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英经贸再审视

2016-02-18孔令强殷燕编辑王亚亚

中国外汇 2016年17期
关键词:英国企业

文/孔令强 殷燕 编辑/王亚亚

对英经贸再审视

文/孔令强 殷燕 编辑/王亚亚

英国脱欧事件使很多中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等大幅提升。对此,企业须择机调整发展思路与风控策略。

多年以来,不少中国企业将英国选为整个欧洲的生产基地,并将伦敦作为进入欧洲的通道和跳板。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在英国建立了分支机构甚至是总部,希望通过英国和欧盟的联系获得其他欧盟国家的关税及其他优惠政策。此外,还有不少中国企业,将触角伸向价值制造链,期待中英合作可以提升两国之间甚至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技术转移潜力,打破由美国等国家设立的高精尖技术贸易壁垒。2016年6月24日,英国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对此,中国企业都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

赴欧通道或将受阻

在欧盟内,英国是仅次于卢森堡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第二大接受国。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拥有五亿人口的欧盟市场已经高度一体化,形成了成熟的市场模型,本土品牌之间合作紧密。相比较而言,英国率先成立人民币结算中心,带头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一个同意中国在其境内投资兴建核电厂。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中国企业选择“曲线救国”战略,即先打入对中国企业相对友善的英国市场,再以英国市场为基地,进入欧盟乃至欧洲市场。在这样的整体大背景下,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把英国作为进入欧洲的“桥头堡”。附图显示,2014年,中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达14.99亿美元,占中国对欧盟全部直接投资的15.3%;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存量高达128.05亿美元,占中国对欧盟全部直接投资存量的23.6%。2015年,中英关系迅速升温,双方决定共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是以股份收购和绿地投资为主,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投资于金融机构、电力能源以及基础设施;二是收购英国企业,包括著名的英国品牌;三是诸如中化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在英国设立企业总部,面向欧洲市场出售产品;四是类似华为技术、重庆机电和长安汽车那样,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根据国际法律事务所品诚梅森在英国脱欧之前的预估,2025年前,中国在英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将达1500亿美元。

但是英国一旦脱欧,中资企业在整个欧盟经济版图中的位置与命运可能会改写。尽管英国将进入至少两年繁杂的脱欧程序,但可以预见的是,在英国脱欧程序启动之后,英国和欧洲之间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将有所下降,贸易和投资壁垒会有所增加。由于中国企业具有特殊的制度标签和所有制背景,因而极易成为保护主义攻击的矛头。中方投资者在英项目的评估将变得更复杂,利益关系必须重新评估。

项目风险陡升

英国脱欧作为一项根本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事件,让在英的中国企业措手不及,也令其相关业务或项目面临的风险大幅提升。

首先,英国脱欧事件在短期内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剧烈冲击,多项资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英国脱欧公投当天,英镑兑美元汇率狂跌8.17%,欧元兑美元汇率大跌2.46%。在随后的9个交易日中,英镑相对于美元进一步贬值5.54%,跌幅和波动依然不小。这使得相关的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明显加大,在短期内承受了较大的汇兑损失。英国脱欧也拖累了欧美股市,不少专业人士还预测,英国房地产市场和房价将向下震荡,再加上英镑的贬值效应,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的诸多房地产项目也将面临较大损失。

其次,英国脱欧之后,整个经济赖以运转的诸多协议和法规将被打破,众多的欧盟法规将重新写入英国法律。这些不确定性将加大中国企业对英投资的政策和法律风险。英国脱欧将导致英国与欧盟之间产生更多的贸易壁垒,使中国企业降低了在英国投资设厂的意愿,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前往其他拥有自由市场便利的欧盟国家和城市。实际上,苏格兰的某些项目已经显示出不确定性。2016年3月21日,苏格兰首席部长尼古拉·斯特金与中铁三局集团和中富(英国)集团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宣布中企将投资100亿英镑于综合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其中包括政府保障房、清洁能源、高速铁路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在英国宣布脱欧的当天,斯特金则表示,“苏格兰视其未来属于欧盟的一部分”。此前她还指出,如果英国退出欧盟,可能会加速苏格兰走向独立。这无疑将增加上述项目的不确定性。

再次,英国脱欧事件导致的欧洲政治格局与外交关系的改变,将会使在英国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这一问题在与政府关系密切、工程周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项目中尤为突出。以欣克利角C核电站为例。在之前英国属于欧盟的背景下,这一项目将不必受到《欧盟竞争法》等法律的约束,因而其推进可能会更加迅速;但“脱欧”事件发生后,工程合作方——法国国有电力能源公司可能难以从法国政府拿到更多的钱。这意味着,这项总价值在180亿英镑的核电站项目可能会被推迟。更大的风险是,英国政府领导人更迭所带来的英国政府在吸引外资和行业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的改变,将会对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带来较大影响,部分已在进行中的项目很可能会被延迟甚至搁浅。

最后,有专家进一步预测,英国脱欧事件还将引起金融业务的转移与变化,从而对企业配套必需的金融服务产生影响。比如,欧盟很可能会将原本交由伦敦处理的金融业务移交给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或其他欧盟城市,以避免由一个非欧盟国家提供服务所带来的不便。这将引发连锁反应,金融机构为获得更多业务可能不得不外迁,伦敦金融业或将因此受到冲击。由此,英国脱欧必然会推高设立在英国的金融机构向整个欧盟提供服务的成本。这也将使中国企业利用海外资本市场实现“走出去”的策略变得困难重重。

总体而言,英国脱欧将提高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英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将受到损坏。对中国企业而言,原本可以共享的“单一市场”通道将消失殆尽,原本以英国作为跳板面向欧盟的贸易往来、人员流动、资金融通也将不再自由通畅。对此,中国企业需重新审视“背靠英国、面向欧洲”的经营战略。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前五大欧盟东道国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重视风险 择机调整

对于已经赴英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言,审慎全面地评估英国脱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对自身的风险控制策略与发展策略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金融资产的价格对英国脱欧事件的反应最为敏感,尤其是英镑的走势,将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建立或调整其汇率风险管理策略。面对英镑汇率风险,企业一方面可以使用各类金融对冲工具来规避自身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金融对冲工具来减少未来收入损益的波动,或者用来锁定一个较为有利的借贷杠杆水平。比如,英国的出口商或许会认为目前英镑汇率水平较低,因此其或许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锁定沿用当前的汇价。

其次,中国企业要更为关注英国脱欧带来的法律风险。根据《里斯本协定》,英国脱欧还有冗长的法律程序要走。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仲裁以及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都可能进行相应调整。据估计,英国走完退出欧盟的法律程序大约需要两年时间,中国企业要对这一期间的动向保持高度关注。

此外,英国金融市场在当前呈逐渐复苏态势,同时市场也渐渐认识到英国脱欧所带来的实际经济影响并非短期冲击,而将是一个长达数年、逐步渐进的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来自金融监管当局和各国央行对于英国脱欧对实体经济构成影响的具体评估及其相应政策举措所产生的连带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企业更需要关注央行货币政策、整体经济增长、公司借贷成本和企业盈利趋势等基本面因素的变化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总体而言,每一家涉足英国市场的企业都需要审慎评估自身存在的风险及对冲需求,明确有哪些特定的风险,以及整个集团的风险与商业战略考量。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企业不能特别设立一个评估企业对冲策略的内部团队(如司库部门),则有必要考虑充分利用具备专业知识的外部专业机构,以协助其制定应对策略。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英国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英国的环保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