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仁成桂珍作品分析:《木樨香室诗集》

2016-02-13武小娟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身世内容艺术

武小娟

( 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铜仁成桂珍作品分析:《木樨香室诗集》

武小娟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历来,人们对女性作品的研究与整理,大都集中于某一朝代或某一地域影响较大的女性作家,对地方文献里的有作品记载或者有诗集流传的女性,考察甚少,有所欠缺。而整理考究地方文献中的女性作品,对于窥探作者当时的社会概况、生产生活及那种环境下的女性心理,有很大帮助。文章拟对贵州铜仁提督罗雨春之妻成桂珍的身世做了基本的考究,并对其所留作品《木樨香室诗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做主要分析。

关键词:成桂珍;《木樨香室诗集》;身世;内容;艺术

一、成桂珍及其作品简介

成桂珍,贵州省铜仁县提督罗雨春之妻,金陵江宁人。[1]197生卒年不详。在《历代妇女著作考》中记载其字为芸仙,江苏上元人。[2]325她自幼秉承家训,善画工诗,早年间便著有木樨香室诗稿,并以其独有的文学才华,声名远扬,为大家知晓。成桂珍的一生可谓辗转曲折,身世凄苦,生活艰难。据诗集记载,成夫人有一子一女,子名运瑞。子隶籍戎行后,成桂珍便随其女一起居住。其女罗夫人,为前清记名总兵,竹山协副将,渭滨镇军的继配。罗夫人归镇军于武昌时,其父罗雨春便离世。《铜仁府志》卷之十二《列传·忠烈》详细记载了有关罗雨春的生平事迹:

“罗雨春,幼读书,稍长,不喜为章句儒,弃之。躯材短小精悍,目光有神。自其先世家铜,以拳勇技声相传。雨春始尝习之,继自讼曰:‘持此与人角胜负可矣,然终非万人敌。’咸丰五年闻粤贼窜湖北,投入军中,屡以功擢都司,赏花翎。十一年随队由皖进剿下游,克复庐江无为州,直达东关。同治元年攻克巢县、和州、含山各州县,以游击补用。是秋大军渡江,随同取金桂关,复太平府,晋参将。时浙江巡抚曾国荃,全师直逼金陵,部下统领长胜营朱鸿章有善战名。国荃令雨春别募焕字营为之副,俾扎雨花台前敌。未几,伪忠王李秀成率贼援金陵,号称十万,独雨春营当其冲。每临敌,雨春辄奋力迎剿,叠有斩获。秀成於濠外暗凿地道,积火药攻雨春营,营裂其半,群贼乘之,势甚危,雨春於烟焰中左右冲突,所向披靡,自申至亥贼始退。经国荃题奏,奉上谕免补副将,署,交军机处记名,遇有总兵缺出,请旨简放。三年六月克复金陵。国荃所统百余营,推雨春首功。捷闻,雨春奉旨以提督遇缺简放,并赏一品封典,给予捷勇巴图鲁名号。四年遇江防剿叛勇及粤闽余逆。五年於嘉应州剿平全数粤匪,大功告竣,回籍省墓。六年直隶总督官文调赴行营,命统亲军。十二月带领围队五十人往探捻匪,距营过远,忽与贼值,雨春战殁於阵。余皆死斗,无一生还者。久之始得耗,官文以其事闻。上念雨春功,深悼惜之,交部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议恤,加赠太子少保衔,遣官致祭,入祀京师昭宗祠,并本籍及阵亡地方府城昭宗祠,并给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袭次完时,予恩骑尉,罔替。令将雨春事迹交翰林院立传,恤银如例。”[3]238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得知,罗雨春于咸丰五年(1855)入伍,同治六年(1867)遇难。行军12载,战场上的他总是挺身而出,所向披靡。他每一个荣升的头衔都是一次血泪乃至生命的交换。他是一名真正的战士,值得所有人祭奠。

