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炼油企业迎来发展契机

2016-02-12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开工率炼厂炼油

民营炼油企业迎来发展契机

2016年4月份,原本宁静的青岛港突然热闹起来,一艘艘满载原油的沉重油轮鱼贯而入,导致码头泊位爆棚,港内出现罕见的油驳压港现象。

前来接货的货主主要来自山东地方民营炼厂,他们每天都伫立在码头上焦急等待,由于油轮暴增,接驳管道不够,卸货时间延迟一个月。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山东省青岛和济南海关共进口原油273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8%,超过华南地区稳坐中国原油进口第一大区宝座,其原油进口量占全国原油进口总量30%。其中,青岛港4月份原油进口量升至1025万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环比上升4%,同比上升47%。

对于港内油轮滞留现象,青岛海关解释,主要是因为“三权”(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成品油出口权)放开后,地方炼油企业原油进口量激增造成的。加之地炼多依靠油罐车提油,管输设施尚不完善,导致提油速度缓慢。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国企改革做出顶层设计之后,我国油气领域改革进入快车道。多个重磅改革政策相继出台,其中“三权”放开尤为引人注目。2015年5月,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成为首家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民营地炼企业,每年可以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扼制民营石油“咽喉”的油源问题就此破题。“三权”放开将在量价两方面深度影响成品油市场。最为直观的是,国内总资源量会增长,特别是地炼的资源占比会更多。据测算,地炼开工率若提至6成,成品油产量可能提高2成,新增年产量1000万吨。目前所有符合进口原油使用权条件的地炼达20多家,去年至今已有14家地炼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市场担心,进口主体从原来的5家迅速增加到20多家,可能导致多头对外,损害整体利益。因此,要鼓励获得原油资质的地炼和国企合作,建立进口协调机制,避免多头对外。

截至目前,国内地方炼厂已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总额度达到6781万吨/年,其中山东地方炼厂共计4733万吨/年,且仍有2000万吨/年配额在审批中。这意味着未来国内地方炼厂原油进口量有望达到国内原油进口总量的1/4。随着进口原油陆续到港,国内地炼开工率也开始出现反弹。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统计显示,山东地炼平均开工率已由去年同期的30.12%升至52.89%。

曾经因政策和体制机制上障碍形成的各种“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迅速消融,地方炼油企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猜你喜欢

开工率炼厂炼油
纯碱市场持续高位运行
上半年3114个重点项目带动固投同比增近7%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信息化背景下浅谈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
云南省3年累计安排搬迁资金376亿元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