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生态养鸡技术

2016-02-17邓锦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养鸡鸡舍林地

文│邓锦(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总站)

周鹭(广西壮族自治区牧草工作站)

毕朝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林下生态养鸡技术

文│邓锦(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总站)

周鹭(广西壮族自治区牧草工作站)

毕朝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林下生态养鸡是利用经济林、用材林或果园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特性,实行舍养(育雏阶段在鸡舍内养殖、放养阶段晚上鸡在舍内休息过夜)和放养(雏鸡脱温后白天在林地散放饲养)相结合的养殖方法。林下生态养殖既能提高林地的利用率,改善环境,同时生产的禽产品具有安全、优质的特点,符合当前市场对安全食品的需求趋势,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是农民致富的好途径。本文从林下养鸡场地选择、栏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方面介绍林下养鸡关键技术。

一、林地选择

放养地是林下生态养鸡的生活场所,选择得当与否,对养殖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1.环境条件。地势高燥,避风向阳,采光充足,排水、通风良好,坡度以5°~35°为宜;环境质量符合NY/T388的要求;水源充足,清洁,符合NY5027的要求;交通相对便利,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主干道路1千米以上,远离噪音、环境安静,无污染,无兽害;要有搭建棚舍的地形条件,其中遮阴面积在35%~70%。

2.树龄与品种。树龄在2年以上为宜,主要有松树林、桉树林、竹林、桂树、八角林、杂木林、果园等。

3.不适宜的林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的畜禽养殖禁养区的林地;沿河林带、道路绿化林带、环城林带等生态林带;需要喷洒药物,浇灌粪水、水果易落地腐烂的果林地;成林地在砍伐木材期间,应妥善安排,不能养鸡与采伐同时进行;处于苗木期的林果地。

二、林地面积

按舍内密度10~15只/平方米,放养密度0.22~0.45只/平方米,每个群体以1000~2000只为宜。规模化养鸡,林地面积很大时,可根据饲养数量划分成若干小区,一个小区面积在1~2亩,进行分批饲养。

三、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牧饲性好、适合当地饲养习惯和市场消费需求的中小型品种;鸡苗应来自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及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资质证明的种鸡场;鸡苗出壳时,应由厂家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

四、栏舍建设

林下生态养鸡还需要建鸡舍,供鸡晚上休息、过夜。鸡如果在外面过夜,可能会遇到刮风、下雨、打雷等异常天气,应激比较大,容易患病,甚至可能遇到老鼠等天敌的伤害。

1.鸡舍。按10~15只/平方米的饲养密度设计鸡舍面积。跨度5~6.5米,长度30~50米,高度2.0~2.5米,也可因地制宜。屋顶主要盖油毡或石棉瓦,屋架用木条、砖柱等制成,屋墙面用农用塑料薄膜或帆布即可,地面应坚实或铺水泥硬化,有条件的最好搭栖架,晚上鸡可以在架上栖息。

2.围栏。面积比鸡舍大3倍以上。用铁丝网、竹条、木条、尼龙网等材料制作。高度1.8~2.0米,以鸡不能跳出或飞出为宜。有条件的也可放任自由活动。

3.饲喂用具。每50~60只鸡配备与鸡龄大小相配套的1个饮水器、1个料盘或料桶或食槽。

4.保温设施。通常选用红外线灯、电热板、火炉、炉灶、火道、锅炉或热水管等。

五、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雏鸡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机体抵抗力弱,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应该细致、认真、科学、合理。

1.进鸡前的准备。

(1)育雏室和用具的维修。进雏前及时维修破损的门窗、墙壁、顶棚、通风孔、水电设施等,堵塞老鼠洞,疏通排水沟。准备好取暖设施,簸箕或薄膜、料盘、饲槽、饮水器、水槽等用具。

(2)清洗消毒。育雏室清扫和用具清洗干净后,将垫料、用具放到鸡舍内,按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30~40毫升、高锰酸钾15~20克,根据育雏室体积计算用量,将称量好的福尔马林盛在陶瓷或橡胶盆的容器里,再将称好的高锰酸钾放入盛福尔马林的容器中,关闭鸡舍门窗及通风口,密封消毒24小时。再打开门窗及通风口通风1~2天。在临进鸡的前一天,可用消毒药水再对鸡舍内外进行喷雾消毒。

