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黄褐斑80例临床观察*

2016-02-14张艳黄时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色斑压豆黄褐斑

张艳 黄时燕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 610041)

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黄褐斑80例临床观察*

张艳 黄时燕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 610041)

目的:观察外敷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黄褐斑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珍珠美白散外敷加耳穴压豆治疗,并内服逍遥丸;对照组仅口服逍遥丸,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褐斑;珍珠美白散;耳穴压豆;临床疗效观察

黄褐斑属于中医学的“肝斑、黧黑斑、面尘”等范畴,男女均可发生,以中青年妇女多见。其特征为色素对称性沉着,呈蝶翅状,轻者为淡黄或浅褐色,点片状散布于而颊,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1]。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无满意的疗法,中医药以其副作用小,疗效持久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笔者采用外敷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黄褐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黄褐斑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39.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依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定稿)制定,凡符合标准的年龄在18~65岁的女性患者,且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肝郁型者均可纳入观察对象。

1.3 排除标准严重的肝肾功能受损者;1个月内曾服用过治疗本病的药物、保健品及其他抗氧化剂药物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不能坚持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取珍珠美白散微粉15 g,用温水调成稀糊状后备用,清洁面部皮肤后,将珍珠美白散药糊均匀涂于患处,晚间使用,隔日1次。耳穴贴压法:取穴肝、脾、肾、肺、心、内分泌,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单侧耳部皮肤后,以王不留行籽置于6 mm×6 mm的胶布上,贴于耳穴并按压。嘱患者按压3~4次/d,2~3 min/次,以耳部微热、微痛为度。每周更换1次,双耳交替。口服逍遥丸(国药准字Z34020131),3次/d,8丸/次。

1.4.2 对照组口服逍遥丸,3次/d,8丸/次。

1.5 观察指标(1)色斑面积;(2)皮损颜色。色斑面积和皮损颜色采用评分法,每周记录1次。皮损面积评分:0分为无皮损;1分为皮损面积<2 cm2;2分为皮损面积2~4 cm2;3分为皮损面积>4 cm2。皮损颜色评分:0分为正常肤色;1分为淡褐色;2分为褐色;3分为深褐色。总积分=面积评分+颜色评分。

1.6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3年修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治疗后下降指数>0.8。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治疗后下降指数>0.5。好转:肉眼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治疗后下降指数>0.3。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治疗后下降指数>0。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其治疗结果如下:根据评分进行评价,治疗组治愈率为35.0%,对照组治愈率为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黑皯侯》中有“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皯。若皮肤受风,外治则瘥,腑脏有饮,内疗方愈也。”的论述,不但指出了黄褐斑生成的病因病机,而且提出了“内外合治”的治疗原则。清代医家徐灵胎云:“外治可补内服汤药之不足”。大量近代研究也表明,不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内治与局部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法都优于单独的内治法或者外治法[2]。

珍珠美白散是我院皮肤科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开发的一个自制中药外用方,全方由珍珠粉、白芷、白僵蚕、白蒺藜、白茯苓、白芨,玫瑰花等七味药物组成。方中珍珠粉性味甘、咸和寒,归心、肝经,有清肝宁神、清热坠疚、镇心定惊和收敛生肌之功。自古以来,珍珠粉就是名贵的药材及美容护肤之珍品,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可以令皮肤柔滑白嫩。白芷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神农本草经》曰:其“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白僵蚕祛风止痒、散结解毒、熄风止痉,《本草纲目》谓:其“蜜和擦面,灭黑黔好颜色,或加白牵牛”。白蒺黎又称蒺黎,可平肝明目、疏肝解郁。《本草纲目》称其“洗面黑,去黔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本草品汇精要》曰:“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面奸疙及产妇黑疙如雀卵”。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善治面疮。《本草纲目》云其“洗面黑,祛斑气。”白芨性涩而收,药质粘腻,具有较强的成膜性[3],玫瑰花甘温微苦,芳香疏泄,行气解郁,《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和血行血,理气”,玫瑰花气味芬芳,调和诸药,使珍珠美白散外敷时芳香悦人。

本方以祛风解表药为主,方中白色药物居多,正如,《黄帝内经》曰:“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若病在皮毛,白色入肺,肺主皮毛,皮肤上的问题,多从肺经入手治疗。中医在治疗黄褐斑时采用一定的白色药物,其意一则在于白色入肺,肺主皮毛,因此可使药物走表而达肌肤,二是借其色白之意而消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多种白色药物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代谢,从而起到祛斑美白的功效[3]。综观全方,诸药合用,具疏肝健脾、行气活血、祛斑美白之功,可奏润肤美白,黑去斑消之效。

中医学认为:“耳者宗脉所聚”,耳穴压豆治疗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本研究根据黄褐斑的发病机理,选用肝、肾、肺、心、面颊、内分泌等穴位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可提高黄褐斑的临床疗效[4]。黄褐斑又名“肝斑”,其发生与肝的关系密切,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其他各脏器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是保证气血滋养皮肤的根本条件。因此治斑也多从疏肝、养肝等方面入手,取肝穴行气疏肝,活血祛癖。肾藏精,主生长,故取肾穴,精血相生,气血相荣,荣养肌肤则色斑可消。肺主皮毛,取肺穴宣通肺气,以祛皮肤之疾。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是心与面部皮肤的关系所在。选取面颊调整局部经气、直达病所。现代医学认为,面部黄褐斑主要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内分泌能调节脑垂体及其内分泌功能,促脑垂体分泌抗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减少黑色素分泌,调节肌肤营养供应,使色素消退[5]。耳穴治疗以其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在治疗黄褐斑方面,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其最大特点在于整体治疗,通过内调脏腑、宣通气血、协调阴阳,达到内外并治、标本兼顾的整体效应[6]。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与内分泌激素、精神因素、化学因素、营养因素等有关,中青年女性的黄褐斑与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因此,内外结合治疗的同时,应嘱患者调畅情志,持之以恒,规律生活,保证睡眠充足,避免日光曝晒,慎用化妆品等,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张晨,张虹亚.黄褐斑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 (6):886-889

[2]李秋涛.黄褐斑的治疗难点与分型而治[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 (10):910-911

[3]蓝海冰,曲剑华,杨岚,等.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253-2254

[4]刘丽,李文丽.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女性黄褐斑50例[J].陕西中医,2009,30(3):331-332

[5]刘娜.耳穴压豆治疗面部黄褐斑40例[J].海军医学杂志,2000,21 (4):358

[6]范春兰.耳穴在中医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进展.中医外治杂志[J], 2010,19(2):46-48

R275.9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2.018

2016-11-17)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青年中医药项目课题(编号:2014-k-136)

猜你喜欢

色斑压豆黄褐斑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巧手饰色斑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人脸皮肤表面色斑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脸上色斑暴露健康隐患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