丈夫罗雨春的一身正气和勇猛无敌的精神,或多或少都影响着成桂珍,她日后面对困苦生活的坚强与此不无联系。作为一名勇士的妻子,她原本该有无上的荣耀和幸福的生活。而丈夫的离世无疑对成夫人的心理造成了一种莫大的伤害和极大的心理落差,她随女生活,便也把希望寄托于此。不料,几年后,女婿镇军及其女罗夫人便先后下世,留下尚且年幼弱小的子女。此后,成夫人对外孙悉心照料,劬劳抚育,并多次购买古今图籍,“督其子姓,为学甚殷”,直到孙儿成家立业。罗夫人南返的安葬,也是由她携带着外孙,冒着路途的险难而完成。安葬事定,成夫人返回武昌居住,此时,又遭“大汉光复”①此处“大汉光复”指1911年的武昌起义。,事情兴起仓促,“炮声殷殷震屋瓦,火光烛天”,“居民散逃,城门填溢”。在这般混乱的情况下,成夫人不得不再次携领外孙子女南返。归乡数月,乡里盗贼迭起,数次搬家,最终定居于永安市中心。此番经历,实乃成夫人之不幸,令人为之感叹,但也为其在乱世中展现的女性的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敬佩。孤身一人的生活,其艰辛其酸楚现今无人能知晓,我们也许只有从其诗集中才能略感一二,以此来祭奠她的不幸,感怀她不辞劳苦的养育之恩!

通过查阅史料,成夫人仅存《木樨香室诗集》一本,除此,目前成氏的其他作品在文献中均无记载。经统计,此诗集目前共载诗概52首,诗体多样,其中有五言古诗4首,五言绝句4首,七言绝句39首,五言律诗4首,七言律诗1首。其诗歌的内容极其丰富,有感怀诗,寄怀诗,赠别诗,咏物诗,题画诗,其中题画诗18首,感怀诗15首,数量占据了大半。成夫人身世的凋零,孤身的苦闷,无不淋漓尽致地表现于诗歌中,正如诗集序中所述:“盖其居室之艰难,植身之本末,有不得而明言者,一寓于诗。其志苦,其思深,固非寻常闺媛流连风月已也。”[4]诗歌在整体上营造了愁苦悲凉的意境,语言上却简洁朴素且通俗易懂,而无华丽辞藻,抑或荒诞怪奇的意向,可谓“情思婉转,丽则深明”。细读成夫人的诗集,不难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身世酸楚之痛和凄凉之气息,以及一种女性骨子深处的铿锵之力、柔韧之美,仿佛置身于她的世界,随她一同落泪,一同感怀。正所谓“知人论世”,进而“以意逆志”。

二、成桂珍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身单影只之闷

《木樨香室诗集》中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抒发自己形单影只的愁苦。例如在欣赏春天美景时,那无人分享的孤单:“芬芳袭襟袖,采之当寄谁?翘首望天末,含情空复为”、“欲识春愁无寄处,玉人斜倚碧栏干”②本文内所有提及诗句皆出自《木樨香室诗集》。不再一一注释。,独自感受快乐,那无奈寂寞之情便极易涌上心头。倚靠阑干,无心赏景,“几回薄煖又轻寒,一缕春愁感百端”,“疑是玉人春睡起,晚风怯倚碧阑干”,“今日天涯春已去,教人无奈晚钟何”,抑或独自怜惜春日的流逝,“看到茶縻春又暮”。思乡念人之情到浓烈时,更有难以排解的忧愁:“天高银汉阔,怅望晚风前。”“但愿人间无别恨”,“欲折芳馨寄所思,相逢私恨十年迟”。又或是在晚风、寒夜中无人问津的孤单与惆怅:“乍觉衣衫冷,时闻风露馨。晶帘贴险韵,冰簟数涼星”,“剧怜弱质经秋减,独立星河欲曙天”,“云际娟娟月一丸,停停独舞晚阴寒”。看到“珍禽夜夜双栖惯,那识孤鸿彻晓寒”。无论是何种不能自已的情感,都只能默默承受,只能独自道:“朱絃敢道知音在?”惟有在诗中抒发这无法遣散的苦闷。

