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两种创业意向的预测作用*

2016-02-16梁明辉易凌峰

应用心理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意向生涯效能

梁明辉易凌峰

(1.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200241;2.吉林农业大学应用心理学系,长春130118)

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两种创业意向的预测作用*

梁明辉1,2易凌峰1**

(1.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200241;2.吉林农业大学应用心理学系,长春130118)

为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创业意向问卷对264名大四毕业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考察变量间关系。结果表明:(1)核心自我评价与创业效能感和两种大学生创业意向均显著相关;(2)核心自我评价完全通过创业效能感间接影响大学生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3)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的影响中,创业效能感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核心自我评价 创业效能感 创业意向

1 引 言

培育和提升国民的创业意识是推进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是“众创”的重要青年力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创业意向是反映创业意识的核心概念,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是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根本落脚点。探究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深层心理因素和作用机制,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也称创业意愿,指个体是否参与创业的主观态度,是创业心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元分析表明,意向是实际行为的强预测变量(Armitage&Conner,2001)。因此创业意向也被看作是预测创业行为的中心点和观测创业行为的最佳指标。经过几十年发展,国外有关创业意向的研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如Ajzen(1991)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Shapero和Sokol(1982)的创业事件理论(theor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vent,SEE)和基于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theory of self-effi-cacy)的创业自我效能理论(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TESE)。这些模型皆强调整合的态度和行为理论及社会学习理论(Peterman&Kennedy,2003),均可归于社会认知取向的研究。计划行为理论确定了影响意向的三个态度变量:对行为结果的态度(attitude toward the act)、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和行为控制知觉(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创业事件理论认为个体的创业意向受“希求性知觉(perceived desirability)”、“可行性知觉(perceived feasibility)”和“行动倾向(propensity to act)”三因素的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简称创业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创业的自我认知(Chen,Greene,&Crick,1998),及个体相信自己能否成功胜任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Boyd&Vozikis,1994)。创业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应用于创业意向研究的核心概念,大量研究揭示创业效能感是创业意向的直接决定因素或重要影响变量(Krueger&Brazeal,1994;Forbes,2005;W ilson,Kickul,&Marlino,2007;徐悦,段锦云,2015)。围绕上述理论,研究者就影响创业意向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和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然而,结合多种理论就影响不同创业意向的前置因素尤其是可干预的心理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更为广泛的研究,被认为极为必要(e.g.,Schlaegel&Koenig,2014)。

