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绿色发展的实践特征

2016-02-12廖清成刘克纾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绿色发展

□廖清成 刘克纾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03)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绿色发展的实践特征

□廖清成刘克纾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330003)

[摘要]绿色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发展方向的科学揭示、发展道路的开拓创新,不仅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厘清绿色发展的精髓就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脉和各领域科学发展的方向。总结江西绿色发展的实践,可以为分析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与保障条件提供有益借鉴。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推进绿色发展,需要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协同机制、保障机制,在制定绿色规划、培植绿色优势产业、培育绿色文化上下功夫,推动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的树立。

[关键词]绿色发展;国家治理;实践特征

一、绿色发展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实践内涵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绿色”被确立为指导“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理念之一,这是我国实施五年计划编制以来的首次。绿色发展理念内涵丰富、涵盖面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极为深远。只有从思想与实践上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的内涵,在决策中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的特征,才能把绿色发展理念变成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创新。

(一)绿色发展是发展观与生态观、财富观的有机融合

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辩证的生态观。绿色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自然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绿色发展理念,代表一种面向未来的人文精神、价值、文化,也代表一种面向现实的整体追求、目标、状态。深刻理解其宗旨,应遵循唯物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以维系人类与自然和谐为关键、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传统文化基因为底蕴[1]P66、以唯物史观为灵魂[2]P146。通过对资源与环境的现实状况与发展的内生变量考量,我们党确立了符合马克思主义价值规范的发展理念,从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社会“拜物为本”的发展动机,到树立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从“绝不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到绿色发展治国理念的提出,把生态与发展关系的科学诠释和辩证认识,深化推进到了当代人类社会的前沿。

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均衡的财富观。全面小康需要通过物质财富提升经济发展实力。但财富增长和积累是建立在自然法则和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3]P21,发展不仅包括财富总量的增长,也包括财富结构的优化。[4]P8-10作为第二代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发展观[5]P15,核心要义就是以保护自然财富为基础,实现劳动财富、自然财富、人文财富的均衡发展。国内外一些地方粗放式发展导致的悲剧告诫我们,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巨大的财富,也是拿钱买不来的财富。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明确贫穷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全面小康,生态退化的生活富裕也不是全面小康。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需要高度重视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财富价值观念,均衡协调好“生存”与“生态”、“温饱”与“环保”,将绿色资源开发好,使生态资源成为科学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成为产业转型、财富增长的源泉,释放出更多的“生态红利”。

(二)绿色发展是协调、平衡人类发展矛盾的必然选择

从文明发展史来看,绿色发展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形态,追求人类生活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源自欧洲的工业革命终结了人与自然延续了1万多年的“农耕平衡”,将人类与地球带入了“物质创造”的新阶段,200多年来人口的数量和活动范围、控制能力都在急剧扩张。数据显示,公元2001年的世界经济总量是1820年的53倍,仅2000年的新增产值就超过1900年总量的2倍。[6]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脆弱,各类天然资源的无节制获取、各种人造废物的无控制倾泻,严重威胁着复杂而微妙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结构,并最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究其根源,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发展认识是以工业技术革命为依托,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础,以物质财富的增加为目标,强调资本的高投入、能源和初级产品的高消耗以及不加限制的高消费,形成了增长至上的发展观和GDP崇拜,这种发展观将导致经济增长逼近和超越生态承载边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2年在《全球环境展望》中指出,全球的消费和生产势头正处于一个重要的临界点,以现有的状态持续下去必定最终超出质变的阈值,地球的环境机能或许将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7]P89这是对全人类的发展方式、生存方式清晰的一记警钟。

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严峻生态形势下,绿色发展不仅是对经济发展可持续的必然选择,也是平衡经济转型与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类文明持续繁荣的必然要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必将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绿色生活必将成为社会公众的主动选择。

