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载寂寥 披图可鉴
——评《中国艺术批评通史》

2016-02-13李旭阳

中国出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通史门类维度

□文|李旭阳

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评《中国艺术批评通史》

□文|李旭阳

“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谢赫在《古画品录》的开篇中有此一句,艺术与艺术批评亦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艺术是一种澄明,如果说美是真理自身的显现,那么艺术便承担了这种澄明,而艺术批评则是对艺术自身的澄明,艺术批评穿透历史,让我们去触碰、去理解,进而去反思艺术。由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先生领衔主编的七卷本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便印证了谢赫的这句话。

相较于西方艺术批评理论,中国艺术批评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即“品”的产生。“品级论是中国艺术批评中一种非常独特的批评形态。它一方面受六朝盛行的人物品藻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应艺术批评本身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文化对艺术的重“品”传统,一方面是对艺术本身的品鉴,另一方面是艺术与生命的融合。“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文化中的艺术批评,而这种批评的内在精神,便是“气韵生动”,这一精神产生于文化与艺术开始自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后世的艺术品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强调了美与生命的联系,这种联系贯穿了整部通史。

就结构而言,这套著作从纵、横、深三个层次上进行了构建。纵是艺术历史的维度,本套书将艺术批评史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现代七卷。横是艺术门类的维度,就门类而言,艺术批评集中于书法、绘画、音乐,以及园林造型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门类不断丰富,如明代之后,戏剧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进入考察的对象之中;到了 20世纪,电影与电影批评便成为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则是艺术自身的维度,对每个时期每种艺术门类的考察,一方面结合艺术本身的流传与呈现,一方面充实书论、画论、众多随笔以及当时思想家与文人的艺术思想,这些使得艺术考察成为有机的整体。

就思想而言,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但同时,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又有其一以贯之的内线。此套著作很好地把握了思想的独特性与延续性之间的张力。“中国古代的艺术批评从属于整个士人诸子的思想批评活动,有着鲜明的主体性与人文性特质。历代因当时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但是这条精神主脉却是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下来。”(《中国艺术批评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第3~4页)以书法艺术论之,有所谓“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的说法(梁巘《评书帖》),但同时,书法的品鉴自有其一脉相承的内在精神,历朝历代都是其内在延续。这种精神透过了儒学、道学、佛学的思想,进而融合为一。对不同时期的特色的考察与对中国历史大脉络的把握,可视为此套著作的一大特色。中国美学历来讲究“合”,深受中国美学影响的中国艺术与艺术批评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故此中国艺术批评并不拘泥于一家之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中儒释道三者融合对审美文化的影响。而在这种融合中,艺术成为文人建构理想人生的途径,艺术与生命融为一体。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七卷巨著,置于案头,恍惚间便是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千载历史,俯仰之间,全部的艺术批评呈现于此。但是它们并非枯燥的、形式的理论,而是极富生命活力的,达到了天地与人相融合的艺术境界,这是独属于中国艺术批评的内在精神,也是独属于我们艺术思想的内在根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猜你喜欢

通史门类维度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千奇百怪的动物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