传统的创业心理研究着重于揭示成功企业家的人格特质。随着创业意向研究的兴起,研究者多沿用这一经典研究思路,将传统的人格特质理论应用到创业意向的研究中。这些研究揭示了特定的、描述性的人格特质对潜在创业者的识别作用。如Barbosa,Gerhardt和Kickul(2007)用实证方法揭示冒险倾向与个体创业意向呈正相关。Zhao,Seibert和Lumpkin(2009)采用元分析总结了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发现冒险性和大五人格中除宜人性外之外的其他人格特质均与创业意向显著正相关,其中开放性、认真性与创业意向相关最大。但由于创业意向在此仅被视作区分潜在创业者和非创业者的重要指标,故此类研究未能将人格理论与强调认知过程的社会认知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不利于揭示影响创业意向形成的深层心理因素和机制,实践价值非常有限。笔者认为,“核心自我评价”为该研究方向提供了新视角,并弥补了这一研究缺口。研究发现,一些人格变量能稳定的影响个体工作满意度,它们都属于评价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范畴,Judge,Locke和Durhan(1997)将其定义为“核心自我评价”。与一般人格特质相同,核心自我评价具有根源性;但与精细的人格特质不同,核心自我评价被认为是一种宽泛的人格结构。Judge et al.(1997)首先将“自尊”“一般自我效能”“神经质”“控制源”纳入这一结构,但他强调核心自我评价并不是这些特质的简单累加,而是一个整体构念。另外,一般人格特质是描述性的,而核心自我评价带有评价性,被视为一种深层的适应性心理资源(李洪玉,崔英文,何一粟,肖鹏,王璐,2014),具有可塑性和跨文化性(杜卫,张厚粲,朱小姝,2007)。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在工作和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Judge,2009)。Ones,Dilchert,Viswesvaran,&Judge(2007)的元分析揭示核心自我评价比大五人格特质能更好预测绩效。Chang,Ferris,Johnson,Rosen,&Tan(2012)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正向关系;Hannes(2014)的研究揭示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职业成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创业是一种可能的生涯发展路径,核心自我评价的诸多特征及其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功能,为研究者将人格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相结合以进一步揭示创业意向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但目前国内外对此鲜有研究。国内仅有孙秀娟(2015)在其硕士论文中初步揭示核心自我评价在农民工工作安全感和全职与兼职创业中所起的调节作用。我国学者借鉴国外理论对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目前这些研究也多关注大学生个人背景、家庭情况和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孟新,胡汉辉,2015;王雨,王建中,2013),或专门就创业环境(段利民,杜跃平,2012;王艳红,杨月君,安乔治,2015)等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尚未有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实际出发,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核心自我评价是联结环境与个体的桥梁,是人格中最核心的成分。作为一种深层的适应性心理资源,核心自我评价带有自我增强的优势,个人有赖于它应对复杂的工作要求和职业发展任务。与传统的职业路径不同,创业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和挑战的生涯发展路径,创业决策逻辑理论发现成功的创业者更倾向于采用资源导向的效果逻辑而非完全理性的因果逻辑(邹欣,倪好,叶映华,2016)。创业者的商业活动需要高度的自我承诺、自我指引和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因此商业冒险需持续的内在心理资源如核心自我评价予以支撑。先前创业心理研究对成功创业者的刻画如自信、坚持和富有弹性等(Bullough,Renko,&Myatt,2014;Hayward,Forster,Sarasvathy,&Fredrickson,2010)从侧面反映出心理资源对创业的重要性;有关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的研究也揭示个体积极的心理资源对创业意向的正向预测作用(柯江林,冯静颖,邓建光,2013;彭伟,张宏如,王燕,2014)。高核心自我评价意味着个体拥有高度灵活的心理资源,这使得他们在追求职业目标时更善于识别商业机会,调动资源,利用不确定性和适应新形势。因此,本研究认为核心自我评价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由于并非所有人均能成功践行企业家角色(Markman&Baron,2003),个体必须依靠高度的信心和毅力来克服障碍以形成实际的创业意图,因此在社会认知理论下创业效能感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意向的核心前置变量。作为最接近创业意向的心理资源,创业效能感为个体创业有关的生涯发展态度提供了最直接的能量;其他人力资本或个体能力通常以创业效能感为中介间接影响创业意向(Liñán&Chen,2009)。Kammeyer-Mueller,Judge和Scott(2009)的元分析发现个体具有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会经历较少的压力和紧张,更少地采用逃避策略和情绪中心策略,更多地使用问题解决策略。故个体具有较高的核心自我评价将更相信自己具有价值和有能力制定一个商业计划,分析业务机会,设定前进目标,克服障碍,进而促使个体产生胜任创业角色和任务的知觉和信念。因此,本研究认为核心自我评价可以通过增强个体的创业效能信念从而间接促进大学生个体创业意向的产生,创业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过程

在吉林省某本科院校选取即将毕业且正在实习的大四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这一研究对象正在经历职业选择,并通过实习对工作和职业有了一定的直观体验和认识,是否创业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为反映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实际,本研究编制了反映毕业生创业态度特点的创业意向量表。量表的开发过程和指标见研究工具。

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3份,剔除明显不规范作答的问卷19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64份,其中男148人,女116,平均年龄22.87±1.23。

2.2 质量控制

问卷使用WORLD2003中的控件工具和窗体编制成电子版,由负责实习督导的辅导员老师在毕业实习中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毕业实习检查表一同发送给正在实习的毕业生被试,要求被试及时认真填写,并在规定时间内与毕业实习检查表一起回邮辅导员。电子问卷在一星期内统一回收,打包打印,编码并进行数据录入。

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填写,并承诺问卷只用于研究,信息决不会外泄,以打消被试的顾虑。问卷题目打乱顺序编排,避免填写时的固化反应。通过Harman单因素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结果显示没有一个单一因素析出或占据大部分解释变量。通过混入核心自我评价问卷一个标签变量即“请在右侧选择一个你最倾向于选择的数字”来进一步检验和控制共同方法偏差。将标签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对其他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判断和控制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

