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女子竞走人才发展策略

2016-02-13王银行杜新峰时应强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后备竞技山东省

时 娜 ,王银行 ,杜新峰 ,时应强

(1. 山东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2;2.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 泰安 271200;3. 新泰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 山东 泰安 271200)

山东省女子竞走人才发展策略

时 娜1,王银行1,杜新峰2,时应强3

(1. 山东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2;2.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 泰安 271200;3. 新泰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 山东 泰安 271200)

女子竞走一直是山东省的优势项目,但最近几年有点青黄不接的情况,向国家队输送女子竞走人才出现滑坡趋势。从山东省女子竞走运动员的现状出发,找出影响山东省女子竞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为使山东省在女子竞走项目上多出人才,出尖子人才提供参考。

竞走;女子;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策略

女子竞走是我国田径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在世界大赛中,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我国竞走队在近些年的的国际大赛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王镇、蔡泽林包揽男子20公里冠亚军,刘虹取得女子20公里冠军。但在整体上看成绩不容乐观,我国竞走的后备人才实力及技术与欧美尚有差距,还需要在训练和大赛中接受磨砺和考验。而后备人才是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只有充足的后备人才,才能确保我国在竞走项目的优势[1]。从我省的后备人才现状来看,山东省女子竞走运动员的竞走技术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青少年的技术更需要完善规范化,要想保持山东省女子竞走的优势,必须抓好山东省女子竞走运动员的后备人才的培养,制定出相关政策,为女子竞走运动可持续发展做出相关的研究,本文就是调查山东省女子竞走运动员的现状出发,找出影响山东省女子竞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使山东省在女子竞走项目上多出人才,出尖子人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主要以山东省竞技体校学生和山东高校女子竞走高水平运动员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访谈,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运动员进行了解。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逻辑归纳法、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女子竞走运动后备人才的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对山东省女子竞走运动后备人才的构成、训练动机、来源等进行全方面的了解,以期找到解决后备人才的突破口。

2.1.1 女子竞走运动后备人才的构成与来源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5年,山东省各地市储备女子竞走的后背人才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女子竞走后备力量不容乐观。

表1 山东省近3年女子竞走后备人才数量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山东省女子竞走的后备人才中,来自城镇的相对较少,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和乡镇,两者的比例之和达到了79.2%。根据对教练员的访谈普遍认为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孩子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力更强,更服从领导和教练的安排。但也存在家庭条件差,营养得不到保证、父母干预过多,性格较为内向等情况。

表2 山东省女子竞走后备人才来源

2.1.2 女子竞走运动后备人才的训练动机和流向

从表3可以看出,训练动机与女子竞走队员训练时的参与积极性,以及自身所能取得的成绩息息相关。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后备人才参与竞走的动机是考学,另外一部分是相当优秀运动员,仅有10.43%的后备人才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家长愿意让孩子参加训练的比例更少。同时调查发现,在后备人才中,大多数流向了高校,并且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才希望进入高校继续深造,而不是继续加深竞技成绩;有意向进入专业队继续提高成绩的人只占到1/4。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学历至上的成才标准。

表3 女子竞走后备人才的训练动机

2.1.3 女子竞走运动后备人才的选拔情况以及参与训练的年限

从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比例的学生参加田径训练的年限较短,仅为2年以下,参加5年以上训练的比例极少,只有6%。这说明了后备人才普遍训练年线较短,基层业余训练力量有待充实加强,运动员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加强。

表4 山东省女子竞走后备人才训练年限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山东省在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方式上采取的主要方法是举办各级中小学体育比赛、运动会等基层运动会;其次是到各地中小学去选拔,再就是过中小学、体校的推荐输送;只有少数的人才是通过自主选拔的,如夏令营等渠道。这些数据表明了后备人才选材的渠道较为单一,缺乏综合性的评价手段。这种单一的渠道可能会造成人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降低[2]。

表5 山东省女子竞走后备人才运动员选拔情况

2.1.4 女子竞走运动员参加比赛情况

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的唯一标准。以赛代训也是非常好的训练手段,是增大强度的有效途径[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后备人才平均每年参加比赛的次数较少,仅为1~2次;约1/5的后备人才参加比赛的次数为3~4次。由此可见,竞走后备人才每年参加比赛的次数主要集中在1~4次范围内。结果表明山东省女子竞走后备人才的参赛次数不足,不能达到提高竞技水平的强度。

2.2 影响山东省女子竞走运动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2.2.1 女子竞走运动后备人才文化学习情况

通过问卷结果发现, 超过1/2的后备人才的学习成绩较差,非常差的人数超过了1/5。学习成绩较好与1/2的人数比例综合仅仅1/5。总体来看,文化成绩在较差一下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3/4。究其原因,主要是正常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上课与训练发生冲突;训练任务重,强度大,后备人才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文化学习效率低,注意力很难集中。再就是整个学习氛围不好,后备人才之间形成负面的相互影响, 导致形成恶性循环。

2.2.2 女子竞走运动后备人才家庭收入情况

通过问卷结果发现,后备人才的家庭收入普遍偏低,家庭收入与输送意愿呈反比,高收入家庭普遍期待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而不是在竞技体育上。高收入家庭亦担忧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再者,独生子女的高收入家庭更愿意孩子的生活相对安逸,这也造成了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远离竞技体育[4]。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群体对竞技体育的态度和看法。本研究还发现,训练体制、教练员文化素养、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导致高收入家庭不愿意孩子从事竞技体育的原因。