(二)思乡怀人之情

成夫人被迫南下,身居他乡,这一生奔波劳苦,怎能不想念她的故乡、至亲和好友?而听到三两蝉鸣,望那万千飞鸿,她也只能对着“天高银汉阔”,而“怅望晚风前”,是否这就是宿命?请看《感怀·四》:“挑尽银缸泪暗挥,故乡风物久暌违。何当得似雕梁燕?仍傍乌衣巷口飞。”自己有多久没见到故乡的旧物了,都“异乡天地嬾登台”,而却只能想念,便如那雕刻在房梁上的春燕,有心回却无心归。作者将自己想象成那动弹不得的燕子,实是形象至极。还记得古寺的清静幽然,“南朝古寺昔曾探,烟雨迷离水蔚蓝。试向乡关回首认,落红满地是江南”,现在却已物是人非。想故乡之物,也念故乡之事:“犹记蘼芜山下过,蛙声如雨满池塘。”“江南曾记叶田田,水满银塘珠露鲜。最爱日斜风定后,金鳞多近采莲船。”只是,这些也都变成了陈年往事,又怎能回首?平日里,睹物思人,“迢迢南浦怅空波,难写江郎别恨多”,而在夫妻团圆的日子里,本该月下重聚,却阴阳两隔,对那人的想念才越发强烈,甚至些许埋怨,煞是折磨,惟有“但愿人间无别恨,鹊桥夜夜度双星”。想那身边最亲近的爱人撒手远去,昔日的闺中密友也与自己山水相隔,“欲识春愁无寄处”,也只能“玉人斜倚碧栏干”。百般想念中,能遇“凝香官阁”的故知,“觌面而今喜有缘”,便欣喜万分。只是好友不久就要远去,“不尽缠绵珍重意”,于是“临池自写百花笺”,“凭栏写出名花朶,不赠云鬓却赠谁?”当成日后的纪念。曾经的记忆是如此之多,“犹幸深闺得良晤”,“昔凭青鸟结同心,坐对名花抚玉琴”,最后也只能“汉上分襟百感生,阳关唱罢更伤情。大江江水深千尺,半是离人泪滴成。”感慨“离愁更比落花多”。

(三)身世飘零之感

承受一生的飘零,经历了生活的劳苦,成夫人也看尽了人世百态。只身一人一世的闯荡,让这个刚强的女人不得不在诗中描述自己的情思,悄悄地透露内心深处那无处诉说的脆弱。例如,在《秋夜》一诗中写道:“星汉为谁阔,关河终古长。平生薄班女,金箧太凄凉”。又如题画诗中:“欲绘红鹃魂已断,偷弹血泪怕人看”,“挑尽银缸泪暗挥”,此种艰辛的生活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一个提督之妻,沦落为独在异乡的客人,她遭受的苦难,在外人看来的坚强,或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的隐忍,都在这诗句里淋漓尽致地挥洒,这是她内心真实的独白和倾诉。她惊叹时光的飞逝,想到自己亦如这春一样,走得如此快,不知不觉也步入暮年,“今日天涯春已去,教人无奈晚钟何”,也感慨万分。在咏物诗《秋海棠》里她这样说:“金屋深深护翠钿,伶俜犹自惜芳年。剧怜弱质经秋减,独立星河欲曙天”。她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就像那寒风里的落花一样,败落凋零,“落叶哀蝉未忍闻,寒花摇落自纷纷。年来渐觉飘零甚,门掩西风对夕曛。”(《残秋感怀》)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她再经受不起秋风和寒夜的侵袭,每每看到残花、寒秋,感受晚风、月夜等景象,都能惹起她一番忧愁。她黯然神伤,也为自己怜惜。如《感怀·一》:“金罏灺尽篆烟迟,帘外春寒浑不知。愁绝五更残梦醒,子规声里雨如丝。”可看出这是她独自在屋内休憩,待到炉中炭都烧成了灰烬,她都没有感受到外面的春寒,她的思绪已然飞出了帘外,她在惆怅。自己在梦中惊醒,听着外面敲打的小雨,加上子规的啼叫声声,怎能不让人伤感?

