隆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5):1–8.

[13]王玉,姚彬.雷沃获埃塞俄比亚420台大中拖订单[J].农机市场,2012(6):48.

[14]中国驻埃塞经济参赞处.埃塞东方工业园简介及联系方式[EB/OL](2015–06–01)[2015–11–30]. http://et.mofcom.gov.cn/article/sqfb/201503/20150300912507.shtml.

[15]王莉莉.中国电信企业竞逐非洲[J].中国对外贸易,2013(9):70–71.

[16]Workneh T W. Chinese Multinationals in the Ethiopian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J]. Communication, Culture&Critique,2016,9(1):126–147.

[17]中国驻埃塞大使馆.解晓岩大使出席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EB/OL](2014–12–31)[2015–12–13].http://et.china-embassy.org/chn/zagx/t1224924.htm.

[18]杨小明,陈明雁.埃塞俄比亚的“光明使者”[J].中国民族,2014(11):70–74.

[19]王涛.论中非科技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J].国际展望,2011(2):113–126.

[20]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EB/OL](2013–10–15)[2015–11–26].http://news.xinhua net.com/politics/2013-10/15/c_125541049.htm.

[21]张永宏,梁益坚,王涛,等.中非低碳发展合作的战略背景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306–310.

[22]杨源源,蔡建业,刘新红.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全线铺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5–6–18(001).

[23]Banda R. Neocolonialism-Not Now[J]. China& Africa,2011(7):10–11.

[24]翟风杰,王玉华.非洲一体化背景下的中非合作[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180–182.

[25]张永宏,王涛,李洪香.论中非科技合作:战略意义、政策导向和机制架构[J].国际展望,2012(5):52–71.

[26]Asafa Jalata .The Tigrayan-led the Ethiopian State, Repression, Terrorism, and Gross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n Oromiaand Ethiopia[J].Hornof Africa,Volume XXVIII, 2010:46–83.

编辑:文彦元

编辑部网址:http://sk.swpuxb.com

Mechanism and Content of China-Ethiopia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ng Yonghong, Guo Yuanfe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650500,China

Abstract:China-Afric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African cooperation. China-Ethiopia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es as a pivot of the China-Afric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contributing to the South-South cooperation and China-African relations. China and Ethiopia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ludes multilateral and bilateral mechanism. The former refers to Forum on China-African Cooperation and South-South cooperation while the latter includes the bilateral agreements concerning agriculture,industry and mining,transport and telecommunications,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China-Ethiopia cooperation. Ethiopia not only introduces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t draws on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s well,wi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pecial agents system implemented in Ethiopia.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trengthening China-African relationship,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thiopia,promoting cooperation in productivity,and in overthrowing“China’s neocolonialism”theory,etc. Further cooperation between both government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and efforts need to be made to bring enterprises into full pla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to promote nongovernment exchanges so as to deepen and expand bilate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Key words:China;Ethiopia;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South-South cooperation;neocolonialism

DOI:10.11885/j.issn.1674-5094.2015.12.30.03

文章编号:1674-5094(2016)03-0040-10

中图分类号:F125.54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12–30

作者简介:张永宏(1965–),男(汉族),云南祥云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非洲发展问题、中非关系。

通信作者:郭元飞(1989–),男(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非能源及科技合作。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非科技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0XGJ006)。

猜你喜欢

南南合作埃塞俄比亚中国
熊猫背包,行走海外
环球图说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埃塞俄比亚:纺织企业投资的重要选择
VOX-XG2000视频管理平台在埃塞俄比亚AA高速公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