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文化管理运用于学校管理中的实践思考

2016-02-15柳文茂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91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师生学校文化

柳文茂(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将文化管理运用于学校管理中的实践思考

柳文茂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从事管理工作以来,一直有一个愿景,那就是建造学校管理的特色,虽然我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副职,分管具体的工作。但是这个愿景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而是越来越强烈。我希望是这样的:“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和追求,把学校建成学生成长的乐园,即每个学生在这里得到适合他的教育,让学生享受了快乐的学习生活;每个老师能在这里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大家庭的温暖,享受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愿意为学校事业的发展而自觉努力工作。这是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发展的学校管理氛围。”这就是文化兴校的魅力。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一所拥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三段并举的完全学校,学校占地不足30亩地,建筑面积约20000平米,有一个很小的塑胶场地,目前有3000名在校生,59个教学班,182名教职工。学校举办者是河北师范大学,组织、人事管理在本部,作为省属事业单位,财政经费在省教育厅,高中的业务指导归市教育局,义务教育业务指导归区教育局。这就是一个处在多头管理又被边缘化的省直单位。教师的工资标准是按照省直公务员标准,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市属学校。但同时作为大学的附属中小学,在办学理念和管理风格上不同于其他学校,老师们挣得少反而都愿意在这里工作。从学校硬件设施上看不是最好的,但是学校软件建设上,特别是学校的文化管理深入人心,办学质量高,培养出学生素质高,有较强的社会声誉。每年到招生时学校门庭若市,众多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该校上学。这一切都是冲着学校人性化的管理和优良的“育人环境”而来。而人性化的管理、育人环境即为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

一、文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提升

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我是1994年大学毕业来这里工作,至今已22个年头,期间有15年在一线教书,9年的班主任工作,13年的中层管理经历,8年的副校长管理经历。这当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无论哪一届领导班子,无论哪一位老师,都是非常务实团结的,学校领导能起带头作用,老师们能够以校为家。管理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这样说: “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走在最前面,领着大家去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候,你应该在中间,协调周围的各种关系;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必须在后面,掌握全局,把握方向;当你领导10000个人的时候,那么你惟一能做的事就是祈求上天保佑。”其实,所谓祈求上天保佑,就是顺道无为,使自己的思想符合自然,符合天人合一的准则。一个领导一万人的人,绝对不可能事必躬亲,除了制度发展的惯性之外,实际上你是靠着一种“思想”在统领这个团队,而这种 “思想”很大意义上就是一种文化特征在管理上的表现与应用,这就是文化管理。

河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有着近60年的办学历史,随着原河北师范学院的创建、搬迁、高校合并而先后移址更名为现名。1956年创建于北京,1969年搬迁至宣化,1983年搬迁至石家庄,1997年更名。纵观60年的办学历史,因为搬迁变动造成了学校历史资料的不完整,甚至影像资料的丢失非常严重,以至于资料处于空白。但是,就这所学校而言,学校传承下来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管理不是以制度强制约束人,而是通过一种和谐的文化来管理。学校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十分和谐融洽。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在群众中威信高,每年在上级组织的考核中优秀率最高;中层干部执行力强,不仅做好部门管理,又教书在一线;教职工敬业精神强,团结互助友善,学校风气正,社会声誉高。这些特征突出表现就是学校文化管理的运用。

二、文化管理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

学校管理中,最难的是 “人”。因为人是具有感情的,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如果不懂每个人的“特性”,只运用刚性的管理制度,久而久之,连管理者都怀疑制度的执行力,甚至造成不好执行,执行不了,最终不了了之。但是,如果在管理中,从文化的角度入手,从精神的角度入手,用科学的理念去正确引导和规范,变被动为主动,让每个职工都能自觉接受它,并主动去实践。

(一)师生需要文化管理

学校管理对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是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人,对他们的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所以要 “以人为本”,坚持“人本思想”。学校在管理中坚持的是以师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充分维护其利益。比如,2014年新建综合楼竣工投入,搬迁之前就教师办公桌椅的购置就体现了这一点。因为经费紧张,学校行政办公条件不得更换,先给老师购置舒适、环保、质量较高的桌椅。 “选就选好的,不能让老师不满意”这就是当时的领导班子制定的决策。学生方面,考虑最大的是如何解决饮用水问题,经考察论证,学校选用了高标准的纯净水供应设备,“只要我们不喝的,就不能让学生喝,且免费饮水”。这在当时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做出这个决定确实需要一定的气魄。实施文化管理是学校对师生进行 “入格”管理和 “升格”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课堂教学需要文化管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目前来讲,学校教育仍然要以学科课程为载体;教师育人依然要通过文化知识来实现。这就要求学校要开设好学科课程。在开设好国家课程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主要基于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提出方案到探索一个学期,2016年春季,小学部成功将校本课程社团化,除了本校老师外,聘请了具有专业特长的大学生和热情的家长参与,这样的校本课程活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在课程开设与实施中,我们做到了 “教育塑造”,而不是“教育速造”;做到了 “师生互动”,而不是 “师生胡动”,这些做法体现的就是对课程进行 “文化管理”。