(3)饲料和疫苗的准备。根据育雏的数量,按每只鸡出壳到21日龄需饲料0.5千克左右准备好足够的新鲜饲料;常用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禽流感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等。

(4)雏舍预热。雏鸡入舍前4~8小时,开启加温设备进行预热,使室温达到育雏标准的要求。

2.育雏温度。1~3日龄以3 3~3 2℃为宜,以后每周下降1~2℃,25~35日龄逐步脱温。

3.饲养密度。育雏第一周内的合理饲养密度为地面平养50~60只/平方米,网上育雏60~70只/平方米,立体笼养育雏60~70只/平方米。以后每周下调5%~10%。

4.相对湿度。育雏室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

5.通风换气。以进入育雏室内无臭味和不刺眼为宜。

6.光照。开放式鸡舍1~3日龄光照24小时,按2~3瓦/平方米安装照明灯,4日龄开始逐渐过渡到自然光照。

7.饮水与饲喂。

(1)饮水。水质符合《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的要求。保持24小时不间断供水并提供适宜的饮水位置。

(2)开食。出壳24小时内开食。1周龄内先用薄膜或簸箕或浅食盘喂料,以后逐步换成料槽或料桶,并及时调整采食高度,料槽或料桶放置的高度应和鸡背平,每次加料量以不超过料槽的2/3为宜。

(3)饲喂次数。宜少量多餐,第1周每昼夜喂6~8次,以后每周递减2~3次。一般白天每2~3小时加料1次,夜间加料1~2次。

(4)采食位置与饲喂量。以每次加料时95%以上的鸡有采食位置、每次饲喂时没有剩余饲料为宜。

六、放牧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结束后转入生长育成阶段,此时雏鸡脱温,抵抗力和适应性增强,可以进入林地放养。

1.放牧日龄。适宜日龄为6周龄以后。

2.饲喂次数的过渡。用1周时间,从多餐饲喂逐步过渡到早晚饲喂,每2天递减1餐;按每次增加1/4的喂量比例,从小鸡全价料逐步过渡到中、大鸡料。

3.训练和调教。调教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在对鸡进行饲养和管理的过程中,同时给予鸡特殊指令或信号,使鸡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产生习惯性行为。

(1)时间和范围的训练调教。选择天气暖和的晴天放养,开始几天,每天放养2~4小时,以后逐步增加放养时间;放养地点最初选在鸡棚周围进行,逐渐由近到远,可通过移动料桶,料槽的方法训练。

(2)放牧调教。从放牧第一天开始进行舍外放牧运动的调教,通常由两人配合,1人在前面吹哨,另一人在后面赶鸡,使鸡群形成条件反射,进入牧区活动。

4.安全防护。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刮风下雨应及时将鸡群赶回舍内;要经常检查围栏,防止鸡只外逃或野兽侵入;注意放养区域的深坑和暗沟,防止鸡只掉入坑内死亡;定期灭鼠灭蚊灭蝇等害虫,灭害时一定要注意清理现场残留的有害物质和死鼠等,防止鸡群受害。

5.光照补充。采光条件不好的林地放养鸡每天需补充4小时人工光照,光照强度按每10平方米鸡舍安25瓦灯泡一个。

6.饲养期。林地养鸡饲养期一般较长,公鸡90~100天、母鸡110~150天、阉鸡150~180天才出栏上市。

七、疫病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建立并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预防疾病的发生。

1.消毒。消毒是鸡场防止传染病发生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做好各种疫病免疫的基础和前提。

(1)经常性消毒。为预防疾病,对饲养员、饲养设施及用具进行消毒;在鸡场出入口、鸡舍门口设消毒池,对经过的车辆及人员进行消毒。

(2)定期消毒。对周围环境、圈舍、设备用具进行定期消毒;鸡出栏后对林地环境、鸡舍全面清洗消毒,彻底消灭微生物,使环境保持清洁卫生。

(3)突击消毒。发生传染病时,为及时消灭病鸡排出的病原体,对病鸡接触过的圈舍、设备、用具进行消毒,对病鸡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进行消毒,防治时鸡使用过的器械也应做消毒处理。

2.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林下生态养鸡必须认真做好各种疫病的免疫接种。参考免疫程序如下:1日龄,预防马立克氏病。出壳24小时内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2毫升;5~7日龄,预防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用单联或二联弱毒苗滴鼻或滴眼;10~12日龄,预防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鸡痘、传染性法氏囊炎;25~35日龄,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40~45日龄,分别注射新城疫、禽流感(H5—H7)的单联苗或二联灭活油苗。

