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庄花猪遗传资源调查

2016-02-16蓝锡仁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中国畜牧业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上杭县公猪月龄

文│蓝锡仁(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官庄花猪遗传资源调查

文│蓝锡仁(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官庄花猪(guang zhuang Spotted pig)因原产于福建省上杭县官庄畲族乡而得名。1985年收录于《福建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图谱》,2013年8月列入福建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一、一般情况

1.中心产区及分布。官庄花猪原产于福建省上杭县官庄畲族乡、珊瑚乡一带,已有几百年历史,主要分布于上杭、武平、长汀、连城 4个县的才溪、通贤、南阳、中堡、武东、宣城、新泉等20多个乡镇。

2.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官庄花猪主产区官庄畲族乡位于福建省龙岩巿上杭县西北端,距上杭县城58千米,距龙岩市区123千米,为长汀、上杭、武平三县七乡交界地。北接长汀县宣成乡、羊牯乡,西连武平县中堡镇,东与上杭县才溪镇、通贤乡接壤,南与珊瑚乡山水相依,是三县交界的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为上杭县四大圩场之一,是闽西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全乡辖有18个行政村,190个村民小组,7167户,29694人,土地总面积123平方千米,其中山林面积141765亩,耕地17525亩。客家母亲河——汀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境内为山地、丘陵地形,北高南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20.6℃,年均降雨量1600~19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6%~77%,无霜期长(平均298.2天),海拔220~300米,土质为酸性红壤,主要农作物有大米、甘薯、小麦、大豆、花生、玉米、牧草等,给养猪带来了丰富的饲料饲草及农副产品,是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布局的山区农业乡镇。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1.品种形成。据调查,官庄、回龙一带原来就有一种土生土长的形似野猪、生长缓慢的小花猪。1924年当地群众从广东兴宁县南口地区引进“南口花猪”,与官庄本地小花猪进行杂交。新中国成立前,闽西山区官庄乡交通十分不便,主要靠小木船在汀江的航运,粮食及农副产品难于外运,大多作为饲料养猪。饲料主要以米糠、大米、甘薯等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不足,猪易于沉积脂肪,猪油是当地群众的主要食用油,猪粪又是山区农作物生产的重要肥源,同时为防止兽害,猪长期关养在阴暗、狭窄、潮湿的木棚式圈里,加上当地群众喜欢体躯矮胖、四肢短小、性情温顺、适合舍饲、长膘快、生长周期短的猪。经长期的民间选育,形成性格温顺、早熟易肥的小型脂肪型品种官庄花猪。

◎图1 官庄花猪公猪

2.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2006年调查结果显示,上杭县存栏官庄花猪能繁母猪167头,官庄乡仅存栏能繁母猪60多头、公猪3头。据报道,1962年调查时当地有官庄花猪能繁母猪6000头。根据1982年调查统计,官庄畲族乡官庄花猪存栏有5万头以上,能繁母猪3000头(上杭、武平、连城三县的繁殖母猪达6000头),每年可外销仔猪7000头以上。2004年当地政府为了挽救濒临灭绝的官庄花猪,在上杭县国家槐猪保种场内,抢救性收养了1头公猪和8头母猪作为基础群,经过几年收集、繁殖扩群,2006年存栏有2个血缘的3头公猪和20头母猪(包括后备母猪)。

2012年11月,上杭县畜牧兽医水产局选定了两个官庄花猪保种点,同时从原来保种选育群中选出一头公猪给官庄乡农户作为另一个点,三个保种点基础数量共有公猪7头,母猪94头,农户散养母猪50余头。

2013年至今,通过在周边分布乡镇的不断收集,共收集到血缘关系较远的公猪5头。据2015年底统计,该县各乡镇仅存栏公猪5头,能繁母猪95头,群体不到200头(部分母猪用于杂交)。

◎图2 官庄花猪母猪

表1 官庄花猪成年猪体重和体尺

表2 官庄花猪不同月龄的体尺

表3 官庄花猪母猪繁殖性能

表4 官庄花猪育肥性能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1.体形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官庄花猪体型较小,腿短,耳中等大,嘴筒短,微翘,玉鼻,下颚唇缘稍为扁平,形似草鱼嘴,额宽,并有菱形皱纹,胸深,背宽平,腰微凹,腹大下垂,躯干呈方形。四肢矮短,多为卧系。头部、臀部为黑色,其余为白色,两色交界处有黑皮白毛晕带,俗称“两头乌”,有的背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大部分头部眉心有白毛。成年公猪肩胛略高于臀部,前躯较为发达。母猪乳头数5~6对。2015年9月对5头成年公猪、18头6月龄和14头8月龄母猪进行了实地测量,成年母猪尾长(20.57±3.55)厘米,肋骨14对,母猪奶头排列均匀的占93.33%,最后一对奶头全部分开。

