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6-02-13李淑云

关键词:西格列汀磷酸

李淑云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李淑云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维持以往口服降糖药物方案,对照组患者则在原基础上加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原基础上进行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2 hBG、HbA1c、BMI等指标下降程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TG、TC、LDL-C等指标均有着明显的下降,而对照组没有太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没有任何患者出现低血糖,但是,对照组患者有6例出现了低血糖,而其中有4例是在夜间出现低血糖。结论磷酸西格列汀不仅可以有效降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患者血脂以及血压,同时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少,具有显著的价值。

磷酸西格列汀;2型糖尿病;心血管

根据临床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很容易引起心血管等疾病(CVD)的发生,在临床糖尿病患者中,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合并心血管的现象[1]。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合并心血管疾病之后,患者死亡率也就随之上升,其治疗难度也随之加大。在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各种降糖药物也层出不穷,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还是倾向于对患者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而磷酸西格列汀就属于这种药物[2-4]。为了研究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患者的疗效,笔者主要也对其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女19例,男25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5.78±3.65)岁;糖尿病病程1.5~15年,平均病程(8.63±5.24)年。实验组女18例,男26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5.85±3.48)岁;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78±5.08)年。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维持以往口服降糖药物方案,对照组患者则在原基础上加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对其剂量进行调整;实验组则在原基础上进行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患者每天在早餐之前口服0.1 g,1次/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进行测量,并且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BMI、2 hBG、HbA1c治疗前后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2 hBG、HbA1c等指标均有着一定的变化,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BMI没有太大变化,实验组患者变化情况却较为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MI、2 hBG、HbA1c治疗前后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BMI、2 hBG、HbA1c治疗前后情况对比(±s)

组别 n BMI(kg/m2) 2 hBG(mmol/L)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28.29±3.23 28.23±2.95 15.44±2.22 8.42±1.33 8.95±1.02 7.89±0.98实验组 44 28.17±3.18 25.23±2.32 15.49±2.09 8.05±1.09 8.98±1.04 7.03±1.15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TG、TC、LDL-C治疗前后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TG、TC、LDL-C等指标均没有太大变化,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TG、TC、LDL-C等指标均有着明显的下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TG、TC、LDL-C治疗前后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TG、TC、LDL-C治疗前后情况对比(±s)

组别 n TG TC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3.44±1.43 3.40±1.38 5.65±1.58 5.57±1.63 3.58±1.11 3.43±1.12实验组 44 3.47±1.45 2.32±1.25 5.63±1.61 4.01±1.22 3.60±1.08 2.59±0.97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没有任何患者出现低血糖,但是,对照组患者有6例出现了低血糖,而其中有4例是在夜间出现低血糖。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患者患有这类疾病之后,其生活质量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果不能对其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或者是病情越发严重,而心脑血管疾病就属于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的原因[5]。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控制患者血糖,还要加强对患者心血管的重视。

磷酸西格列汀作为DPP-4抑制剂,在应用该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是通过与DPP-4结合形成复合物,这样就能抑制DPP-4的生物活性,从而就能有效地增加患者体内的活性形式GLP-1以及GIP的血浆浓度,这样就能实现控制患者血糖的目的[6]。本研究调查显示,在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磷酸西格列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疗效更佳,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BMI、2 hBG、HbA1c、TG、TC、LDL-C等指标,并且降低程度也明显的优于使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磷酸西格列汀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过程中,有着较为平稳的降糖疗效。除此之外,在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没有任何患者出现低血糖,但是,对照组患者有6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而其中有4例患者是在夜间出现低血糖,这一结果则显示出磷酸西格列汀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发生过多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磷酸西格列汀不仅可以有效降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患者血脂以及血压,同时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少,具有显著的价值。

[1]杨廷强,杨 麟,潘 虹,等.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四川医学,2015,15(9):1314-1316.

[2]蔡文玮,盛 净,孙 贇,等.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4,20(2):127-130.

[3]李 进,王俊宏,樊楠楠.2型糖尿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4,16(12):89-90.

[4]姚 璐,张 薇,武云涛,等.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不同剂量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22(6):807-808.

本文编辑:刘帅帅

R587.1

B

ISSN.2095-6681.2016.23.070.02

李淑云(1979-),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猜你喜欢

西格列汀磷酸
西格列汀对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漫长的旅途
维格列汀与常见降糖药联合治疗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研究进展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国际磷酸—铵市场再次走跌
命悬一线
磷酸二铵:“钱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