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2016-02-14程晓宇陈惠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头孢类厌氧菌性疾病

程晓宇 陈惠丽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妇产科深圳 518100)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程晓宇 陈惠丽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妇产科深圳 518100)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确诊为盆腔炎性疾病的5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并根据B超检查结果评估两组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两组治疗前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改善效果更明显,两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可显著提高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对盆腔积液、炎性包块的改善作用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盆腔炎性疾病;中药保留灌肠;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病原体感染导致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子宫、输卵管、卵巢、宫旁组织及腹膜)炎症的总称,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特点表现为病程长、复发率高、治愈率低[1]。盆腔炎性疾病若未能及时、彻底治疗,可能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慢性盆腔疼痛、炎症反复发作甚至不孕、异位妊娠等合并症,给女性患者生理、心理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现代医学多以抗菌药进行治疗,主要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乐观。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带下、痛经、少腹痛”范畴,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应讲究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2]。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经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50例,均符合《中西医临床妇科学》[3]中盆腔炎性疾病疾病的诊断标准,有性生活史,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3.07±7.99)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3.05±1.46)个月;孕次0~3次,平均孕次(1.61±1.29)次,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年龄、病程、孕次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已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呼吸、循环、代谢疾病、头孢类药物过敏史者;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本研究效果的患者;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及依从性较差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头孢曲松2 g(国药准字H20043308)加入100 ml 0.9%氯化钠静脉滴注,1次/24 h+奥硝唑(国药准字H20060377)静脉滴注0.5 g/次,1次/12 h,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 h,转为口服治疗,共持续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组成:大血藤、蒲公英、败酱草各30 g,连翘20 g,元胡10 g,乳香、三棱、莪术、没药9 g,水煎浓缩至200 ml,每2天1剂,于每日头孢曲松+奥硝唑输液结束后进行灌肠治疗(睡前为佳),保留时间≥2 h,连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评定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B超等各项妇科检查结果明显改善,不影响日常生活;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改善,B超等各项妇科检查结果有改善;无效:临床情况及B超等妇科检查情况未见改善甚或加重,影响日常生活。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2)治疗前后根据B超检查(包括盆腔、阴道)结果评估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B超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改善效果更明显,两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超检查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感染病原体多为淋病奈瑟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衣原体等,感染途径一般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经淋巴系统蔓延以及经血循环直接蔓延。因此临床西医主要以头孢类+抗厌氧菌药物治疗为主。头孢曲松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针对对抗各种敏感致病菌有较好的作用,对淋病奈瑟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衣原体等较为敏感,尤其是其它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具有较好的抗厌氧菌作用。奥硝唑可发挥较强的抗微生物作用,主要通过其分子中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形成自由基与细胞成分相互作用,继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与奥硝唑联合用药,有一定的疗效,但B超等检查结果显示盆腔积液和炎性包块改善效果和临床疗效有限。盆腔炎性疾病治疗上单独使用抗菌药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局限,且长期抗菌药的使用可产生耐药,诱发菌群失调[5]。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带下、痛经、少腹痛”等范畴。《金匮要略》描述为:“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中医学认为此病多与湿、瘀有关,主要为湿热瘀结证,湿热内蕴、阻滞胞脉所致气血运行失畅、气滞血瘀,邪滞日久,耗伤正气,故治疗当讲究活血化瘀、清热祛湿。而中医中药治疗有其独特的功效,故本研究观察组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药方由蒲公英、败酱草、连翘、元胡、乳香、三棱、莪术、没药组成,其中大血藤兼有活血祛瘀,祛风解毒之效;乳香、三棱、莪术、没药可增强活血化瘀、活化瘀滞、补气行气的作用;蒲公英、连翘、败酱草、元胡等清热解毒、清邪祛湿,全方共清热解毒、化瘀行滞、活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分析表明,中药灌肠在抗炎抑菌、减缓炎症反应的同时,对改善血液和组织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血管、改善病灶周围血氧供应有较好的作用[6]。故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抗感染药物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显著提高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本研究两组治疗前B超检查结果显示均探及子宫和卵巢边界模糊,周围有水肿征象,盆腔内有带状回声,且超过一半的患者存在盆腔积液和盆腔炎性包块。两组治疗后盆腔积液和盆腔炎性包块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盆腔积液和盆腔炎性包块改善效果更显著,提示抗感染药物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盆腔积液、炎性包块,对减轻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作用。郭彦[7]的相关研究也认为中药保留灌肠可使活血消液、清热利湿止痛药物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直肠黏膜,分解盆腔粘连,促进包块吸收,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本研究限于例数有限,相关结论仍需进一步论证。综上所述,抗感染药物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建议推广使用。

[1]李军,闫颖.益气活血法对盆腔炎性疾病炎性因子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4):816-818

[2]孙霞,丁世幸.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11):137-139

[3]洪家铁.中西医临床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5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1

[5]张伟,李燕,姜海英,等.中药灌肠液联合抗菌药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6,19(5):942-944

[6]丁文,刘春,王婷.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盆腔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0):59-61

[7]郭彦.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6):153-156

R711.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2.039

2016-10-28)

猜你喜欢

头孢类厌氧菌性疾病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2019年河北省血流感染厌氧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患者的疗效
您想了解厌氧菌吗
Gas from human waste
上海地区厌氧菌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对20例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病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