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2016-02-15吕凤军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微浙江省升级

吕凤军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 311112)



浙江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吕凤军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311112)

分析了浙江省小微企业现状,指出了新常态下浙江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机遇与问题,提出了政府层面落实扶持政策、营造转型升级氛围,企业层面多方联合协同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塑造企业诚信形象、拓展融资渠道等对策措施。

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诚信;融资渠道

0 引 言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其基本特征为经营权与产权一致、产品或服务单一、规模与场地较小、产值与人员较少[1]。小微企业作为一种企业形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提高内需、扩大出口、解决就业方面具有重要的贡献,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各种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等因素,使小微企业的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转型升级是其生存与发展的首选之路。

1 浙江省小微企业现状

1.1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众多

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末,浙江省第二、三产业的小微企业从业人员1314.6万人(法人单位80.7万个),其中工业企业从业人员839.2万人(法人单位36.6万个)、批发业从业人员102.2万人(法人单位17.5万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74.9万人 (法人单位6万个)、零售业从业人员36.2万人(法人单位7.2万个)、其它从业人员262.1万人(法人单位13.4万个)。而浙江省第二、三产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2805.4人,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2.1%,可见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之多。

1.2小微企业发展迅猛

浙江省小微企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数量增长迅猛,小微企业已经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

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累积数量占全省市场主体数量(470万户)的90%以上,特别是在环保、旅游、信息、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时尚、健康等产业,仅2015年一年新增小微企业5.8万家。而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实施,小微企业的发展与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提升。

1.3小微企业亟需转型升级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规模小、资源少,势单力薄,能够获得的信息少、机会少,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诸如产品层次不高、品牌效应难以形成、融资难、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人才流动性大、粗放经营问题频出等问题凸显;另外,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足,产品与市场的持续对接程度差,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泊,无论是产品、成果和内外部发展环境都远不能满足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2],面对国际国内的发展压力,浙江省小微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推动产业和技术优化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已经变得十分紧迫。

2 浙江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机遇与问题

2.1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

2013年9月,浙江省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意见》,意见指出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要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意愿,通过分类指导、积极培育等措施,从税费政策、财政资金、融资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加以扶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2015年6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5—2017年)》,计划中指出要大力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到2017年末,有效破解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难题,显著优化小微企业整体发展环境,着力推动小微企业由“低、散、弱”向“高、精、优”迈进。意见和计划的实施,给浙江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2.2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1)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不足

浙江省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产品不固定、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资金有限、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的情况,部分企业负责人认为现有经营模式灵活、能规避许多大中型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和风险,相对利润率甚至超过中大型企业,因此不愿意改变现状,主观上不愿意转型升级。

(2)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

小微企业在产品经营定位上大多为低成本、低价格、高回报的策略,在技术上以跟风模仿为主,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及其保护意识,除科技型小微企业外鲜少有用于产品研发的专项费用;品牌意识淡薄,不注重商标品牌的宣传和广告投入,只求产量小富即安的思想普遍存在,转型升级的基础不足。

(3)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

小微企业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从业人员队伍的不稳定。一是,高技能人才和技术研发人员由于待遇、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问题难以长期固定、流动性大;二是,小微企业一线作业人员受业务量影响较大,产品需求旺季时业务量大、需要从业人员较多,产品需求淡季时业务量小、需要从业人员较少;三是,企业接班人青黄不接,小微企业对于接班人的培养不重视,子女承接的意愿不强,企业负责人也不愿意将企业转交给外人,致使企业发展的延续性不足。

(4)经营成本上升,融资困难

近年来受互联网的冲击,企业产品价格难以上涨,但原材料、劳动力、资金使用成本却逐年攀升,致使企业经营利润空间逐年缩小。浙江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1463元,较2011年的35731元增长了44%;2015年私营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1272元,较2011年的27572元增长了49.7%,劳动力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另外融资困难也是小微企业经营中常见的问题。银行为规避风险,小微企业贷款时需要办理各种繁杂的手续,并要求用房产、厂房、土地及其它有价物等进行抵押,致使小微企业贷款困难;另外其他诸如民间借贷、短贷等利率高,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多数企业不愿意进行其他非常规渠道的借贷。