(三)绿色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战略

现代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协调、动态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8]P6治理的根本是一系列的价值、政策和制度[9],通过它凝聚社会共识,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平、公正与秩序化。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前文所述,实施绿色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关系全体人民的健康利益,社会公众关注度极高,绿色发展理念的社会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培育公民意识,破除权力崇拜,树立尊重公民权利的观念,促进公共服务量、质提升。党的十八大把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的主要方式,“十二五”时期的大变革大发展为产业的绿色转型摸索了经验,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绿色化”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发展的核心理念。谋划绿色变革,既是紧迫的战略,更成为现实的行动。因此,推进绿色发展对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当涉及到发展压力,或是对发展有影响时,仍然有不少领导干部心中都是想着环境怎样要为发展让路。从某种角度上看,在一些地方,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看似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冲突,一些领导干部也在“错位政绩观”的支配下愈行愈远,有的把人民利益与可持续发展抛在了脑后,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的是出了问题后,才去想方设法治理保护环境,但“亡羊补牢”式的应付,投入大收效慢,甚至引发新的社会问题。绿色发展理念的逐步确立,科学地化解了这类困局。2015年1月实施的新《环保法》,以强有力的法制形式,对不符合绿色发展的行为给出了严肃的治理依据。2015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盯住了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以制度化的约束让处于引领发展与保护生态“交汇点”上的领导干部,形成“绿色政绩思维”,摒弃向环境伸手的短视思想。这些制度的顶层设计,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部署。

二、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绿色发展意味着事关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低碳循环产业、农业发展、生态安全、自然岸线等生态文明建设格局,都需要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破题。

江西省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力实施“山江湖”工程,拉开了新时期全省生态建设大幕。21世纪初,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强调“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创了在具有生态优势的区域里发展生态经济的典型范例,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2013年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把“绿色崛起”纳入十六字工作方针,上升为全省重大发展战略。2014年,国家批复江西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5年初,习近平提出了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的重要要求。新时期以来,江西的发展战略、决策部署、措施落实,都紧紧依托于优良的“绿色”资源,坚持“绿色崛起”的方向,树立“富裕和谐秀美”的目标,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后发赶超新路。

(一)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绿色产业体系

绿色发展的重点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增强产业聚合效应的重要手段,是支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经济增长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最终能推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新时期,江西省着力调整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一方面,在第一产业上,提高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的比例,打造和巩固绿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不断提高江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另一方面,在第二产业上,“绿化”传统产业,制定促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方案,在专项规划、财税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等方面,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和绿色示范建设,促进工业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发展。同时,在第三产业上,鼓励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生态旅游和金融保险、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7.9∶47.3∶34.8,调整为2014年的10.7∶53.4∶35.9。

(二)培育新兴增长点,强化绿色发展基础

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江西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再制造、资源回收利用等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坚持绿色生产,丰富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工业品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部署建设南昌光谷,加快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汽车、大飞机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9.8%,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36.5%,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分别增长23.3%、37.1%。2013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77.1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6.1%,拉动全省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5.8%。江西经济整体发展也呈现出多年未有的良好态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人均GDP2014年达到5000美元;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指标均突破1.5万亿元,GDP增速列全国第七位;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继续跃升至全国第五位。

(三)推进国家战略,巩固绿色生态优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在江西的全面推进实施,既向世界证明了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也向江西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基础,江西省着力构建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绿色崛起”战略目标的推进,明确了在制定绿色规划的基础上,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绿色工程、打造绿色品牌、培育绿色文化等五项战略任务。通过坚守生态底线、厚植生态优势的长期建设投入,2014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承载了江西全省60%的经济总量,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1%,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9%,设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十三五”时期,江西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面临加快发展与绿色崛起的双重任务,绿色发展已成为凝聚各方动力的先发优势。作为欠发达省份,遵循好、贯彻好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寻绿色发展的有利机制,不断完善绿色发展的保障措施,是江西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三、在现代化治理视域下把握绿色发展实践特征

当前,我国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的发展态势需要新的治理思路和机制。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确立,使地方政府在应对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生态保护日益严峻的局面时,对科学把握绿色发展的实践特征有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一)绿色发展需要有指标科学的评价机制

