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诗学批评引领诗歌创作
——品读《玛乔瑞·帕洛夫诗学批评研究》

2016-02-13□文|王

中国出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洛夫后现代主义诗学

□文|王 楠

让诗学批评引领诗歌创作
——品读《玛乔瑞·帕洛夫诗学批评研究》

□文|王 楠

玛乔瑞·帕洛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人文教授。40年的学术生涯和15部诗学研究专著,审慎的思维、广博的学识和独树一帜的观点使其成为现当代诗歌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亦是我们研究美国诗歌艺术不可回避的重要人物。由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鑫教授等人所著的《玛乔瑞·帕洛夫诗学批评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出版)一书,对玛乔瑞·帕洛夫的诗歌进行解读,以别样的批评视角研究范式和诗歌创作发展观作出了梳理和述评。

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将玛乔瑞·帕洛夫多年来的诗学批评研究分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以来三个阶段,并遵循每一阶段不同的研究主题,分别列举了《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维特根斯坦的梯子: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奇特》《维也纳悖论:回忆录》等代表作者不同阶段研究内容和主题的10部代表性作品,其研究对象也从个体的诗人转向综合诗学研究,对先锋派实验诗歌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对美国诗学艺术发展趋势的研究。通过对这些代表作的探索,实现对玛乔瑞·帕洛夫诗学批评理论体系的把握,进而找到诗学创作的普遍性,即“基于‘价值’或‘意义’创生的诗歌创作才能称得上是‘新诗学’,只有具有开放性和参与性的诗学特征才是新时代进步的标志”,以此影响当代诗歌艺术。

纵观全书,对帕洛夫诗学批评范式的归纳,构成了作者研究的主体。作者依据研究主题,将帕洛夫的学术生涯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讨论了当代美国诗歌的纠偏式解读、结构与历史的交融、碎片与异质的同构、当代诗歌与未来主义、后现代主义诗歌及其批评方式等10个研究命题,呈现了帕洛夫乃至美国诗歌的研究重点和发展现状。研究范围涉及先锋派、当代诗歌、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等诸多流派,研究内容涵盖了传统诗歌研究、“不确定诗学”、以维特根斯坦为研究对象的诗歌语言等诸多领域。作者以帕洛夫的学术成果脉络为线索,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各自的特点、趋势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范式整理,使得文学艺术获得了明证性。同时,作者对课题架构的重新整合,体现了玛乔瑞·帕洛夫丰富的诗学思想和宽泛的研究视阈,也展现了作者对帕洛夫诗学批评的宏观定位、学理分析和价值透视。

作者在述评中运用了历史的视角,对帕洛夫基于历史主义、结构主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追溯。如果说帕洛夫的诗学研究离不开历史与传统的论域,那么作者对帕洛夫学术思想的系统整理,对帕洛夫文学理论文本的阐释,同样是根植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传统、艺术模式、创作语境,在不同的背景中研读诗歌艺术的发展趋向。作者对帕洛夫“用现代性演进的观点来批评当代诗学”等主张的阐释,也是立足于文学艺术的时代性,透过帕洛夫对具体人物作品的鉴读与品评,对诗歌创作作出辩证观瞻,在经典作品的反思中探析帕洛夫治学之道,以此对诗歌创作的传承关系、对诗歌的现代性问题给予了综合判断。

作者对帕洛夫学术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研究,一方面是对其独到的学术新知、深邃的诗歌评论、独树一帜的论断的概述与反思,另一方面也是作者以帕洛夫为研究参照物,对不同时期诗学创作的独特性与延续性、个性与共性、整体性与局部性关系的深刻认识,这种定性对研究帕洛夫思想以及诗歌创作走向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对帕洛夫学术成果详细介绍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权威的比较文学理论家和与众不同的诗歌阐释家,也重新认识了诗歌批评之于诗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是在诗歌批评理论中认识到了与我们时代语境密切相关的诗歌创作特点,从而指引文学艺术的研究方向和创作潮流,昭示了诗学批评研究对诗歌艺术的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猜你喜欢

洛夫后现代主义诗学
背诗学写话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