某些时候,甚至她的心态都有了些许变化,且看《感怀·二》:“隔墙递过纸鸢声,初日烘窗喜放晴。看到茶縻春又暮,飞花飞絮遍江城。”原本好端端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突然峰回路转,看到茶縻,想到这春天又飞快地消失,心情顿时百感惆怅。这些看似消极的心态,或者不经意间的感情流露,无不与她颠沛流离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面对不能控制的命运,也只有诉说“祇怜一别凝香阁,凤泊鸾漂已十年”了。(《上巳》)

三、成桂珍诗歌的艺术韵味

(一)意境惆怅,娓娓诉说

细细品读成夫人的诗歌,仿佛听她默默诉说自己不得已的不幸,整个诗歌都给人一种凄凉惆怅的意境。诗句多铺陈直叙,讲述一幅画,一个梦,或是一段事,一片景,或在屋内,或在屋外的阑干处,抑或是亭台花园里,送别友人的河道边。先看一首题画诗:“金井梧桐露尚悬,雁来红遍晓霜前。哀蝉落叶满天地,便是无愁也暗然。”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秋意,梧桐上悬挂的秋天的露珠,大雁飞来,蝉声哀鸣,看到漫天的落叶,心中也不禁悄然感伤。整个描绘出的秋景图让人似乎都在感受着秋日的萧瑟,惹来的心绪也是浓郁的。而诗人多选用了一些能充分营造这种惆怅氛围的意象,如“寒水”、“凉月”、“涼星”、“疏红”、“落红”“残霞”、“残梦”等。

成桂珍之诗几乎每一个场面都运用白描手法来勾勒,读起来通俗易懂。例如《眺望》里“蝉向时三两,鸿飞路万千。天高银汉阔,怅望晚风前”,从听觉,视觉再到心理,都让人很明白地感受此时此景和她的心绪。又如《秋夜》:“乍觉衣衫冷,时闻风露馨。晶帘贴险韵,冰簟数涼星”,一个秋夜里,秋风瑟瑟,不禁感到一阵冷,无奈无人陪伴,只能独自躺在冰冷的簟席上看天空的星星。再看《上巳》:“洽好晴和上巳天,前尘回忆转悽然。祇怜一别凝香阁,凤泊鸾漂已十年。”这是一首在特殊的节日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抒发自己漂泊之感的诗。此类诗,诵读之,都明白晓畅,无曲折难解之意,这里不一一例举。

(二)语言明丽,词语独到

作者在诗句中的用词十分独特,比如多用量词来表现并无真实形象的物,“条风”“微禽”“微阴”,“一缕春愁”,风成为了条形状,禽类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显得玲珑可爱,阴凉是丝丝入微的,忧愁也是缕缕袭来。还用到叠词,比如“离离紫荆花,亭亭碧梧枝”,“蛱蝶何披披”,“沉沉锦幔护轻寒”,“金屋深深护翠钿”,“云际娟娟月一丸,停停独舞晚阴寒”,“鹊桥夜夜度双星”,“寒花摇落自纷纷”,“蘋叶商风瑟瑟来”,“帘钩欲下又迟迟”,“几回落笔又迟迟”,“莲漏丁丁听欲阑”,“珍禽夜夜双栖惯”……双音节叠词的运用,使得物象变得很轻盈明丽,或是很厚重可感,抑或是缓缓来袭,带来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另外,独特的色彩感、强烈的形容词的修饰,让意象更加生动。例如:“轻寒”,让人觉得似乎秋日的寒冷都好像是轻轻的,阵阵袭来,使得寒冷变得可以触摸;“疏影”、“疏红”的“疏”在诗中多次出现,在表现秋日景象上使之更具有立体感,稀疏的影子,稀疏的红,物象变虚,色彩变淡,秋天萧瑟的感觉就容易表现出来;“白烟”、“青镫焰”、“银汉”,冷色调的形容词也更便于表现秋天景物的黯淡。

