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翻译研究

2016-02-17黄冬群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漳州市漳州适应性

黄冬群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翻译研究

黄冬群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从语言形式的转换、文化内涵的传递和交际意图的是否实现剖析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的翻译现状。旅游公示语的规范正确翻译需要政府、社会、翻译专业人士、高校研究中心的共同努力。

旅游公示语;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交际维度

旅游公示语直接关系到来华旅游者的旅游效率和旅游质量,是旅游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细节。双语旅游公示语是旅游目的地语言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国际化的名片。目前旅游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实地考察大多集中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或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南京、杭州、曲阜等。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二三线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程度也在日益提高。以漳州为例,漳州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拥有众多名胜古迹。随着“美丽中国·清新福建”海外旅游营销综合性项目的推广,作为“闽南金三角”之一的漳州也迎来了日益增长的境外游客。为了提升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漳州旅游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亟待加强。

一、三维的适应性转换对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生态翻译学是国内学者胡庚申本世纪初提出来的全新翻译理论。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1]译者在翻译中处于中心地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语言维度、交际维度、文化维度的适应性转换。生态翻译学所提出的“三维”原则要求译者充分考虑翻译内容所呈现的整体生态环境,关注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和融合,注重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解释,关注源语的交际意图能否在目标语中得到体现。这对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翻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语言维度的适应性转换

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2]由于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英旅游公示语在词汇、句法、语篇结构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旅游公示语翻译中,应综合考虑翻译内容所呈现的整体生态环境,对词汇句法进行选择,对语言形式进行转换,对句子结构进行调整。

漳州市旅游公示语在语言维度层面的错误主要如下:

1.语法错误

从收集的漳州市旅游公示语样本来看,语法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主要包括词性误用、单复数不协调、冠词遗漏等。“风动石景区”译文为Fengdongshi Scenic。Scenic 是形容词,此处应为scenic spot。风动石景区简介中,“东山海域至今蕴涵着丰富的沉船遗址”被译为“the Dongshan area has abundant of shipwreck as far”,句中abundant 为形容词,可直接加修饰的名词,shipwreck只有沉船的意思,而漏了遗址之意。

2.拼写与大小写错误

漳州天福茶博院的“闽台民俗馆”译成Custon Museum of Southern Fujian and Taiwan,很明显,custon 是custom的误拼。又如江滨公园的龙江塔影简介中,龙文塔被译为The LONGWEN TOWER,九龙江译为the JIULONGJIANG River。根据英文大小写的规则,只有在一些非常正式文体中,如政府白皮书之类的封面标题、前注才习惯全部大写;景点名称属于专有名词,专有名词只需要第一个字母大写,不需要全部大写。

3.照搬句子结构

请看一看云洞岩景区“溪山第一”景点的译文:

例1:相传宋代理学家朱熹乘一叶蓬舟沿九龙江西溪南下到漳任知府,行至云洞岩下,遥望云洞岩之美,赞叹连声:“奇哉是峰”。

译文:Tradition has it that on the way down Xixi, the upper creek of the Jiulong River, south to Zhangzhou, in Song Dynasty, traveled by an awninged boat to the post of Governor of the prefecture, caught the beauty of Mount Yudong from the distance and exclaimed repeatedly, “What a wonder it is!”

该中文文本只有一个长句,叙述了景点背后的历史人物和典故。汉语的句子结构相对比较松散,一个句子中常同时存在不少并列成分,但却缺乏或根本没有关联词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而英语的句子结构严谨,句子中的不同成分要用逻辑鲜明的连接词语体现。例1的译文按照汉语文本的句子顺序直译,保持了长句的表达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是头重脚轻,句子的结构不平衡,句子的信息重心不突出。所以有必要分析语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根据内容的层次进行断句分译,适当增加连接词句,使得译文更加清晰明快。

改译:The spot boasts an anecdote about Zhuxi (1130-1200), founder of Neo-Confucianism. It is said that on his way down the Xixi River to assume the duty of Governor of Zhangzhou, he caught the beauty of Mount Yudong and could not help exclaiming, “What a wonder it is!”

(二)文化维度的适应性转换

文化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两种文化之间内涵的传递与融合。这种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原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2]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一种语言中体现的独特文化信息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很可能找不到对应物。文化空缺是指“原语中存在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易于误解的东西,造成异族文化的空白。文化空缺是民族语言文化异质性的集中体现。”[3]

如东山历代沉船简介的翻译中就出现了典型的文化空缺。

例2:历史上南北舟楫,穿梭如织,商贾云集;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曾于此避风;郑成功、施琅皆以此为舟师训练基地。

译文:In the country history there are tremendous amount of vessels and merchant getting around here; Zheng He used to shelter here in the activity of the West; Both Zheng Chenggong and Shi Lang treated it as their boat training base.