(三)学校需要文化管理

学校是文化育人的场所,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场所,是一种特殊的 “文化载体”,不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体现着文化的特质。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有许多东西,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要靠环境来熏陶”。在基本建设完成后,学校领导开始谋划环境的提升改造,贯穿其中的就是考虑学校的文化建设。在校园空间极度有限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决定开辟一块绿地,建成广场文化,称之为 “正心园”,院内摆放的是大教育家孔子的雕像。这是学校在校园规划布局、环境美化方面运用文化管理的体现。每年度学校都要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以及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评先树优活动,这都是激励文化的表现形式。每一个班级的班牌、班训、班级标语、手抄报、黑板报、教室布置等都渗透着文化育人。自然文化的布置、人文文化的形成、精神文化的激励以及各种育人文化形式的和谐渗透与融合,自然需要靠有效地管理来实现。

三、文化管理落实在日常细节中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不但有好的领导班子,好的教师团队,更有一套规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一般教师,都能自觉遵守落实。在荣誉面前,领导想到的首先是职工,在吃苦面前,领导能走在最前,干部爱护职工,职工拥护干部,全体职工能把学校的事情当作自己份内的事情,这些概括起来就是落实文化兴校。

(一)建立完善有序的学校运行机制

学校高效管理的前提就是依法办学,按律治教,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章制体系,配之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使师生自觉地围绕学校的管理目标运作,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转一样,它的运行轨道谁也看不见,但却永远沿着那无形的轨道运转而不偏离。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说得好:“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佛一样可以正常运转”。足见,严谨的制度、高效的机制在学校管理运行中的重要性。河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有一整套学校规章制度,对于新参加工作人员,除了课堂规范必须培训以外,其他的管理都是通过大家的互相感染或者说老教师的引领来知晓的。学校对于上下班考勤,没有严格的检查登记,每天有行政干部值班,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往往都是来的比值班的还要早,走的比值班的还要晚。老师们也能自觉执行请销假制度。专业技术考核一直是很难操作的,2015年底的考核就采取了考核权限下放到教研组,直接按比例推选,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积极性。学校管理中有可以人性化的地方,但是 “红线”是绝对不能触及的,比如师德方面、教学常规方面等,一旦触及就要按违规来处理。所以,有时候机制比规章更为有效,传承的应该是文化。

(二)形成厚重的学校文化精神

学校是师生 “实现生命意义的地方,展示才华的场所,追求幸福的家园”。学校文化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立足于 “人本”,着眼于文化育人。所以,一个理想的学校,应是一个关注师生共同成长的绿色空间,关注师生和谐发展的民主舞台,关注师生生命质量的精神港湾。学校文化管理不单单是学校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一种学校文化精神的塑造,用文化的精神去熏染人,用文化的制度去约束人,用文化的氛围去感召人,用文化的魅力去浸润人,用文化的品位去提升人,进而丰厚人的精神底蕴,滋养人的文化素养,让学校成为传播科学的殿堂、弘扬文化的圣地、张扬个性的乐土、净化心灵的家园、凝聚人心的王国。

为迎接建校60周年,学校开始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在过去,一直是硬件建设为主,当时资金有限,所以改造硬件只能从实惠的角度来考虑。当学校发展一定时期,基本建设完成以后,学校领导班子从校情出发,着眼于文化建设。第一步,成立校庆筹备办公室,邀请了于文华、赵冬梅、李小红三位退休老教师来进行组织工作。这三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这个学校土生土长的人,在这里上学、工作,对学校有很深的感情,且工作的认真读不减当年啊,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无法表达的爱校爱家的情怀。第二步,对学校环境布置进行升级改造。充分利用门口西边空地开辟了休闲绿地,院内摆放的是孔子的雕像,起名为 “正心园”。将现有绿化从品种到空间都有很大提升,虽然空间小,但要实现精雕细琢。还有就是在教学楼内布置绿植花木,让绿色充满校园,每处都是精品体现,让师生感受一种舒服,打造成宜居易学的校园。第三步,就是提炼学校的精神文化。从管理到服务、从教师到学生、从学校到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去提升总结,让社会各界感受学校培养的不仅是高素质的学生,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三)建构协作高效的优秀团队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首先应该是优秀的团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队伍是木桶的“帮”,校长是木桶的 “箍”,班子是木桶的 “底”,“帮”要齐,不能有长边;“底”要实,要结实、厚重; “箍”要紧,这个紧不是束缚、捆绑住教师,而是要聚人气、拢人心。 “木桶理论”揭示出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团结协作。木桶盛水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同样,学校也需要这样一支高绩效的团队,集体奋斗,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中的重点,只有卓越的教师团队,才能产生无穷的力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搭建成长的平台。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先后为老师们提供国培、省培、业务提升培训;重视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业务方面的素质评比;引进 “影子学校”共建学习渠道;承担全市名师讲堂活动,与名师同课异构,到兄弟学校开展业务交流等,这些平台的搭建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教师本人,也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无止境,管理无止境。实施文化兴校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助推器,是学校管理理念变革的要求;实施文化兴校,是学校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家办学的今天,作为一名校长,就应勇于担当,内外兼修,用心经营,不断用智慧唤醒师生生命的潜能,悉心构建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让学校管理永远闪耀 “以人为本”思想的光辉。

猜你喜欢

师生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