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茬小麦高产品种农艺质量性状与生产能力分析

2016-02-16闵思桂倪艳云宋桂香宋宏梅郭万胜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扬麦穗数株高

闵思桂,倪艳云,宋桂香,宋宏梅,郭万胜

(高邮市农业委员会,江苏高邮225600)

稻茬小麦高产品种农艺质量性状与生产能力分析

闵思桂,倪艳云,宋桂香,宋宏梅,郭万胜*

(高邮市农业委员会,江苏高邮225600)

对高产小麦品种重要农艺质量与生产能力进行总结与分析,可为小麦高产超高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对6个小麦高产品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小麦品种,其穗数均大于30万/667 m2,6个小麦高产品种平均穗粒数达47.5粒/穗,平均千粒质量达41.5 g;6个高产品种的株高变幅为70.2~93.4 cm,平均为79.9 cm;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在株高组成中分别占11.4%、36.1%、23.1%、14.7%、9.4%、5.3%;同时发现,6个高产小麦品种同一植株的各项株高构成指数趋近于“黄金分割”值——0.618 0。

小麦;高产;性状分析;生产能力

我国因受到耕地较少与人口增加的压力,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已成为作物栽培工作者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我国长期以来作物科学立足于世界的特色之一[1]。近年来,江苏高邮市小麦产量先后涌现500~700 kg/667 m2的高产记录,如2011年三垛镇扬辐麦4号攻关田产量达到636.6 kg/667 m2,2013年三垛镇宁麦13攻关田产量达693.2 kg/667 m2,2015年汤庄镇苏麦188攻关田产量达603.4 kg/667 m2;三垛镇司徒片扬麦22攻关田产量达602.6 kg/667 m2;三垛镇茆吴村扬辐麦4号产量达602.4 kg/667 m2。针对2015年高邮市涌现的高产超高产的田块,对其小麦品种重要质量特征以及产量因子进行总结与分析,可为小麦高产超高产技术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施地点与品种

2014年秋播,高邮市选择在三垛镇、临泽镇、汤庄镇分别开展扬辐麦4号、扬麦22、扬麦23、宁麦19、苏麦8号、苏麦188高产攻关田研究,其中:扬麦22高产攻关田在三垛镇柘垛村,地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水稻,11月4日人工穴播,播种量5.0 kg/667 m2;苏麦188高产攻关田在汤庄镇汉留村,地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水稻, 11月7日人工穴播,播种量6.0 kg/667 m2;扬辐麦4号高产攻关田在三垛镇茆吴村,地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水稻,11月7日人工撒播,播种量9.0 kg/667 m2。

各攻关田平均施肥量:纯N 24.3 kg/667 m2、P2O510.5 kg/667 m2、K2O 15 kg/667 m2,基蘖肥︰拔节孕穗肥=5.5︰4.5,其他措施同当地大田。

1.2 调查项目

调查各生育时期叶龄、茎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株高、穗长、各节间长度,成熟期测产。有关性状的换算按以下方法进行:

株高构成指数=某节间长/(某节间长+相邻节间长);

收获指数=单茎籽粒质量/单茎干物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由表1可知,6个品种的平均穗数31.5万/667 m2,穗粒数47.3粒/穗,千粒质量41.7 g,实际产量平均达573.8 kg/667 m2。其中苏麦188产量最高,达603.4 kg/667 m2,其次为扬麦22、扬辐麦4号,产量分别为602.6、602.4 kg/667 m2。攻关田中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3个品种穗数均大于30万/667 m2,表明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6个高产品种平均穗粒数达47.3粒/穗,其中扬辐麦4号穗粒数最高,达53.1粒/穗,其次为扬麦23、扬麦22和苏麦188,这3者分别达50.8、49.7、47.1粒/穗。6个高产品种平均千粒质量达41.7 g,其中苏麦8号、宁麦19、扬辐麦4号千粒质量名列前3,分别达48.4、46.8、40.2 g。从长远考虑,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增加终究是有限度的,扩大产量库容最终还是要通过增加每穗粒数、提高籽粒质量取得。因此要取得高产必须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表1 高产攻关田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表2 高产攻关田不同小麦品种茎蘖动态

表3 高产攻关田不同小麦品种穗部性状

2.2 不同品种小麦的茎蘖动态分析

由表2可知,采用人工穴播的5个品种,播种量在5~6 kg/667 m2,基本苗在6.2万~8.5万/667 m2,扬辐麦4号采用人工撒播,播种量在9 kg/667 m2,基本苗达14.4万/667 m2。6个品种拔节期高峰苗数均为最终穗数的2.0倍左右,平均茎蘖成穗率达50.9%,平均分蘖成穗率达42.8%。说明高产田块的群体发展要合理,在适期播种条件下,基本苗控制在8万~14万/667 m2,培育冬前壮苗,促进低位分蘖发生,同时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高峰苗数应约为最终穗数的2.0倍,最终茎蘖成穗率在40%~50%。

2.3 不同品种小麦的穗部性状分析

由表3可知,高产攻关田6个小麦品种平均小穗数达20.2个/穗,不孕小穗数平均为2.2个/穗,结实小穗数达18.0个/穗,小穗结实率达89.1%;单个小穗结3~5粒的达10.8个/穗,占总小穗数的53.5%;单个小穗结实为3~5粒的占总粒数的75.6%。就穗长来看,6个品种平均穗长9.1 cm,平均着粒密度5.3粒/cm。与大面积产量450 kg/667 m2田块相比,攻关田的穗部性状表现更合理、更有优势。这6个品种基本苗少,群体适宜,通风透光条件好,可创造良好的穗部发育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高效施肥促进穗部分化发育,提高小穗分化数和结实小花数。攻关田后期施肥比例较高,后期较多养分可以有效减少小花退化,促进可孕小花结实。

