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16-02-16丁爱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知识生活化

◆丁爱华

(重庆市万州区普子中心小学)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丁爱华

(重庆市万州区普子中心小学)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阶段,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既要保证知识性又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以教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为论点,指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意义,并提出实践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连接,达到学与用并重的效果。

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实践能力

教学生活化主要就是指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元素相联系,学会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地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所在。这正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推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思维习惯,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把生活元素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进而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连接,培养数学应用与实践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数学课堂知识晦涩,学生们常常会出现厌烦或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反之,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际或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能够迅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学以致用,体验成就感,还可以查缺补漏,提高学习的质量。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们的知识理解力又能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

(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重视程度,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中应用范围广泛,从日常用品的购买到商业往来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联系这些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伟大作用,让学生们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领会数学计算方法、锻炼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这对于学生今后接触更加深奥的数学领域知识具有积极意义。

二、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一)建立小学数学生活化学习模式

生活化学习模式的建立对于加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将较为抽象的数学原理转变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此教师首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参加学生们的日常校园活动,如跑步、跳远、踢毽子等,其中包含的速度、快慢、时间等均涉及数学问题,再有通过家访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利用学生们日常能够接触到或比较熟悉的数学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们因此会感受到原来数学问题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

例如,在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生活元素融入到课堂上,提高学生们的理解接受能力。比如可以举例:一包虾条3元钱、一瓶百事2.5元钱、一袋饼干5元钱,妈妈买了3包虾条、4平饮料、5袋饼干,给了售货员阿姨100元钱,那么应当找回多少钱呢?其中包括了乘法、加法和减法多种运算。学生们把数学运算法则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购物找钱问题,这样更有利于贴近生活,将复杂的数学计算融入生活,更便于学生接受。学生们因此受到启发,举一反三地把数学问题与其他生活问题相联系,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形成了自主化的数学生活化学习模式。

(二)注意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转化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对于复杂一些的数学运算往往难以驾驭,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往往比较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牵引到一些较为常见的生活元素上,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很有帮助。

在小学数学中,时间的计算是比较有难度的,同时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学生遇到时间问题时,往往很难把握时、分、秒之间的转换,对于不同时间、不同指针的位置也难以把握,致使时间计算题错误百出。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些很常见的生活元素来代替比较抽象的时间概念。比如,以表述1小时20分18秒为例子,教师可以把时、分、秒转换成为学生们比较常见事物,例如,用文字、纸张和书来表述,以文字比作秒,纸张比作分,小时就是一册书。60个“字”构成一页“纸”;60张“纸”构成一本“书”。我们现在有一本书、20张纸和18个字,那么我们一共需要看多少个字呢?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会运用数学运算的方法,把时间计算转化为对生活元素的计算,避免了对抽象思维的恐惧,能够尽快的掌握时间的数学运算技巧,使学习变得更加趣味化。

(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们应当启发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中以简单的探究方法开展自学活动,主动地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所以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的获取能力、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适当的让孩子们参加一些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利用电脑、手机、公共图书馆等媒介查询资料,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课外研究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实行生活化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拓展和理解。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实践,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应当加深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认识能力和兴趣取向,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培养起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亲近数学,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肖萌.刍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4,(26).

[2]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3]陈杰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03).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