3 浙江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对策措施

3.1完善落实扶持政策,营造转型升级氛围

浙江省已出台多项有关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扶持政策,各地也有相应的政策出台,但不够完善,对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激励不足。各地应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加强引导,出台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施办法或意见,将各项土地、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落实到位。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小微企业,向“高、精、优”方向发展,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激励力度,加大对其的信贷支持,引导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3];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通过政府企业联盟、企业与银行对接、企业与企业之间资金互助的形势,加快小微企业中规模尚小、实力较弱的企业发展,营造你追我赶积极转型升级的氛围。

3.2多方联合协同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产品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小微企业从粗放型发展的模式向创新驱动内涵发展转变是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小微企业可以与政府、中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联合起来协同创新,其中政府可以为企业的协同创新牵线搭桥,小微企业与中大型企业之间在产品上或生产工艺上可以优势互补共享成果,高校与科研院所可以为小微企业进行产品设计或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同行业之间也可组建小企业联盟,这既可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意竞争,又可共享技术与成果,从而提升企业自身在行业内的整体地位,高校在这过程中可以为企业培训员工、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创新之后可通过商标冠名、专利申请、工法申请、软著申请等方式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保证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

3.3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经营管理方面,引导小微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企业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离[4],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明确、齐心协力、共谋发展,避免家族式管理;在经营主业上逐渐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在用人方面,打破传承的思维,实行任人唯贤的制度,对于有潜力的管理与技术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能力和技术技能的专项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企业综合实力;在薪酬福利方面,实施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政策,使好的人才能够留得住、用得上,保持从业人员队伍的稳定发展。

3.4塑造企业诚信形象,不断拓展融资渠道

在当今互联信息时代,诚信是小微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是生产运营、组织关系、对外宣传的核心。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对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企业诚信形象的塑造,可使企业内部真诚相待,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增加企业从业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企业发展的政策方针更容易贯彻实施,企业生产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企业对外诚实守信,可以使小微企业的对外关系和信誉度不断提高,可以稳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能够形成巨大的市场吸引力,有利于企业正面形象的宣传,有利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另外,小微企业诚信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对其贷款和投资的信心。国有银行、商业银行、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资质和额度的评估主要包括对其生产经营现状、财务状况、可持续发展潜力及其诚信等,其中对诚信的评估至关重要,大多数金融机构都会根据小微企业的信用度实施差异化放贷与监管政策;换句话说,小微企业诚信形象的塑造,可吸引更多的诸如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用社、担保公司、融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青睐,可赢得从业人员的信任、能够有效促进企业股权改革、股份制经营的发展,有利于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

4 结 语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实施,浙江省小微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超过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但小微企业小富即安、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人员队伍流动性大、融资难等问题制约着其转型升级的发展。在此形势下,浙江省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努力,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通过带动作用营造转型升级氛围,同时应多方筹措增加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企业则应多方联合协同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外引内培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经营中应注重企业诚信形象的塑造,开阔思路多方筹措拓展融资渠道。

[1]朱莉.小微企业的家族管理模式及选择原因[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0-43.

[2]谭劲松.浙江私营企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技术创新理论为视角[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2.

[3]杨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资金支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3,(3):96-99.

[4]王天刚.吉林省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3,(3):69-72.

[5]李世娟.企业人员诚信人格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trategies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LV Feng-jun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1112, China )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Analyzed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fac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o implement policies to support and cre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atmosphere. And enterprise should to take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such as multi joi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mprove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build corporate integrity image and expand the financing channels.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tegrity; financing channel

2016-05-20

2014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2014B108)

吕凤军(1976-),男,山东临沂人,副研究员,硕士,E-mail:lvfengjun@zjvtit.edu.cn。

F276.3

A doi:10.3969/j.issn.1671-234X.2016.02.018

1671-234X(2016)02-0079-04

猜你喜欢

小微浙江省升级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初心》
小微课大应用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回暖与升级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