2.2.3 学校体育对女子竞走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摇篮和人才库,运动员的选拔和输送都来自于学校,竞技体育植根于学校。在国内,大多数学校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游离于竞技体育之外。学校关心的是学生的升学率,而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成绩等似乎并不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分家,这一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2.4 女子竞走运动后备人才在成长中的趋利性

造成山东省女子竞走后备人才失衡的原因很多,其中包含个人、社会、行政管理等多种制约因素。但是,现阶段无论是个人、地方,甚至国家,都显示出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在目前体育的国家机制下,“举国体制”盛行,“奥运争光”优先[4]。具体到省市层面,体育决策部门往往首先确保的是奥运及全运会的优势项目,举一省之力确保优势项目。个人同样如此,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往往更希望参与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甚至联系其它省份,造成人才外流。在经济利益和工作压力面前,很多队员都选择了比较实际的现实问题,对于训练一般采取了避让的措施,造成了人才浪费[5]。

2.3 山东省女子竞走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3.1 竞技体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之一是实现女子竞走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竞技体育自身的创新与改革是其发展的内因和根本。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终极的目标,其需要渐进的、阶段性的目标的实现作为积累。具体到女子竞走项目来说,规模偏小、经费不足、编制不够等问题已经严重的制约了该项目的发展。省相关决策部门应该考虑健全女子竞走项目的管理体制,培养市场管理人才,才能促进我省女子竞走项目的根本发展。

2.3.2 合理调控运动负荷,避免身体和心理疲劳

生理运动负荷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在运动实践中,合理调节运动负荷能使人的体质状况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首先,合理搭配运动负荷,提高机体适应力,训练负荷强度的监控已经成为了体育成绩提高的依托;再者,注重女子竞走运动员的心理情况,作为训练须以产生良好心理效应为主线,以一定的时变性有选择地进行不同强度运动锻炼,以获得良好的心理效应为标准来达到训练的目的[6]。

2.3.3 加强女子竞走运动人力资源的流动调控

尽管我国已经实行了严格的运动员注册及交流制度,但是通顺的人才流动渠道和合理的供求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已经被普遍接受的人才流动形式主要有:租借互换、一次性买断、正常的人员调动、共同培养、协议交流、签约代培和自主择业8种形式[7],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应逐步完善人才的流通渠道,促进人才流动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

2.3.4 加强教育在女子竞走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

如要完善女子竞走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就需要从下列方面细致规划:首先,确立女子竞走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做教育的核心,这是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的基本点和主线[8]。其次,确保发展战略下的女子竞走后备人才整体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不仅要发展体育产业,更要有育人的深层内涵,任何过分强调经济的行为都有可能使后备人才的投入与产出链中断。

3 结论

山东省各地区参加女子竞走训练的后备人才数量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因此女子竞走后备力量不容乐观。基层业余训练力量有待充实加强,运动员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加强。

山东省女子竞走后备人才每年参加比赛的次数太少,不能达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期望值。教练员和后备人才都以自身作为影响训练效果的主体。这就使得在实施训练过程中,容易产生问题。

影响女子竞走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有文化学习、家庭收入情况、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趋利性等。

女子竞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有竞技体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注重女子竞走运动员自身的发展、合理调控运动负荷、注重女子竞走运动员的心理效应、加强教育在女子竞走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与健全女子竞走队的奖励机制。

4 建议

为了扭转山东省女子竞走后备人才逐渐递减的趋势,建议改革女子竞走项目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分配制度与奖励制度,改革省运会赛制、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输送人才奖励机制,加强女子竞走运动人力资源的流动调控,避免人才浪费;培养高素质的运动员,重视竞走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在抓好训练的同时,注重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加强教练员的科研、训练能力,增大训练投入产出比。

[1]虞重干,刘志民.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其人力资源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5-8.

[2]张军波.北京奥运会世界优秀竞走选手的速度变化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6):66-68.

[3]徐向军. 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111-112.

[4]王志刚.论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3,(7):7-9.

[5]田麦久.2020年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定位及可持续发展[J].体育科学,2002,22(3):1-5.

[6]杨再淮,俞继英.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1):1-5.

[7] 陈芳,李琼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3):70-72.

[8] 车保仁.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7.

[9]张国清, 肖光来, 彭雨. 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2008,(3).

[10]华力. 我国优秀青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115-117.

[11]刘伟.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评定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5):83-85.

[12]熊文.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omen walking talents in Shandong

SHI Na1, WANG Yin - heng1, DU Xin - feng2, SHI Ying - qiang3

(1.ShandongAthleticSportsManagementCenter,Jinan250002,Shandong,China; 2.EasternCollege,Shando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Taian271200,China; 3.XintaiAmateurSportsSchool,Tai'an271200,China)

Women walking race has been the predominant ev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bu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declining.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omen walking athletes in Shandong province, it tried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omen walking in Shandong,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or reference for the talented in Shandong province.

walking; woman; Shandong provi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 strategy

2016-08-06

时娜(1981- ),女,山东新泰人,高级教练员,研究方向田径运动训练。

G821

A

1009-9840(2016)05-0045-04

猜你喜欢

后备竞技山东省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山东省即墨市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