2.3 研究工具

2.3.1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本研究采用杜建政等人修订的Judge等编制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杜建政,张翔,赵燕,2012)。该量表题目简捷且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修订后的核心自我评价问卷共有10个题目,视为单因素模型,包含对自己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如“我相信自己在生活中能获得成功”,“我经常感觉到情绪低落”。量表采用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李克特5点计分。在本研究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4,分半信度为0.873。

2.3.2 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创业效能感又称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借鉴Liñán和Chen(2009)的问卷来测量创业效能感。量表共包括6个题目,如“对于开办一家公司并使其生存下去我不犯难”“如果我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很高”等。量表采用李克特七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本研究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2,分半信度为0.893。

2.3.3 创业意向问卷

对创业意向的测量,研究者多根据研究需要自行编制量表。本研究在对30名大四本科生进行开放式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自编创业意向问卷。通过整理,对照已有研究成果(Lee,Wong,Foo,&Leung,2011;Liñán&Chen,2009)的表述,经3名心理学专业教师讨论凝练出11题目。笔者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使用11个题目的原始问卷(李克特7点计分,1~7分别为“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对120名大四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8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最大化旋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依据项目载荷<0.5和双负荷差值<0.2,对问卷题目逐一删并,共删除3个题目,整合出8个题目的最终创业意向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KMO=0.854,χ2=423.711,df=28,p<0.001),将8个题目区分为两个因子,两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71.50%。采用正式研究阶段的264份样本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二因子的创业意向量表具有可接受的结构效度(χ2/df、GFI、CFI、NFI、RFI、IFI、TLI、RMSEA分别为3.16、0.95、0.97、0.96、0.93、0.97、0.95、0.09)。两个因子各包含四个题目,一个命名为“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包括“我对创办公司非常感兴趣”“我特别希望自己当老板,为自己工作”“我希望创办自己的公司”“我的职业目标是成为创业者”,反映了个体将创业作为内在价值追求的意愿强度;另一个命名为“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包括“创业是我未来职业发展的一个备选方案”“如果工作不理想,我会自己创业”“我会自己创业,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出现”“如果工作不如意,我就去自己创业”,反映了个体将创业作为职业选择和转换的一种可能方式的意愿强度。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9,分半信度为0.928,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9,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2。

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一录入和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进行分析。

3 结 果

3.1 描述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统计核心自我评价、创业效能感和两种创业意向的平均数和标准差,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分析四者的相关性,将标签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括号内为零阶相关系数)。

表1 描述统计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控制标签变量后相关系数依然显著,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而不论是否控制标签变量,核心自我评价与创业效能感和两种创业意向均显著相关,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创业效能感和两种创业意向均有正向预测作用。

3.2 中介作用分析

依据Hayes(2013)的观点,通过回归的方式来检验中介效应。首先第一步将两种创业意向作为因变量,核心自我评价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见Model 1和Model 1'),核心自我评价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显著。第二步,将创业效能感作为因变量,核心自我评价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见Model 2),核心自我评价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显著。第三步,将两种创业意向分别作为因变量,在Model 1和Model 1'的基础上将创业效能感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见Model 3和Model 3')。回归分析过程中始终将性别和标签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回归分析的总结果,见表2。

当在Model 1的基础上加入创业效能感对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进行回归分析后,Model 3中创业效能感的回归效应显著,但核心自我评价的回归系数由Model 1中的显著变为Model 3中的不显著,表明创业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的预测中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当在Model 1'的基础上加入创业效能感对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进行回归分析时,二者的回归效应均显著,Model 3'中核心自我评价的回归系数较Model 1'中的回归系数变小,表明创业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的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表2 中介效应回归分析结果