郑和、郑成功和施琅在中国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字,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率军渡海统一台湾是老少皆知的历史,不需要再作解释。但对普通外国旅游者而言,这些名字是陌生的,更不用说其背后隐含的文化信息。译者应该站在境外游客的角度上判断译文传递的信息是否能够被接受,对于可能造成理解障碍的历史文化信息要做合适的处理。所以,必须进行增译,增加必要的年代和文化背景知识。

试改译如下:

There had been tremendous vessels and merchant getting around here. Zheng He, the Chinese mariner, explorer, diplomat who made 7 voyages from 1405 to 1433, used to shelter here in his expedition to the West. Both Zheng Chenggong and Si Lang made it their boat training base. (Zheng Chenggong: 1624-1662, the national hero who freed Taiwan from the colonial rule of Holland; Si Lang 1621-1696, the famous general wh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ification campaign of Taiwan)

又如云洞岩秀才楼的部分简介。

例3:李氏兄弟寒窗苦读十载,五福康熙已丑年中进士,五达雍正元年中举人。

译文:After years of hard study, Wufu Li passed the nation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and became Jinshi in 1709 while Wuda Li passed the provincial examination and became Juren in 1723. (In ancient China, Jinshi and Juren refer to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s of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in the national level and provincial level respectively).

进士与举人都是富含中国特色的文化专有名词,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举人是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所以该译文进行了必要的文化空缺的弥补,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

文化维度的适应性转换的核心是译者的文化意识。译者要重视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在保证信息交流顺利实现的前提下,努力再现异域文化特色,做两种文化之间的搭桥人。

(三)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

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了关注语言形式的转变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外,更要关注交际意图的实现。旅游公示语的主要目的是将景点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游客,引起游客的游览兴趣,或对景点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就要求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交际目的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删减或增加。

纽马克提出“交际翻译首先忠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读者,即要求源语服从于目标语言和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当信息内容和效果发生矛盾时,交际翻译重效果而不重内容。”[4]

例4:大雄宝殿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1278),殿堂内供奉“三宝佛”,该殿堂历尽沧桑,几经兴废,于元朝至正三年重修,光绪年间再度重修,留有捐银芳名碑石。现有“大雄宝殿”建筑是1989年“漳州市建设云洞岩理事会”筹资投建的。

译文:First built in 1278 during the reigning years of Emperor Lizhong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Sakyamuni Palace enshrined and consecrated three Buddha statues, namely, Buddha Sakyamuni, Buddha Amitabha and Buddha of Medicine. This palace, however, has suffered the vicissitudes of history and gone through tortuous road of de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t was rebuilt in the third year of the Zhizheng Period in the Yuan Dynasty (1271-1368), and reconstructed for the second time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Guanxu in Qing Dynasty (1644-1911). The existing building was sponsored by Council of Mount Yundong Construction Zhangzhou in 1989.

该文本信息传达的重点在于殿堂的几经兴废。译文中,“南宋理宗年间”“元朝至正三年”“光绪年间”等年代的翻译属于机械对译,the reigning years of Emperor Lizhong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the third year of the Zhizheng Period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reign of Emperor Guanxu in the Qing Dynasty。对外国游客而言,这些朝代信息是生涩的、无法理解的,基本的信息没有传达到位,更不用说引起对景点的兴趣,该译文的交际意图是失败的。

根据英文公示语语篇多偏向演绎法的特点,对译文进行如下修改:

改译:The Sakyamuni Palace has gone through a tortuous history of de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t was first built in 1278 and enshrined three Buddha statues, namely, Buddha Sakyamuni, Buddha Amitabha and Buddha of Medicine. The palace was rebuilt in the year of 1343 and reconstructed for the second time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Guanxu (1871-1908). The existing building was sponsored by Council of Mount Yundong Construction in 1989.

