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宏观审慎风险预警机制

2016-02-18宋金桂编辑谢松燕

中国外汇 2016年17期
关键词:宏观外汇预警

文/宋金桂 编辑/谢松燕

构建宏观审慎风险预警机制

文/宋金桂 编辑/谢松燕

审慎管理是监管当局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采用审慎管理工具,以必要的治理架构为支撑的一种监管理念与做法。近年来,宏观审慎的逆周期管理思路开始获得广泛认可,在当前外汇管理被动应对跨境资金流动过程中,其作用也尤为突出。但目前宏观审慎外汇管理在国内仍属于探讨阶段,相关部门尚未建立完整的框架和预警机制,从而制约了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效能。其中预警机制的研究是在整个宏观审慎管理的前端,在一定程度上,比事后的监管更为有效。因此,构建宏观审慎风险预警机制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建立预警机制框架

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外汇管理预警机制,就是通过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势,及时监测分析金融机构和系统重要性企业跨境资金流动涉及系统性风险的状况,并对可能发生风险的薄弱环节进行预警。从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宏观审慎外汇管理中的定位来看,预警机制的目的应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银行合规经营,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二是抑制热钱流出/入,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三是有序推进外汇管理便利化改革,维护外汇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四是提高银行系统的抗风险能力,提升银行的自我恢复力。

鉴此,预警机制框架应包含风险管理、监测指标和预警阈值的设定、配套机制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涉及跨境资金宏观审慎外汇管理各个层面的风险进行预警评估,尽早发现风险源头及其发展趋势,启动相应的宏观审慎外汇管理(见图1)。

预警机制的风险管理

检测对象的选择。为实现预警机制的目标,我们首先要确定宏观审慎外汇管理的监测对象。从近年来金融风险的爆发区域、传染渠道和影响范围来看,金融风险已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机构、领域或区域,而是涵盖了外汇经营活动的整个金融体系。因此,宏观审慎管理应针对金融机构的此类风险设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此外,在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以及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之后,系统重要性企业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过程中,全面考虑各类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因此,风险客体的选择不应该局限于某一单个机构或者领域,而是应该涵盖涉外经济的各个领域。综上所述,监测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金融体系和系统重要性企业。

风险因子的选择。在考虑纳入风险的过程中,宏观审慎管理机构只有在准确识别和判定所面临风险性质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实施宏观审慎外汇管理政策。目前,外汇局内部的各项监测分析多重在当前形势的分析,导致监测分析多为事后分析,事中预警作用较弱,不能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资金流动风险进行评估。笔者认为,外汇相关的审慎措施应包括对银行外汇资产负债敞口、银行的外汇贷款、银行担保型等或有负债行为进行监测,以及对本币与外汇债务分别提出不同的准备金率等要求。因此,宏观审慎外汇管理的风险对象应覆盖汇率风险、资产价格风险、资本流动风险、银行涉外业务风险和企业贸易风险等可能引起较强传染性的风险因子。

设定指标和阈值

监测对象确定后,在宏观审慎外汇管理的预警机制中,需完善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确保其能提供有关实际风险状况的前瞻性信息;二是为这些指标设置合理的预警值,超过预警阈值时,相机启动宏观审慎外汇管理工具。

设定监测指标。设定监测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该体系需针对中国经济体制的特点,并能涵盖风险来源的各个方面;二是应涵盖金融机构以及系统重要性企业等国内外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三是可以提前对金融危机做出预警;四是指标数量不宜过多,操作性要强。基于以上四个原则,本文选取了能反映涉及跨境收支及宏观经济环境运行状况的若干指标,并构建了一套宏观审慎外汇管理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见图2)。

设定预警阈值。针对上述预警指标,我们综合国际和国内的有关经验来分别对其风险状态和赋值情况进行阐述。对于在国际上有公认标准且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我们直接根据国际标准来确定,如外汇贷存比的国际设定通常在75%左右、短期债务在30%以下属于安全区间;对国际无明确指标但国内有关研究人员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提出的参考指标,我们尽量采用,如外汇储备变动额在[-1000,3000]之间,不启动宏观审慎外汇管理,超过该区间则酌情进行风险状态的评估。对于本文中关注的新的预警指标,我们根据计算指标的风险状态进行预警分数的赋值,如年结售汇差额在800亿美元以内属于正常,超过2000亿美元则列为可启动宏观审慎外汇管理的一个指标。最后利用指数的综合权重计算出预警体系中各风险因子的评分和整个预警体系风险预判,进而选择进行宏观审慎外汇管理的干预工作(具体预警值见附表)。

图1 预警机制框架图

风险因素预警指标

预警配套机制建设

协调各部门,建立本外币统一协调监管机制。目前,外汇资金与跨境人民币分别由外汇局和人民银行监管,二者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项目和个人跨境结算等方面存在政策法规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增加了本外币联动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套利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加大了结售汇顺差与收付汇顺差的背离。因此,要科学地建立本外币统一协调监管机制。

完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启动机制,提高监测预警效率。本文对各类风险因素的预警值进行了初步设定,但由于篇幅限制,未对各类风险权重进行探讨。在风险因素的监测过程中,需外汇管理部门综合监测各类风险因素,形成对跨境资金流动形势的全面判断,并有针对性地设定宏观审慎启动参数,设定符合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需要的各类风险因子的权重,对监测流程进行标准化,对监测方法进行格式化,以提高监测预警的效率。

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相结合,构建有效的微观审慎管理机制。要转变长期以来侧重于合规性监管的监管方式,全面实施以风险为主的监管方式:金融机构的监管重点应放在银行机构运营全过程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置上;对系统重要性企业的监管要切实落实主体监管,对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此外,还应对不同机构采取“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的监管措施,实施分类治理和差别监管,以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测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系统,自动生成各类监测数据,确保监测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外汇局淄博市中心支局

猜你喜欢

宏观外汇预警
明清史宏观研究的问题意识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中国外汇》广告
宏观审慎框架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不辱使命的中国外汇人
外汇管理蓝图2019
宏观与政策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