(2)体重和体尺。2015年9月在上杭县官庄乡的福泉村、贵和村、官庄村以及保种点等,对官庄花猪成年猪体重和体尺进行测量(表1)。

官庄花猪具有早熟易肥和生长较快的特点。据《福建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图谱》记载,1980年调查结果表明,在当时的营养条件下饲养,公、母猪的相对生长速度以4月龄前最大,而绝对生长速度6~8月龄时最高(表2)。

1980年的资料数据与2015年测量数据差距较大,可能是饲料营养水平提高的因素导致。

◎图3 官庄花猪头型(公)

◎图4 官庄花猪头型(母)

2.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官庄花猪性成熟较早,公猪6~7月龄开始交配;母猪120日龄左右出现第一次发情,240~300日龄初配;发情期17~20天,发情持续期3~6天,妊娠期115~120天;一般年产两胎,使用年限8~10年,饲养条件好的可达13~15年。公猪使用年限比母猪短,通常5~6岁即淘汰。公、母猪奶头10~12个。母猪3胎以后体型和产仔数较为稳定。

2015年9月在上杭县官庄乡、湖洋镇对农户散养的18头母猪的繁殖性状进行了实地调查,与2005年7月调查结果及《福建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图谱》记载的1980年的数据比较,窝产活仔数有所增加,初生个体重有所下降(表3)。

(2)抗病能力与适应性。官庄花猪抗病力强,饲养粗放,通过对分布区内散养户饲养的官庄花猪种猪、肉猪的健康调查和血清学监测,在管理粗放、营养水平较低、仅进行猪瘟与口蹄疫疫苗注射的情况下,未发现一类传染病感染情况,近几十年来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疫病,常发性的疫病为仔猪黄白痢、猪气喘病。官庄花猪对饲养和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当地夏季最高温度可达38℃、冬季最低温度可达-5℃的条件下,皆能适应。大部分采用闭舍圈养,即使在通风、光照不良、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低,粗纤维较多,不补充精料的情况下,部分母猪仍能保持发情明显,受胎率、产仔数较高的繁殖性能。

(3)育肥性能。2006年12月24日至2007年8月3日在上杭县槐猪保种场进行了为期216天的育肥饲养试验(表4)。公、母猪各5头,均去势。

2007年8月3日对上述10头生产育肥猪中的4头(2头公猪,2头母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宰前活重(68.5±2.14)千克,胴体重(45.56±1.59)千克,屠宰率(66.51±0.44)%,平均背膘厚(34.5±0.19)毫米,眼肌面积(12.62±0.27)平方厘米。瘦肉率(40.34±0.91)%,脂率(35.56±1.60)%,皮率(13.17±0.62)%,骨率(10.97±0.47)%。肉质性状为:肉色3.5分,大理石纹2.5分,pH6.84,失水率(22.75±4.11)%。

据《福建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图谱》记载,官庄花猪在比较好的营养水平下,日增重350~450克。每千克增重消耗混合精料4.5~4.9千克,饲料报酬较低。体重65~75千克的育肥猪,屠宰率73.34%,第6~7肋骨间背膘厚46.0~50.0毫米,花板油比例为6.64%,眼肌面积7.22平方厘米;瘦肉率34.42%,脂率44.66%,皮率13.48%,骨率7.44%,后腿比例26.30%;2007年与20世纪80年代的数据相比,日增重下降,瘦肉率有所提高,脂率有所下降。

四、品种评价与展望

官庄花猪适应性强,耐粗饲,性情温驯,早熟易肥,体脂肪沉积早,脂肪雪白如白玉,肌纤维细,肉质细嫩,肉色暗红,大理石纹丰富,系水力强,弹性良好。因该猪种的皮较厚,仔猪适合做“烤乳猪”。由于长速缓慢,商品猪出栏要10个月以上,肉质细嫩鲜美,雪花肉丰富,可作为中餐、火锅和红烧的极品美食原料,具有开发高端品牌肉的市场潜力。官庄花猪母性强,奶水足,与其他品种猪杂交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肉品质的要求已经从数量转变为对质量的追求,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高要求,官庄花猪作为一个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将大有前途。

猜你喜欢

上杭县公猪月龄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小于胎龄儿0~24月龄体格生长状况分析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The listening difficulties in Chinese EFL classrooms and the basic skills to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引入河曲马改良建昌马杂交效果
上杭 上杭县创新财政投入机制促进贫困村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