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视野

2016-02-17

时代风采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育

大视野

“去库存化”关键是开发商让利的诚意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稳增长重点、结构性改革战术任务、重要改革领域、惠民生要点和开放战略作出了明确部署。在化解房地产库存方面,会议提出要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降价、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等方法。(2015年12月21日新华网)

@转身就是一辈子:走到拐点的房地产业,降价促销与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毕竟买房这事儿,政府、专家、开发商说了都不算,还得看老百姓的脸色。这么大一笔资产投资,开发商没点儿让利的诚意,谁会掏真金白银救你呢?

@醒着哭,笑着睡:所谓房地产库存压力大,就是房子多了卖不出去。算算账,咱们现房库存去化周期高达23个月。这种“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并存的现实困境,对于正处于城镇化加速进程中的我们,可真是一笔甜蜜的负担。

@失心疯:匆匆数年间,房地产业一直是拉动GDP的利器,地方政府、开发商、购房者、销售中介各路人马轮番登场,几家欢乐几家愁,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尽管房地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但始终表现得急功近利,效率是有了,而在很多时候却有失公平。

@心梦无痕:一方面,中低收入者为高房价所困;另一方面,房地产库存又居高不下。“有恒产者有恒心”,住房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商品,而是带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也应该走上正确的轨道。

延长生育假还得有政策“兜底”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近日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中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根据全面两孩政策的新形势,草案中规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2015年12月21日财经网)

@不会打乒乓球的宁:这年头生孩子就是,妈妈生,外婆养,爷爷奶奶来观赏,爸爸回家只上网,不是陌陌就微信,不说单身就离婚!这年头当妈不易啊!今天被问的最多的就是你还准备再来一个吗?

@假装在纽约:国家将延长生育假正式写进法律,这对所有育龄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喜讯。不过,没有统一明确生育假的延长期限,而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未来的生育假到底延长多少,存在很大的弹性。

@白天不懂夜的黑:生育假延长后,面对抬高了的隐性成本,势必会有更多用人单位在招录员工时搞“性别歧视”,因此,国家有必要通过相关政策和监管,保证女性就业的权利。如此,女性在生孩子这一问题才会少些后顾之忧。

@风飞沙:生育假的延长,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策,它直接关联着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当然是延长得越短越好。因此,生育假的具体延长时间,应该有一个相对“兜底”的规定,既保证了生育者的基本产假权,又给地方以可操作的空间。

“退休幸福指数”考验城市的“良心”

退休之后在哪个城市生活最安逸?近日,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一个“退休版城市幸福指数”——2015中国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这是国内机构首次采用指数形式,以退休人群生活品质为主线,全面衡量了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建设情况。(2015年12月20日《华西都市报》)

点评: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高,这个日益庞大的人群,他们的养老、医疗、出行等权益问题将会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大事之一。

从排名第一的珠海来看,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是城市退休生活质量高的关键。这也提示我们,唯有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才能提升广大市民的福祉尤其是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一种高质量的退休生活,不仅关系到现有老人的权益保障与群体尊严,也关系到未来老人的生活品质——我们每个人都会步入老年,同时还关系到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养老事业形象。

旅游不能只有“面子”没有“里子”

近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布的国内首份《中国游客海外形象全球调查》表明,中国出境游游客在礼仪、文化和习俗方面容易与当地文化的冲突。中国游客在购物情境中的形象最好,而在公共场所、交通、餐饮、酒店和旅行社五个场所的形象排名靠后。(2015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

点评:前脚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后脚就是一连串的不文明曝光。随着我国日渐成为旅游大国,中国游客在国外的形象也越发受到关注。

旅游的本身除了放松、愉悦外,不同文化习俗和礼仪之间的互融互通,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会给个人形象以及旅游的愉悦度带来较大影响。

个别游客在文物上刻字、乱扔垃圾、不排队等不文明行为,往往会引发一场舆论对于国人素质的讨论和反思。通过这份评价,看到“镜中我”的形象,无论对国人的“面子”还是“里子”,都具有积极的督促作用。

“城市病”应“精细化治疗”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交通拥堵、房价高企、雾霾围城的当下,“城市病”尤其是“特大城市病”如何来“把脉”、怎样来“开药”,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次会议提出的“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以及“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明确指向“精细化治疗”方案等,令不少观察者眼前一亮。(2015年12月24日人民网)

点评:一些特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既有人口过于聚集的弊端,也有当初道路规划设计的“目光短浅”。

“城市病”治理的办法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注重城市人口与相关产业的疏导转移,并且配合户籍、财政、计划生育等各项民生政策的跟进。

既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要顾及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既要把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做扎实,又要把市民参与公共治理的“软件”搞上去,这样才能够将城市的“成长坐标”落到实处,落到百姓的心坎上。

监管之“剑”必须尽快出鞘

岁末年尾,一批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为外衣的非法集资风险集中暴露,有些涉嫌犯罪被依法立案侦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金融创新固然需要一定的宽容度,但监管部门须主动作为,严防非法集资借伪金融创新“还魂”,掏空百姓钱袋子。(2015年12月23日新华网)

点评:随着互联网金融“爆炸式”增长,一些非法集资活动借机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之名行欺诈之实。

借“互联网金融创新”搞非法集资,直接受害的是普通百姓。一些大爷大妈金融知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不足,容易受“高收益”吸引和虚假宣传诱惑,有的甚至把毕生积蓄拿出来,换来的却是上当受骗。

“谁的孩子谁抱走”的监管格局,容易造成监管真空和套利空间,让非法集资有机会披上“互联网金融创新”外衣招摇撞骗。只有统筹协调监管才能形成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监管之“剑”必须尽快出鞘。

猜你喜欢

生育
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亟需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得了子宫肌瘤,还能生育吗
产后抑郁——生育性别偏好惹的祸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延长生育假要有“兜底规定”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