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主要病害识别和综合防治

2016-02-18郭爱英王新红

河北农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麦种全蚀灌根

郭爱英王新红

小麦主要病害识别和综合防治

郭爱英1王新红2

近年来, 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及良种的频繁调运,小麦生产受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这些病害已经成为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农户应该加强病害的防治,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保证小麦健康生长发育。

一、小麦主要病害症状

1、小麦纹枯病。属土传性病害,发病时间可以是整个生育期。染病小麦,苗期芽鞘变褐色,严重时烂芽枯死,叶鞘出现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病斑,叶片渐呈暗绿色水渍状,以后失水枯黄,重病苗死亡。拔节后植株基部叶鞘出现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发展成中部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斑。病斑扩大形成花秆,病部茎秆上先出现浅褐色短条斑后发展成边缘褐色、中部灰色的梭形斑,由于花秆、烂茎,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成为“枯白穗”,有的抽穗后成为枯白穗,结实减少,籽粒秕瘦。

2、小麦全蚀病。属土传性的根腐和基腐性病害,也是小麦全生育期都可以发病的病害。该病害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位黄叶多,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地中茎)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刻造成全株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土壤干旱时,黑脚及黑膏药特征不明显,也不形成子囊壳,但茎基和根变成黑褐色,出现白穗。“黑脚”和“白穗”是成株期所特有的症状。

由此可知,小麦的全生育期都是小麦病害的发生期,因此,要加强对小麦病害的防治,及时发现,早日治疗。这样才能把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使小麦健康生长。

二、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病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在强化检疫控制的同时,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主导,协调运用多种措施、有效控制此类病害的发生。

1、植物检疫。繁育小麦种子必须在播种前15天向检疫部门申报,繁育材料必须进行检疫除害处理;严禁在有检疫对象发生的区域繁育小麦种子;凡未经产地检疫合格的种子不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对违反植物检疫条例而擅自繁育、调运、经营小麦种子的单位与个人依法严肃处理,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小麦检疫性病害的传播措施,有效控制此类病害的发生。

2、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良种。在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多发区,应种植豫麦18、豫麦49、新麦11、周麦18、高优505、矮早4110等抗病品种。

(2)轮作。在小麦全蚀病重发区,改种非禾本科作物,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拮抗作用。

(3)精细整地。实行深耕,精耕细耙,提高播种质量,促进小麦壮苗早发。

(4)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施用小麦专用配方肥,避免偏施氮肥和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

(5)加强管理。避免早播,合理密植,返青期及时中耕,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创造一个有利于小麦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

(6)消灭病残体。小麦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对于纹枯病、根腐病的病残体,要带出田外集中处理。腥黑穗病和全蚀病的病残体要就地烧毁,以免疫情扩大。

3、生物防治。在全蚀病发生区,用生物农药消蚀灵、蚀敌,每100克拌10公斤麦种,返青期每亩用蚀敌200克,加水50公斤灌根,对全蚀病的防效达50%。在纹枯病重发区,于返青期每亩用20%的井冈霉素50克,加水50公斤,对茎基部喷淋,防效达80%。

4、化学防治。(1)药剂拌种。在全蚀病重发区,用12.5%的硅噻菌胺(全蚀净),或2.5%咯菌腈(适乐时),每20毫升拌麦种10公斤,对全蚀病的防效达90%。防治小麦黑穗病用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20毫升,或2%戊唑醇(立克莠)15克,拌麦种10公斤,防效达90%。在纹枯病、根腐病多发区,用2.5%咯菌腈(适乐时)10毫升,或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20毫升拌麦种10公斤,冬前防效达80%。在冬前锈病多发区,用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或2%戊唑醇(立克莠)20克拌麦种10公斤。在小麦胞囊线虫病重发区,用3%的呋喃丹悬浮剂拌麦种10公斤,可兼治地下害虫。(2)药剂灌根。小麦返青期,在全蚀病、纹枯病重发区,每亩用12.5%的烯唑醇40克,或20%的三唑酮100毫升,加水50公斤灌根,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作者单位:1.大名县农牧局2.邯郸县农牧局)

猜你喜欢

麦种全蚀灌根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
噻虫嗪经不同施药方式施用后对桃蚜种群的影响
落麦种
越冬茬蔬菜灌根防病技术要点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杀菌剂灌根注意事项
The Personality of Mumbi in A Grain of Whe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t Criticism
不花一分钱,小麦也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