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丝”背景下福建自贸区建设发展战略思考

2016-02-13方璐萍

台湾农业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海丝福建省福建

方璐萍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福建 福州 350016)

“海丝”背景下福建自贸区建设发展战略思考

方璐萍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福建 福州 350016)

“福建自贸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两项政策的落地,为福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内生动力和重大契机。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成为福建当前的重要任务。该文基于此背景,着重分析福建自贸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阶段过程中面临的优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并从创新两岸合作机制、打造自贸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优化省内投资环境、激发自贸区引领示范效应、推动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六个方面,探索了福建依托贸易自由化,推动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创新发展道路。

海上丝绸之路;福建自贸区;区域发展

2015年3月28日,作为“一带一路”战略顶层设计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更与我国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密不可分[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有四个基本目标:一是打造我国对外海上贸易联通之路,实现经济共赢;二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三是发挥侨力优势,实现文化交流互鉴;四是完善区域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同年,4月8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的实施范围涵盖三个片区,总计118.04 km2。该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备优越的地缘优势。福建自贸区的结构化战略定位是“打造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2]。

“海丝”战略和自贸区两项政策的落地实施,为福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全新的内生动力和重大机遇。如何紧抓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机遇,对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分析福建自贸区在“海丝”核心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探索福建依托贸易自由化,“扬‘海丝’之帆,破发展瓶颈之浪”,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改革创新发展之路。

1 福建自贸区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1.1 独特优势

1.1.1 侨台优势 福建在两岸经贸关系中具有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通、商缘相交的优势。闽台一脉相承,两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十分相似。闽台经贸合作起步早,涉及领域广,融合程度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于2013年底,共引进台资项目数额高达13500多个,其中包含第三地在内正式运用的台资数额高达220多亿美元,共有台资企业近4000户,在大陆排名第3;其中,两地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100多亿美元,在大陆地区排名第5,从2015年开始,闽台两地的交流更加深化,贸易总额随之上升至700亿美元,台资使用额已经高达13多亿美元。因此,随着福建自贸区建设的逐步推进,闽台两地的合作将更加深入,福建与台湾“六位一体”经济示范区的高效对接将迅速实现,进而推动福建对外开放型产业的优化升级。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重要起点。长期以来,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非常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2015年1—12月,东盟投资福建省的项目有72家,增长56.52%[3],未来福建省第二对外投资的主要目标将是东盟,因此,作为福建关键的贸易伙伴成员,东盟地区将逐步成为福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海外市场。

除台湾地区外,东盟地区也是海外与福建相对具有人文传脉联系的区域。当前在海外世界范围内的闽籍华人高达1500多万,而遍布在东盟各国的超过80%,这些闽籍华侨在东盟均具有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成为推动福建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同时,福建与东盟地区在教育、社会科技等方面均具有密切的交流,福建获得3个关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项目审批。“丝海梦寻”等大型舞剧的成功演出,以及“海丝”文物精品展、“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海丝”国际艺术节等多个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了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习俗相似、文化趋同,民间交流量大、面广。

1.1.2 交通物流优势 首先,港口资源十分丰富。港湾是福建省优越的对外贸易交通资源,在全国建设10~30万t泊位的岸线资源中位居首位。现今福建沿海港口通往台湾、香港及“海丝”沿线国家的100多条航线均已开通,可承载货物1亿t。其次,陆地上的交通条件不断趋于完善。“三纵六横”的铁路网主框架、“三纵八横”的高速公路网均已完成,同时,还分别设立7条和9条出省铁路与出省高速。再次,航空业迅猛发展。目前除了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的5大机场外,福建和厦门的长乐与翔安机场均投入二期项目的逐步推进过程中,项目竣工之后,便可满足每年7000万~7500万人次的旅客人数,以及160万~200万的货物运输。最后,福建省还建立了高效货物集散通道,较为著名的有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罗源湾海域大宗货物集散地等[4]。