4 讨 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可以有效地预测创业效能感、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和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这说明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创业有关的生涯发展态度存在积极的联系。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核心自我评价这一人格结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组织和管理个人生涯发展的内部能量,促使个体能够有效地面对复杂的生涯发展任务。创业是一种充满挑战的生涯发展路径,个体通过对“自我”和“环境”的诸多认知和评价来做出自己是否参与创业或多大程度上将创业作为个人职业目标的生涯发展决策,核心自我评价可以积极地影响个人创业有关的认知和评价过程,从而对创业意向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两种重要的创业意向的作用路径不尽相同。对于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核心自我评价主要通过创业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产生影响,创业效能感在其中起了完全中介的作用。而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中,创业效能感起了部分中介的作用。笔者推测,创业效能可视为一种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直接心理资源,而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一种内在的、根源性的自我状态,则可为个体的创业效能提供基础性资源。因此,不论上述哪种创业意向,核心自我评价都可以对个体能否成功地投入创业和担当创业角色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进而对个人的创业意向产生间接影响。

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体现了个体将创业作为一种人生价值追求的强度。这种意愿越强烈,个体越倾向于以自我雇佣和商业冒险的形式展开个人职业生涯,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创业意向是个体基于个人价值目标的认知和评价而发展出的一种生涯发展态度,而不是受外部环境刺激而衍生出的适应性态度。核心自我评价表明个体自我意识的核心状态,它不具有价值取向,因此可推断核心自我评价与创业对个体的内在价值吸引无太强的直接关系。因此在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中,创业效能感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虽然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与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有较高的相关性,但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主要反映了个体将创业视作一种生涯选择和转换的备择方式而不是或不完全是将创业作为一种内在价值追求的程度。与生涯追求型创业意向相比,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更多地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虽不能直接衍生出个体对创业的内在价值追求,却决定着人们对环境的总看法,从而影响着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决策。根据接近-回避框架理论(approach-avoidance frameworks;Elliot&Thrash,2002),不同程度的核心自我评价会对积极或消极信息的敏感反应不同,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高水平核心自我评价个体倾向于做出积极的反应。个体更有可能因高水平核心自我评价而为自己去搜寻积极的信息,从而增强选择更具挑战性任务的倾向如创业。Gilad和Levine(1986)的创业推动理论认为当个体对工作不满意会促使其产生创业的想法。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下,大四毕业生开始对严峻的就业状况产生直观的体验,拥有较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因具有更多的适应性资源,更有可能积极地适应当前环境,正面地看待创业这种高风险的职业活动,从而将创业作为生涯发展的一个备选方案。因此,核心自我评价可对生涯备择型创业意向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

综上,本研究通过引入核心自我评价弥补了创业意向研究中人格理论未能与社会认知理论有机结合的不足,并实证揭示了核心自我评价对两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及机制,为我国的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核心自我评价既是状态性的人格结构,也是转换性的心理资源,它可以为大学生不同创业意向的形成提供多种助力。尤其在当前中国经济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环境下,这种心理资源的作用更为明显。为培育和提升国民的创业意识,对个体的核心自我状态进行干预是有价值的途径,这对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即,大学生创业培训中,除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开发核心自我评价等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杜建政,张翔,赵燕.(2012).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验证及其量表修订.心理研究,5(3),54-60.

杜卫,张厚粲,朱小姝.(2007).核心自我评价概念的提出及其验证性研究.心理科学,30(5),1057-1060.

段利民,杜跃平.(2012).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兼对GEM模型的再检验.技术经济,10,64-70.

李洪玉,崔英文,何一粟,肖鹏,王璐.(2014).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12(3),400-406.

柯江林,冯静颖,邓建光.(2013).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青年研究,3,40-49.

孟新,胡汉辉.(2015).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分析——以江苏高校的实证统计为例.教育发展研究,11,79-84.

彭伟,张宏如,王燕.(2014).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12,116-120.

孙秀娟.(2015).农民工兼职与全职创业意向:工作安全感与核心自我评价的作用.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艳红,杨月君,安乔治.(2015).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心理特质与创业意愿分析.中国成人教育,16,64-66.

王雨,王建中.(2013).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关系视角.经济与管理,3,64-68.

徐悦,段锦云.(2015).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农民工创业意向形成机制.应用心理学,21(2),140-148.

邹欣,倪好,&叶映华.(2016).中国创业者的创业决策逻辑研究.应用心理学,22(1),58-66.

A jzen,I.(1991).The theory of p 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50(2),179-211.

Arm itage,C.J.,&Conner,M.(2001).Efficacy ofthe theory of p lanned behavior:A meta-analytic review.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40(4),471-499.

