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医药类高校研究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2016-02-16朱文晓苗琳娜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通识中医药研究生

◆朱文晓 苗琳娜

(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

论中医药类高校研究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朱文晓 苗琳娜

(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

随着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传统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中医药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整个社会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类高校开始推行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但研究生阶段的通识教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试析中医药类高校研究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中医药类高校 研究生 通识教育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这一概念是从19世纪初被提出来的,由“general education”翻译而来,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全面发展的人;它关注的是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是一种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通识教育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已经倡导了百余年,有关通识教育的研究及通识化教育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尤其是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面的全才、通才的领域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我国高等院校的通识教育也已开展了大约20年,取得了不小进步。但仍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的通识教育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通选课数量不足、课程结构比例不当、缺少通识教育配套教材等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深层次的、长远的研究和推广。

二、中医药类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进展

在我国推行通识教育的最初阶段,大部分综合性大学走在了前面。而随着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高校对通识教育也显现出了足够的重视。

例如,河南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类高校都引进和推行了网络通识课程,促进了通识文化教育,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通识课程学习的时间及空间。同时,这些高校在全校范围内选聘网络通识课程辅导老师,不仅能够督促学生的学习,还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对于学生而言,由于网络通识课程采取的是在线学习形式,他们可以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并合理规划视频点播听课和作业等环节来完成通识课程的自主学习,最后通过考试获取学分。

相对于传统的通识课程而言,网络通识课程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解决学校从事通识教育教师和通识课程短缺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学校的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变革传统的通识课程教学和学习模式,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这些网络通识课程自推行以来,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欢迎与好评。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中医药类高校正在探索开展医学与其它学科相融合的通识教育系列课程。例如,福建中医学院开设有中医学与民俗文化、古代文学与中医等课程。这类的通识教育系列课程搭建起了医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桥梁,促进了中医药类院校学生的多方位、全方面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中医药类高校所推行的通识教育仍然仅限于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的通识教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三、研究生阶段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研究生阶段的通识教育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通识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本科阶段的。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是为以后可能进入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专业深造学习打基础和做准备的。但是,这不能意味着通识教育应该止步于本科阶段。与本科阶段不同的是,研究生阶段进行的是更高层次的学习,特别是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其职能已经从单一的知识创新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从对研究生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上看,应该尝试将通识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性格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当然,不能简单地把通识教育作为研究生专业教育的补充,通识教育与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教育应该是相互渗透且可以相互转化的。研究生通识教育的出发点和目标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成为不仅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且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

四、中医药类高校研究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中医药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整个社会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今社会医患问题突出,而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只重视医学知识的获取,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和重视度不足。

目前,中医药学高层次、高素质人才较匮乏,而通识教育是提高中医药高校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因此在中医药高校中积极开展研究生通识教育势在必行。此举不仅能促进中医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又能提高中医药类高校研究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五、结语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中医药类高校研究生阶段继续推行通识教育存在着两大主要障碍。第一个障碍是来自于时间方面的压力,中医药类高校研究生不仅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在医院进行实践、实习工作,与此同时再进行通识课程的学习就会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个障碍就是目前适合研究生特点和要求的通识课程较少。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学习那些专为本科生设计的空泛的导论性通识课程。因此,在中医药类高校开展研究生通识教育时,首先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整,然后再提供更好的通识课程内容。

[1]鲍丹,李君君.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2).

[2]李凤荣.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展通识教育的方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

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BYY021)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通识中医药研究生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