1.2 福建自贸区建设的劣势与短板

1.2.1 闽台经贸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据海关统计,2014年前3季度福建省对台湾进出口总值约为570.7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同期(下同)下降6.1%,占同期福建省进出口总值的7.1%;其中,自台进口400.2亿元,下降13.8%;对台出口170.5亿元,增长18.9%;贸易逆差229.7亿元,收窄28.4%。由此看出,闽台两地间的贸易是不平衡的,台湾还没能在福建进出口贸易中占据显著的优势地位[5]。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闽台贸易连续10个月负增长。因此,闽台两地间的经济贸易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

1.2.2 福建自贸区各片区经济基础不一 福建自贸区中各片区的经济状况存在差异性,其中经济条件较好的是福州和厦门,而平潭区的经济条件则相对较弱。这种现状容易造成自贸区总体增长呈现出片区层级式的质量和增量的差异化。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比,福建在人才、工业进程、工业基础等各环节仍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与缺陷,而上述关键因素在福建积极引进外资、推动闽台经济贸易发展合作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1.2.3 城市间产业带动协同效应相对较弱 福州、泉州及厦门是福建省相对重要的核心城市,然而这些城市在自身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地区的带动效应表现得较差,这些城市中的核心产业链未能有效地向邻近落后区域延伸,不能形成高效的产业配套运行能力。此外,地理位置分散化、跨度大等弱势也使得人、财、物的统筹协调存在着管理上的诸多难题。对投资者而言,地域分割现象也加大了其投资产业配置难度。

1.2.4 贸易转型因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而困难重重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本身具备良好优势的制造型企业也逐步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之,传统企业生产水平低、发展速度迟缓、贸易转型难等因素的制约,使得福建自贸区快速发展的步伐受到了阻碍。所以,在经济改革的转型过渡期,福建自贸区的经济发展必将陷入困境。

1.2.5 产业结构不合理,亟待转型升级 近几年福建省第三产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2013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8.9%、52.0%、39.1%。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省的服务业产值在全省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低,且第三产业的发展得相对迟缓,从而导致福建的经济发展速度难以得到提高[6]。

2 “海丝”背景下福建自贸区的机遇与挑战

2.1 福建自贸区建设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契合的机遇

“海丝”核心区域和福建自贸区的建设在功能、战略定位和发展核心内容等层面存在着一致性,两者均是我国实现对外开放的载体和开放战略的核心构成,其目标均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福建自贸区立足两岸、服务全国、放眼全球以及提高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投资自由化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将构筑起福建新一轮区域经济全面增长的新动力,助力福建省与“海丝”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商务合作与贸易往来,促进区域的共同繁荣。

2.2 福建自贸区面临的挑战

中国自贸区的发展过程,便是与周边、双边和多边国家相互博弈的过程[7]。2015年10月,以美国、日本为主的10多个国家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旨在对阻碍当前全球价值的因素加以清理[8]。然而,这一组织却将我国排斥在外,严重阻碍了我国自贸区战略构成的发展与实施,而且此举也极易引发其他国家对我国相关战略的误解与歧视。这对福建建设自贸试验区、融入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战略计划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 “海丝”背景下福建自贸区建设的战略思考

3.1 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创新两岸合作机制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对台优势,致力于实践两岸全面深入交流交往、先行先试,在原有的多项合作基础上对对台政策进行逐步创新;试点优化航运、通关等新模式,促进贸易物流自由,实现贸易的便利化运行;同时,积极学习台湾地区先进的制造服务与技术相互融合的模式,建立先进的制造产业领域。另一方面,要紧抓对台的关键契机,充分调动福建多数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发展的全新意识,创新两岸合作机制,打造两岸共同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平台。