Barbosa,S.D.,Gerhardt,M.W.,&Kickul,J.R.(2007).The role of cognitive style and risk preference on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13,87-104.

Boyd,N.G.,&Vozikis,G.S.(1994).The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actions.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8(4),63-77.

Bullough,A.,Renko,M.,&Myatt,T.(2014).Danger zone entrepreneurs:The importance of resilience and self-efficacy fo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38,473-499.

Chang,C.H.,Ferris,D.L.,Johnson,R.E.,Rosen,C.C.,&Tan,J.A.(2012).Core self-evaluations:A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the literature.Journal of Management,38(1),81-128.

Chen,C.C.,Greene,P.G.,&Crick,A.(1998).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3,295-316.

Elliot,A.J.,&Thrash,T.M.(2002).Approachavoidance motivation in personality:Approach and avoidance temperaments and goal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2(5),804-818.

Fayolle,A.,&Liñán,F.(2014).The future of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67(5),663-666.

Forbes,D.P.(2005).The effects of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on ESE.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9,599-626.

Gilad,B.,&Levine,P.(1986).A behavioral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supply.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4(4),45-53.

Hannes,Z.(2014).Career adaptability predicts subjective career success above and beyond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ore self-evaluation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84,21-30.

Hayes,A.F.(2013).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moderation,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New York:Guilford Press.

Hayward,M.L.,Forster,W.R.,Sarasvathy,S.D.,&Fredrickson,B.L.(2010).Beyond hubris:How highly confident entrepreneurs rebound to venture again.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5,569-578.

Judge,T.A.(2009).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work success.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8(1),58-62.

Judge,T.A.,Locke E A,&Durhan C.C.(1997).The dispo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151-188.

Kammeyer-Mueller,J.D.,Judge,T.A.,&Scott,B.A.(2009).The role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in the coping proces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94(1),177-195.

Krueger,N.F.,&Brazeal,D.V.(1994).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 and potential entrepreneurs.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8,91-105.

Lee,L.,Wong,P.K.,Foo,M.D.,&Leung,A.(2011).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6,124-136.

Liñán,F.,&Chen,Y.W.(2009).Development and Cross-Cultural Application of a Specific Instrument to Measur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33(3),593-617.

Markman,G.D.,&Baron,R.A.(2003).Personentrepreneurship fit:Why some people are more successful as entrepreneurs than other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3,281-301.

Ones,D.S.,Dilchert,S.,Viswesvaran,C.,&Judge,T.A.(2007).In support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Personnel Psychology,60(4),995-1027.

Patel,P.C.,Thatcher,S.M.B.(2014).Sticking it out individual attributes and persistence in selfemployment.Journal of Management,40(7),1932-1979.

Peterman,N.E.,&Kennedy,J.(2003).Enterprise education:Influencing students'percep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8(2),129-144.

Schlaegel,C.,&Koenig,M.(2014).Determinant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A meta-analytic test and integration of competing models.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38,291-332.

Shapero,A.,&Sokol,L.(1982).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In C.A.Kent,D.L.Sexton,&K.H.Vesper(Eds.),Encyclopedia of entrepreneurship(pp.72-90).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W ilson,F.,Kickul,J.,&Marlino,D.(2007).Gender,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and entrepreneurial career intentions: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5,1042-2587.

Zhao,H.,&Seibert,S.E.&Lumpkin,G.T.(2009).The relationship of personality to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performance:A meta-analytic review.Journal of Management,4,1-24.

The Roles of Core Self Evaluation in Predicting Two K ind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LIANG M ing-hui1,2YI Ling-feng1
(1.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2.Department of Applied Psychology,Jilin Agriculture Universities,Changchun 130118,China)

To explore the impactmechanism of core self-evalu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264 seniors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Core Selfevaluation Scale(CSES),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Scale and Two Kind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Questionnaire.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Results showed that(1)the core self-evaluation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and two kinds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2)the core self-evaluation has an indirect influence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s career pursuit totally by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3)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core self-evaluation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s career choice.

core self-evaluations,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844

A

1006-6020(2016)-04-0325-09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142号);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50201);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课题(JGJX2015C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6YJA790057);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H150205)。

**通信作者:易凌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lfyiecnu@163.com。

猜你喜欢

意向生涯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我的教书生涯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吐槽退役生涯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