除此之外,诗句中也有用到对比和映衬的词语。例如:“蝉向时三两,鸿飞路万千”,夏日的蝉鸣所剩无几,秋日的飞鸿却万千,把秋日的到来描述的很到位。又如:“二分碧玉宅,十笏绿珠家”,这样的对比呈现递进的方向,更显现出家族的富有。再如:“几回薄煖又轻寒,一缕春愁感百端”,摆弄过好几回的炉火还是觉得有些许冷意,然而一丝忧愁就让人思绪万千,惆怅不已。

诗句中有些词语搭配也非常之巧妙独到,可感觉得到作者似乎也是蛮有趣味的一人。如:“月一丸”,那月亮就像弹丸一样,小巧圆润,听起来也甚是可爱至极。再如:“鸟声碎”,“香烬”,破碎的鸟声,像灰烬一样的香气也惹人烦,完全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憔悴疲惫与无限感伤。

(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整部《木樨香室诗集》的题画诗不在少数,大都是借景或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例如:“离离紫荆花,亭亭碧梧枝。翩然立微禽,注目欲何之?”立在梧桐树上的小鸟,眺望着远方,不知将要去哪里。这只小鸟不正是作者孤身一人的写照么?与其说不知道小鸟去哪里,倒不如说是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将会是什么样子,去往何方。再如这一幅画:“芬芳袭襟袖,采之当寄谁。翘首望天末,含情空复为。”画中的女子,在阵阵芬芳中采花,却不知该寄送给谁,只能望着辽阔空荡的天空,独自忧伤,空有一番情义,却又能怎样?这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作者真实的映像!再如:“莲漏丁丁听欲阑,惜花犹自倚栏干。珍禽夜夜双栖惯,那识孤鸿彻晓寒?”看那一对夜夜一起栖息的小鸟,他们哪里晓得孤鸿的悲伤?早年丧夫的成夫人,深深体会着独自一人生活的艰难,承受着心理的孤单寂寞,便用孤鸿的境况来象征自己的彻夜难眠及对丈夫的无穷思念之情。

参考文献:

[1]周鼎.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M].贵阳: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1996.

[2]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3]中共贵州省铜仁地委档案室,贵州省铜仁地区政治志编辑室整理.铜仁府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4](清)成桂珍.木樨香室诗集[M].石印本,民国元年(1912).

(责任编辑郭玲珍)(责任校对白俊骞)(英文编辑何历蓉)

Introduction to Tongren Cheng Guizhen’s works Named Poetry in Sweet Osmanthus Chamber

WU Xiaojuan
( College of Humanitie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

Abstract:Throughout the history, the reorganization and research on women’s works mainly focus on a certain dynasty or influential regional women writers, while the exploration on those women whose works are recorded in local documents or whose poetry is handed down is very limited. However, reorganizing and exploring women’s works from local documents are of great help to pry into authors’contemporary social situations, the productivity and living standards as well as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us. This paper mainly has a study on Cheng Guizhen’s life experiences, wife of Luo Yuchun who used to be commander-in-chief in Tongren, Guizhou Province and has an analysis on her works, Poetry in Sweet Osmanthus Chamb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deological content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Cheng Guizhen, Poetry in Sweet Osmanthus Chamber, life experiences, contents, arts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6) 03-0093-05

收稿日期:2015-12-02

作者简介:武小娟(1990-),女,山西临汾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贵州地域文学文献研究。

猜你喜欢

身世内容艺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小数迷泽西之0的曲折身世
尘世的烟岚
数学符号的“身世”
数学符号的“身世”
纸的艺术
主要内容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