3.2 借力“海丝”核心区战略,助力福建自贸区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为重要依托,大力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在辅助企业打通东盟市场的同时,促进与中东、南亚诸多国家的经贸联系。不断提升自贸区内的国际贸易服务水平,依托“互联网+”实现产业的更新换代和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促进福建自贸区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以东南亚为重点,坚持经济合作与人文融合并重,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旅游、科技、航运、能源等方面的全方位协作发展,主动融入合作共赢的商业环境,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3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省内投资环境,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充分突出自由化在自贸区建设初期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实现简政放权、企业自主发展,转变对事态度,重视对过程与结果的监督和管理,构建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相匹配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创新管理体制,优化投资资源,重视环境政策、国民待遇、投资信息等方面的最新内容,对外商投资放宽条件,完善建立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实现公平公正,帮助投资方提供良好的建厂条件,尽可能广泛吸引外资。

3.4 激发福建自贸区三大片区龙头发挥引领示范效应

充分发挥福建核心区域(如厦门、平潭和福州等龙头片区)的带头作用,在促进三大核心区发展的同时,积极拉动泉州、三明、龙岩及漳州等腹地区域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临近港口间的相互补给和疏通功能,采取“点线面”全面联动的战略布局方式,实现物流通道的全面覆盖,以期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相互连通。此外,合理分配与划分区域范围内的关键要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8]。

3.5 发挥传统主导产业的“领头羊”作用

持续发挥主导产业具备的“领头羊”作用,不断推广福建传统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与化工石油等)。在向海外市场拓展的过程中,采用项目合作的形式,尽力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淘汰产能过剩的产业类型,培育新型产业类型。此外,应加大对产业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进行创新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与升级。

3.6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

一方面,应不断加强福建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充分发挥两岸之间的友好密切合作关系,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台湾中高端服务类型产业的转入,借以帮助优化福建省内的产业结构类型。另一方面,应对福建各设市区间的产业结构的空间领域进行合理优化和布置,充分利用各设市区的优势产业,加快各设市区之间的产业布局调整。

共筑“海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载体——福建自贸区的构建之路任重道远,福建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统领大局,为推动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造条件,确保福建自贸区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成为福建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1]张时立. 中国自贸区建设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例[J]. 社会科学研究,2016(1):57-66.

[2]陈舒艳. 中国(福建)自贸区的战略价值、定位取向及策略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71-76.

[3]福建频道—人民网. 福建省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数据[EB/OL]. (2016-04-18)[2016-09-08]. http://fj.people.com.cn/n2/2016/0418/c181466-28164874.html.

[4]雷心恬. “海丝”视角下福建省自贸区建设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5(13):46-48.

[5]林晓伟,李非. 福建自贸区建设现状及战略思考[J]. 国际贸易,2015(1):11-14.

[6]胡梅玲. 福建自贸区建设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 福州党校学报,2015(3):51-53.

[7]笪志刚. 中国自贸区战略面临新风险、新挑战与有效路径选择[J]. 对外经贸,2013(1):8-10.

[8]王绍森,杨哲,赵亚敏. “一带一路”战略下海上丝绸之路规划思考[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1):14-22.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uji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ritime Silk Road

FANG Lu-ping

(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Fujian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College,Fuzhou,Fujian350016,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strategic policies of Fuji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has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endogenous power and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Fujian’s regional economies. Now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Fujian to seiz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Fujian FTZ in constructing the core area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n,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ath for Fujian to promote and improve the new system of open economy which relied on the trade liberalization was explored from the six aspects of innovating the cross-strait cooperation mechanism, creating a new all-dimensional opening-up pattern of Fujian FTZ, optimizing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Fujian Province, stimulating the leading and demonstrating effect of Fujian FTZ,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raditional leading industries and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Maritime Silk Road; Fuji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regional development

2016-09-30

方璐萍(1980-),女,讲师,从事会展经济研究. E-mail:Luping556@126.com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S150958)

10.16006/j.cnki.twnt.2016.06.010

F752.8

A

1637-5617(2016)06-0045-04

猜你喜欢

海丝福建省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如何讲好“海丝”故事: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叙事方法的研究——以“无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例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