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2016-02-17林珠梅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林珠梅



大数据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林珠梅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36300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大势所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跟随时代的潮流进行变革,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大数据时代里可知事物具体情况从局部到整体、从主观到客观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在新时代必须将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结合,积极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一、大数据时代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大数据,即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时留下的数字足迹。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了“大数据”,它具有规模庞大( vast),流转快速(velocity),数据类型多样化(variety),数据价值巨大(value)的4V特点[1]。对这些种类繁多的海量数据足迹进行整合、分析、管理,可以为各个领域的提供新的方法论支撑。那么,如何运用大数据的特点来全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预期其未来行为?如何通过大数据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这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目前,为了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各高校已经掀起了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高潮。这些校园数字化建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数据整合和应用集成。其目标就是实现校园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构建全校基于统一标准、各类数据充分共享和流通的统一数字平台,建成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智慧校园生活蓝图,实现网络与校园活动的“深度融合”[2]。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提出要“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3]201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要“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4]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变革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势在必行。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将知识对学生进行主导灌输,将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直接传递给学生,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更好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但理论性的教育知识灌输乏味且不具备实践性,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远,实质性的影响小,非但不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而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价值观念多元的新媒体时代,时代变革、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和三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跟上当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步伐。因此,通过合理分析大数据,根据结果创新和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内容,能更真实与大学生思想拉近距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力地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从抽样分析到整体分析的转变

以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状态的把握主要是通过对学生代表进行谈话或问卷调查的抽样形式展开,并以部分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估量整体学生的思想状况,这是极不科学的。然而每个大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思想难以定性分析,无法以局部代整体。另外,部分调查问卷的内容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不够贴近现实,又或者部分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敷衍作答,所得出的结论无法准确完整的描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调查分析方式。实践证明,通过对大学生校园大数据的收集和归纳则能够更为客观的了解大学生思想、生活状态的全貌。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出的声音更为真实,所留下的足迹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可以让人们更清晰的看到抽样调查无法企及的全部信息。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在这海量的校园数据中挖掘出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特征、兴趣偏好等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并根据数据所反应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得出较为真实客观的结论,以实现对大学生行为的预警,提前建立预测方案,从而才能保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发展。当然这些都是在保护好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进行的。

(二)从主观因果推测到以客观理性为基础的创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是通过抽样学生的思想特征预测学生可能的行为,采取对策。大数据时代则不同,数据库反映的信息具有精准、海量、客观的特征,学生校园生活留下的数字足迹被一一记录在案,能更加客观的反映学生在思想、偏好、心理、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关注相关关系[5]。他举了沃尔玛超市的商业案例:经过大数据分析,每当飓风来临,蛋挞的销售额会猛增,因此沃尔玛超市将相关商品放在一起售卖,其中的具体原因难以探究,但仅发现飓风和蛋挞的相关关系就可以为超市增加大量的销售额。对于商业世界,追求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能够为更好的营销方式提供思路[6]。对于教育,大数据所带来的全面、客观的信息能了解大学生这些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和内在驱动力,在客观的基础上寻找原因,从而从思想教育上引导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与此同时,思想教育也是心理引导教育,具有特殊性,依然不能放弃主观的因果推测,仅仅关注数据所体现的相关关系可能出现“数据的独裁”。我们可以在以大数据所体现的客观性的基础上进行主观推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途径,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三、大数据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网络和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理念下的学习方式。我们要从信息化社会的新形势出发,树立起大数据的观念,重视数据、尊重数据、利用数据,使大数据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帮手。

(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具备高政治素质、精通思想政治教学规律、擅长网络语言和技术的现代化信息工作队伍。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大数据时代获取关于学生思想状态的全部数据和信息很容易,但思政工作者也要具备对信息的敏感度,有信息的甄别与筛选能力,能从联系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和处理数据的相关性,把握数据信息与学生思想状态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思政工作者跟上时代的步伐,去主动学习网络知识,熟悉网络语言环境,关注各种社交媒体交流平台,增强数据信息敏感度,这样才能察觉可能的问题所在,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应对工作。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运用一些软件开展思想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知识更新周期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位置,而网络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平台,可以更好的搭建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意识”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奉行的“宗旨”,要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更为广阔的服务平台。基于网上宣传、网上讲座、网上论坛等深受学生的欢迎,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关爱学生的成长。如搭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管理平台,建立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思政工作提供参考;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便于学生与思政工作者的交流,对于学生反映的情况,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种危机;通过网络平台,推送各项管理制度,促使学生遵纪守法,强化学生规章意识等等。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网络具有共享、虚拟、自由等的特点,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难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对网络上所要传播的各种知识和信息进行有效地梳理和整合,使其教育内容既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又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我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我们能够明了学生在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的期望和兴趣,我们便可以有针对性的推行一些网络文化精品项目,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嵌入意识形态的教育。比如打造吸引学生的网络文化圈,将经典文献、科学理论、时事报道、观点述评或者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心理辅导材料结合大学生兴趣的各样亚文化进行整合创作,如同网页广告的投放,以网络文化精品吸引学生的浏览、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还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内容的文明建设,但是一直以来,点击率低、访问人数少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面临的主要难题,这一方面与网站内容的枯燥、陈旧有很大关系。根据大数据的舆论分类分析,我们可以就关注度较高的核心舆情问题发表官方态度,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疏导,维护交流社区的良性发展。

(三)建立网络舆情的监督预警机制

学生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信息沟通平台,时刻都在产生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对话、邮件、短消息构成了海量数据信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有舆论,而网络的虚拟性使得舆论的声音也纷繁复杂,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思政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舆情,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收集、整理、利用,建立校园文化社区的舆情预警和干预机制,加强对不良信息和负面情绪的应对,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网络的互动性会激发学生对网上的一些社会事件,敏感话题的谈论,而个别大学生常因认识的局限性而发表一些偏激言论,误导另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造成舆情危机。所以,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形成建康的舆论环境很有必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健康的心态在网络平台发布言论。从监控转向引导,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提升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学校的贴吧、论坛等交流社区模块的数据进行重点布控,分析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校园新闻网等的舆论舆情数据,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形成良好的网络意识形态氛围,使这些交流平台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成为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服务平台,成为引领大学生网上舆论的重要途径。

大数据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代的每一个领域,给高校的思政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的迎接挑战,只有强化大数据思维,将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结合,才能将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个体的思想观念差异,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激发教育本身以人为本的生命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遵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回归实践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巨大作用。

[1] 倪念念,丁东雪. 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0):41-42.

[2]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3] 国务院. 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Z].国发[2015]50号.

[4]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 人民日报,2015-01-20,(01).

[5] 赵浚. 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与应用[J]. 贵州社会科学,2016(3):120-123.

[6] 逄索,魏星. 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 思想理论教育,2015(6):72-75.

(责任编辑:黄文丽)

Path Analysis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LIN Zhu-mei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big data is an inevitable stage, it brings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to various professions.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is no exception, so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follow the trend of history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educational effect. With the big data people can know the tendency of development in specific conditions of many things from part to whole, subjective to objective. So it requi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which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big data to explore inventive content and methods.

the era of big data;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 method

1673-1417(2016)04-0105-04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4.0022

G641

A

2016-10-20

林珠梅(1991—),女,福建漳浦人,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