2.4 不同品种小麦的株高及其构成指数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6个高产品种的株高变幅为70.2~93.4 cm,平均为79.9 cm。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在株高组成中分别占11.4%、36.1%、23.1%、14.7%、9.4%、5.3%。6个品种的穗长与倒1节间长度之和占植株株高的47.5%,接近株高的一半。植株基部节间短、倒1节间长,是高产品种的基本特征。宁麦19的株高最高,达93.4 cm,其倒5节间长达6.9 cm,后期出现部分倒伏。

有研究认为小麦品种及其近缘植物的株高及其各节间长度配置有一定比例,并将这种比例关系称之为“株高构成指数”[2]。从表5可以看出,6个高产品种的穗长/株高比为0.114 5,表明高产品种的麦穗长应占株高构成的10%以上;6个品种的自倒1节开始的株高构成指数平均分别为0.610 3、0.610 5、0.608 6、0.646 0。6个品种除了倒4节间的株高构成指数超过0.618 0,达0.646 0外,其余均未达到0.618 0,但都非常接近。就个别品种而言,又各有不同,如苏麦188的 3个株高构成指数均超过0.618 0。

表4 高产攻关田不同小麦品种株高及其组成 cm

表5 高产攻关田不同小麦品种株高构成指数

注:L1、L2、L3、L4、L5分别指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

表6 高产攻关田不同小麦品种单株生产能力

2.5 高产攻关田不同小麦品种单株生产能力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6个高产品种的单茎干物质量平均为4.00 g,单株穗数达2.63穗,单株粒质量达5.09 g,收获指数平均为0.49。就收获指数而言,随着产量增加而提高,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3个品种(扬麦22、苏麦188、扬辐麦4号)的收获指数分别为0.51、0.52、0.52。

3 结论与讨论

大幅度提高产量库容量是实现稻麦超高产的前提[3]。本调查攻关田中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3个品种穗数均大于30万/667 m2,6个高产品种平均穗粒数达47.5粒,平均千粒质量达41.5 g,说明要取得高产必须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高产田块的群体发展要合理,在适期播种条件下,基本苗控制在8万~14万/667 m2,高峰苗数约为最终穗数的2.0倍[4],最终茎蘖成穗率在40%~50%。高效施肥是促进穗部分化发育,提高小花分化数,增加每穗粒数的主要原因。被调查田施纯N 24.3 kg/667 m2、P2O510.5 kg/667 m2、K2O 15 kg/667 m2,后期施肥比例较高,后期较多养分可以有效减少小花退化,促进可孕小花结实。对6个高产品种株高调查的结果显示,6个高产品种的株高变幅为70.2~93.4 cm,平均为79.9 cm。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在株高组成中分别占11.4%、36.1%、23.1%、14.7%、9.4%、5.3%。小麦品种同一植株的各项株高构成指数趋近于“黄金分割”值——0.618 0,可认为株高构成指数对选择高产品种是有效的[5-9]。本调查数据表明,高产小麦品种的株高构成特点也符合上述规律。所以, 在引进品种示范种植的同时要观察分析品种、产量与株型结构的关系,这对品种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苗果园.小麦超高产突破的思考[C]//2008年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汇编,2008:4-8.

[2]魏燮中.小麦株型结构分析与产量咨询系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3]杜 永,王 艳,王学红,等.稻麦两熟区超高产小麦株型特征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6):1075-1079.

[4]丁锦峰.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形成机理与调控[D].扬州:扬州大学,2013.

[5]田 伟.10个超高产小麦品种株型结构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11,40(8):67-71.

[6]张国江,顾树平,张汉强,等.小麦06-135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5,31(2):122-126.

[7]傅兆麟.小麦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株型和冠层结构特征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1.

[8]傅兆麟,李洪琴.黄淮冬麦区小麦超高产的几个问题探讨[J].麦类作物学报,1998(6):48-51.

[9]田 伟,郭振升.超高产条件下农艺措施与小麦产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6):126-130.

Analysis on th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ing Ability of High-yielding Wheat Varieties

MIN Si-gui,NI Yan-yun,SONG Gui-xiang,SONG Hong-mei,GUO Wang-sheng

(Gaoyo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Gaoyou 225600, China)

The current research investigated six high-yielding wheat varieties in terms of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ing ability, which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tudies of super-high-yielding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s a result, for the varieties with unit yield exceeding 600能性kg, their spike number was more than 300 000/ 667 m2. For the six high-yielding wheat varieties, the average grain number per spike stood at 47.5 grains per spike, and the average of thousand grain weight reached 41.5 gram. The plant height for the six varieties varied from 70.2 to 993.4 cm, with the average of 79.9 cm. The spike length accounted for 11.4% of the plant height; and lengths of th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and fifth internodes below ear constituted 36.1%, 23.1%, 14.7%, 9.4%, 5.3% of the plant height, respectively. Moreover, among the six high-yielding wheat varieties, the parameters for plant height components of the same plant approximated to the “golden section value”——0.618.

Wheat, High yield, Trait Analysis, Yielding ability

2016-05-04

闵思桂(1972—),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工作。E-mail:gyhgl@163.com。

* 通讯作者:郭万胜(1965—),男,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种植业指导工作。E-mail:gyhgl@163.com。

S512.1

B

1673-6486-20160185

闵思桂,倪艳云,宋桂香,宋宏梅,郭万胜.稻茬小麦高产品种农艺质量性状与生产能力分析[J/OL].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33(4):32-35[2016-12-19].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61219.1817.019.html

猜你喜欢

扬麦穗数株高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安徽不同生态区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差异分析
1996-2015年江苏省淮南麦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