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厌逐瘀汤加减配合指压天突穴治疗梅核气82例临床观察

2016-02-14陈宝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梅核气指压汤加减

陈宝英

(河南省中牟县中医院中牟 451450)

会厌逐瘀汤加减配合指压天突穴治疗梅核气82例临床观察

陈宝英

(河南省中牟县中医院中牟 451450)

目的:探讨会厌逐瘀汤加减配合指压天突穴治疗梅核气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梅核气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口福黄氏响声丸治疗,实验组采取会厌逐瘀汤加减配合指压天突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进行治疗评分分析。结果:经过4个疗程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临床治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梅核气的过程中,采取会厌逐瘀汤加减配合指压天突穴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其治疗有效性较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梅核气;会厌逐瘀汤加减;指压天突穴;临床观察

梅核气为中医病证名,多因情志不遂,痰气互结,肝气瘀滞所致,因其病症主要表现为咽喉似有梅核所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等症状,因此被称之为梅核气[1]。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等,其中最主要的当属对进食以及呼吸等方面的影响,往往误认为喉癌或食道癌,给患者造成沉重的思想负担。在临床中,常规用药治疗方法效果甚微,难以达到根治目的。会厌逐瘀汤最早的见于清朝,由《伤寒论》中的四逆散演变而来,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2]。笔者在进行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中,应用“会厌逐瘀汤”加减配合指压天突穴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门诊就诊梅核气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梅核气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病症为,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病史,且患者有咽喉不适症状发生,排除咽部器质性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为(45.2±10.2)岁;实验组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为(46.1± 11.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黄氏响声丸治疗,每次8丸,3次/d,饭后服用。1周为1个疗程,服用30 d后对其临床体征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组采取会厌逐瘀汤加减配合指压天突穴的治疗方法,中药中主要含有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生地、生甘草、桔梗、柴胡、玄参、香附、枳壳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情况进行加减治疗并确定应用剂量,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同时配合指压天突穴,每日反复按压胸骨上窝天突穴处,力量适中,每次按压10余下,以自觉酸、胀、微痛感为度。1周为1个疗程,治疗30 d后进行临床情况统计分析。

1.3 疗效观察标准[3]对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恢复等级统计。显效:患者症状得到全面恢复,无不良症状发生。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恢复,但偶尔出现不良情况。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出现加重。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满分100分制度,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4个疗程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临床治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分,)

组别n满意度实验组对照组41 41 87.6±5.2 75.8±6.2

3 讨论

梅核气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所致[4]。此病既无明显的全身病变,更无发病前兆。惟觉喉头异物感,无明显疼痛,往往在工作紧张时或睡着后或专心做事时可以完全消失,闲暇无事或情志不畅时异物感明显,当吞咽口涎或空咽时更觉明显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而进食时,则毫无梗阻感觉,给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同时由于这种不适,导致患者误认为喉癌或食道癌而精神紧张。在临床中,常规用药治疗方法效果甚微,难以达到根治目的。西医认为此类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患者咽喉部位的不适所造成的炎症而引发的,但是在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中,却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结果[5]。在本研究中,会厌逐瘀汤加减配合点压天突穴治疗方法的治疗研究中,经4个疗程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临床治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会厌逐瘀汤由四逆散化裁而来,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够直达病灶之根,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6]。会厌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而血行;玄参治喉部结毒壅阻,清利咽喉;桔梗根载药上行,使药力达到胸喉之会厌处,从而起到行气、止痛、破瘀、消肿、化结作用,使邪气自去,结毒消除。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通过临床治疗比较分析,并进行药物加减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而在治疗过程中进一步配合点按天突穴则使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天突穴为阴维和任脉的交会穴,胸骨上窝中央,有宣通肺气、清咽开音的作用,由于其部位的特殊性,针灸时需谨慎,《普济本事录》载:下针宜直横下,不得低手,即损五脏之气,伤人短寿。故本次研究中治疗改为指压,以指代针,在安全的治疗下起效。

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发现,应用会厌逐瘀汤加减配合指压天突穴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在临床中的不良情况,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良更为安全的治疗体验,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其治疗有效性较高,患者满意度较好,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1]韦子章.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痰气互结型梅核气80例[J].新中医, 2003,35(5):60-61

[2]李岩,李书霖,王殿一.李敬孝教授用会厌逐瘀汤治疗声带小结经验举隅[J].中医药信息,2011,28(6):80

[3]张玉萍.逍遥散加减治疗梅核气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 (12):14-15

[4]郎茂林,罗俊,崔美玉.会厌逐瘀汤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158-159

[5]刘民生,李雪珍,亓召芹.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声带小结56例[J].四川中医,2004,22(6):82

[6]张冰,李涛,石娟,等.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痰凝血瘀型慢喉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3,30(2):55-56

R276.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2.021

2016-11-10)

猜你喜欢

梅核气指压汤加减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指压穴位操并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
指压穴位治闪腰
指压穴位治闪腰
“梅核气”腹针治疗的临床研讨
德国没收35吨中国产指压陀螺
沈洪教授辨治梅核气经验
212例古今梅核气医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