修改后的译文将段落的主题句置于开头部分,提纲挈领,而后才是阐述和说明,符合目的语受众的思维特点,复杂的朝代年份全部替换为具体的纪元年份,一目了然,其曲折的重建历史也得到传达,符合西方读者重事实、重客观的思维特点,从而实现原文的交际意图。

另外,旅游公示语中相当一部分是警示公示语,中文公示语中多出现“禁止”“请勿”等语气强硬的命令式的祈使句。而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注重自由、民主,对个人的限制多采纳委婉的说法。在西环城市片林公园,“禁止操作”译成“The prohibition to the operate”。郊野公园的“禁止摩托车”的译文为,“Prohibit Motors”。此类公示语属于警示公示语,应该沿袭其通用的说法,“Do not Operate”“No Motors”或“No Access to Motors”。

二、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的建议

虽然漳州旅游的总体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与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与国际接轨,但旅游公示语的翻译效果与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形象有很大的差距。

(一)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翻译不规范的原因

1.政府部门重视意识不够

目前漳州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升温,以打造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建设目标。但境外客人所占比例还是偏低,导致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旅游公示语的翻译不够重视,双语标志缺乏统一的管理。旅游公示语译文的质量和双语标志的制作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另外,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2.旅游公示语译员水平良莠不齐

旅游公示语的翻译需要语言、文化、交际三维的融会贯通,对译员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意识都有很高的要求。“即使是专业人员,由于翻译研究方向的限制,尚不能胜任各类型公示语翻译。”[5]目前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的翻译基本还是处于景区各自为政的状态,通常由景区自行聘请人士进行翻译,或直接交给公示语牌示的制作公司,随意请人翻译。这些公示语的译员很多没有经过严格的翻译专业培训,没有翻译资格认证,有的甚至只是英语专业的普通在校学生,翻译水平良莠不齐,翻译质量难以保证。

3.个人、翻译协会、高校参与意识不够

有翻译基础的个人、翻译机构和高校对公示语翻译关注不够,对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翻译中的错误大多熟视无睹,没有积极指出或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

(二)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的建议

1.统一旅游公示语管理,完善审核机制

要改善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翻译的现状,政府层面要重视,应该加大对公示语翻译建设的投入,保证旅游公示语翻译的质量。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都公布了公示语英文译法的标准。可以派出专门的课题小组前去取经学习。同时要成立双语标志的审核部门,规范漳州市旅游公示语双语标志的制作。

2.提高翻译机构的责任意识和译者的翻译素养

翻译机构和译者应当重视旅游公示语翻译在涉外旅游中的重要地位,明白错误的旅游公示语翻译不仅给境外游客带来不便,更给城市形象抹黑,务必严谨态度,提升翻译素养。漳州市相关的翻译机构,如漳州市翻译协会应该更多地参与到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的翻译工作中来。“翻译协会的成员多是具有一定翻译水平和经验的翻译专业人才,并且来自各行各业,覆盖面广。”[6]协会可以组织召开旅游公示语翻译的专题研讨会,或邀请国内外公示语翻译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对漳州市现有的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译策略。

3.加强政府管理、高校、翻译机构和个人的信息沟通

在漳州市翻译协会的平台上,成立以闽南师范大学和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为依托的旅游公示语翻译研究小组或中心,鼓励社会的参与和纠错,并向政府管理部门反映。相关职能部门收到意见后,应及时核实,加以改正。

三、结语

“在旅游公示语的翻译中,适应生态环境是前提,语言维度的适应性转换是基础,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是目标。”[7]语言维度、交际维度和文化维度的适应性转换不是分裂开的,而是常常融合在一起的。译者必然要发挥中心作用,把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在保证目的语读者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传播中国的文化特质,吸引境外游客,引起目的语读者的游览欲望。而旅游英语公示语翻译质量的提高不能仅仅提留在语言文化层面,旅游公示语的规范正确翻译需要政府、社会、翻译专业人士、高校研究中心的共同努力。

[1] 胡庚申. 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 上海翻译,2008(2):13-16.

[2]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解读[J]. 中国翻译,2008(6):2-3.

[3] 高凤霞. 跨稳获交际的文化空缺现象探讨[J].社科纵横.,2010 (3):112-115.

[4] Newmark, Peter. 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 李敬科. 公示语翻译现状与管理对策[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53-157.

[6] 张文明, 章二文. 安徽省公示语翻译研究[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39-43.

[7] 刘娟.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呼和浩特市旅游公示语翻译[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01-104.

(责任编辑:黄文丽)

Translation of Tourism Public Signs in Zhangzhou Guided by Eco-translatology

HUANG Dong-qun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Guided by eco-translatology,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tourism public signs in Zhangzhou from the adaptation of linguistic forms, the transition of cultural message and the accomplishment of communicative goal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tourism public signs needs the collective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the society,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college research center.

tourism public signs; linguistic dimension; cultural dimension;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1673-1417(2016)04-0036-05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4.0007

H315.9

A

2016-10-20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科研计划资助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翻译研究”(ZZY1437)

黄冬群(1982—),女,福建莆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漳州市漳州适应性
印 玺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康漳州龙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印 玺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