八、饲料使用

在林地开放的环境中饲养,鸡的活动量大。为了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保持鸡的风味和品质,应根据不同阶段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科学的日粮搭配。

1.在0~35日龄用小鸡全价料;36~60日龄用中鸡前期全价料;60~90日龄用大鸡全价料,同时添喂30%~60%的玉米、稻谷、糠麸类饲料,比例随日龄增加;90日龄后,逐步过渡到喂玉米、稻谷、糠麸类饲料。

2.不能加蚕蛹、鱼粉、肉粉等动物性饲料,限制使用菜籽粕、棉籽粕,不要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化学合成的非营养性添加剂及药物,保证鸡的品质。

九、药物使用

当鸡群发生疾病时,应正确诊断,对症治疗,选择疗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避免盲目滥用药物。

1.所用兽药均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并获得农业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GMP证书的兽药生产企业,或农业部批准注册进口的兽药,且批准文号在有效期内。

2.兽药应严格按照药品所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并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3.禁止使用原料药、人用药。

4.禁止在饲料及饲料产品中添加未经国家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兽药品种。

十、废弃物的处理

鸡场废弃物主要包括病死鸡、鸡粪等。

1.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在鸡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鸡的死亡。这些死鸡若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会造成疾病的传播与蔓延。

(1)高温处理。对病死鸡尸体采用焚烧炉焚烧。此种方法能彻底消灭死鸡及其所携带的病原体,是一种彻底的处理方法。

(2)深埋法。将死亡的鸡挖深沟掩埋,用土壤的自净作用使死鸡无害化。尸坑应远离养殖场、畜禽舍、居住区和水源,掩埋深度不小于2米。填埋时,在每次投入鸡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约10厘米的熟石灰。

2.鸡粪的无害化处理。林地养鸡,鸡舍内粪便比较集中,需将清理出的鸡粪做无害化处理,以免对环境产生污染。

(1)高温堆肥。鸡粪与锯末、稻壳、刨花、玉米秸等有机物混合、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等大量繁殖,细菌和真菌等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为植物能吸收的无机物和腐殖物,并且释放出能量,形成高温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

(2)干燥处理。干燥法就是利用热能、太阳能、风能等能量,对鸡粪进行处理,使鸡粪在一定时间内除去大部分水分。干燥处理畜禽粪的方式和工艺较多,常有大棚发酵干燥、笼舍内干燥、发酵罐干燥等方式。

十一、注意事项

林下生态养鸡,在饲养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做好免疫。林地养鸡的环境是开放性的,易受老鼠、野禽传播疫病,加上防疫手段有限和不宜长期在饲料中预防性用药,鸡群的健康全靠做好免疫工作。

2.科学投料。育雏阶段应选择小颗粒的全价雏鸡料,少喂多添。育成鸡可用中、大鸡料或用玉米、小麦投喂,每天早晨放牧前最好不要喂食任何饲料,让其到野外抢野食,放牧后3小时,定点喂给适量饲料,傍晚将鸡群召回后再补饲1次。

3.合理轮牧。林地承载能力有限,林下养鸡应有计划地实施轮牧,轮牧视情况分为分区轮牧、分期轮牧和间隔轮牧。分区轮牧就是用围栏将林地隔成3~4个小区,每个小区放养一个月左右;分期轮牧就是一个场地连续养鸡1~2年后换另一个新场地养殖;间隔轮牧就是一批鸡出栏后间隔1.5~3个月,让植被恢复后再放养第二批鸡。轮牧既可以很好地保护林木,又有利于鸡场防疫,减少疾病暴发,实现养鸡效益最大化。

4.防止外逃。林下养鸡场都要修建围网将鸡圈养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鸡外逃。修建围网时要注意根据鸡种特性适当加高围网高度,一般网高为1.8~2米,放牧前要检查围网是否有破损,破损处要及时修复,宜选择较为牢固的围网材料,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围网破损导致鸡只逃出饲养场外。

点评:林下养殖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化养殖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现代养殖技术与传统放养模式的优势,实现“以林护牧,以牧促林”,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生态循环经济养殖模式。此种养殖模式在相似的自然环境下可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养鸡鸡舍林地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别请狐狸建鸡舍
图片新闻
鸡舍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