判断某一个区域的绿色发展成功与否应该有可观察可量化的科学评价机制。联合国2005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括为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这一功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和应对自然灾害提供重要的资源和保障条件。[10]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随着劳动财富的增长而保值、增值,由被动的生态治理到主动的生态修复,最终实现生态盈余[3]P22。据Costanza等人测算,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年度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值为33万亿美元,大大超过同期全球国民生产总值(28万亿美元)[11]P253-260。根据这一理论,现在的趋势则是全球经济价值总量不断增长,而生态服务价值却随着生态系统中海洋、森林、耕地等资源的退化、恶化而不断缩水。提出“绿色经济”概念的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指出,“有害环境和耗竭资源的活动代价”应该纳入国家经济平衡表[12]P1。上世纪末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绿色发展的评测指标进行多方面的研究。201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发布了首个《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提出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包括三类指标:经济增长绿化度,该类指标显示社会生产对资源消耗和环境的影响程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该指标说明地区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载的潜力;政府支持度,该指标反映的是政府组织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力度与水平。课题组通过数据模型,对各省的绿色发展水平做出了计算和比较。同年,中国科学院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发展报告》,报告认为,中国要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有序地通过三大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2014年,江苏吴中发布首份区域性的《绿色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对绿色经济、社会、生态、保障和评价等5大类36项指标量化,对区域内绿色“达标率”进行评估。

借鉴国内外对绿色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绿色发展要有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氛围,必须创新评价体系,绿色能源发展、生态补偿都需要价值评价作支撑,绿色税收、绿色贸易、绿色财政、绿色信贷等政策也需要标准创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才能维护好生态功能秩序,促进绿色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把环保指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和项目,纳入相关综合指标,形成完整的科学化、制度化、长效化的绿色发展考核体系。

下一步要研究怎样建立新标准、怎样将生态文明和绿色绩效纳入考核指标。分析绿色发展丰富的内涵,将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绿色文化等内在价值以合适的方式量化出来,融入其他的生态建设之中。新标准确立后,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新的标准确立发展模式,并进行评价监督。

(二)绿色发展需要有系统推进的协同机制

布局绿色发展,必须要增强发展的系统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复杂系统工程,绿色发展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所有的生产、生活、市场主体都要基于维护共同的生态利益加快调整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的树立。

推进绿色发展,必须要构筑协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经济发展绿色化,培育壮大生态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支撑。正如江西省打造生态经济发展试验区的经验,立足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绿色区域品牌、建立绿色创新体系和完善绿色政府服务等方面,加快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和绿色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业两大综合性产业。在绿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必须要用前瞻性思维去打造更加绿色的产业链,通过互联网聚集资源,推动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规划绿色发展,必须要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绿色化”水平。绿色发展的道路是立足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全面生态化。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增强生态产品供给,提高生态服务能力,切实完善绿色发展规划,强化绿色投入,突出绿色政绩考核,统筹推进污染综合治理,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完善环保执法监管体系,把绿色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方方面面,形成绿色发展的系统协同机制。

(三)绿色发展需要有切实高效的保障机制

首先要强化权力责任,促进公共资源为绿色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探索从立法角度保障和促进绿色生态发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及时就绿色生态发展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决议决定,各级人大代表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监督的职责使命,为绿色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政府执法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监管力度,实行严格合理的耕地保护、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司法机关要立足司法职能,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相关机制,完善生态和环境保护非诉案件强制执行机制,依法追究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周期长见效慢,难以一蹴而就的生态建设,各类公共部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以更多心血付出去推动绿色发展。

其次要培育生态文化,激发社会各阶层的绿色参与。绿色发展本质上是人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成果为社会成员共同享有,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更为紧密的结合,汇聚保障生态文明、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合力。政府主导的绿色改革和制度创新,要在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基础上,强化社会认同,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企业和科研机构要提高绿色创新能力,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保护生态环境的群众影响力,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社会风尚。舆论媒体应当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绿色文化、生态理念的普及,唤起公众的绿色认知,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等要求转化为社会成员的内在诉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众素质,引导文明养成。

[参考文献]

[1]张治忠.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价值维度[J].求索,2014(12).

[2]王玲玲,张艳国.“绿色发展”内涵探微[J].社会主义研究,2012(5).

[3]杨多贵,高飞鹏.“绿色”发展道路的理论解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5).

[4]李海舰,原磊.三大财富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2).

[5]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

[6]安格斯·麦迪逊著,伍晓鹰等译.世界经济千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赵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京发布全球环境展望第五版[J].WTO经济导刊,2012(7).

[8]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1).

[9]游祥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之维[EB/OL].光明网理论频道,2016-3-5.

[10]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Synthesis [M].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2005.

[11]Robet Costanza,Ralph D' Arge,Rudolfde Groot,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 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Nature,1997,387(6630).

[12]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全球格局变化中的中国绿色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廖才茂)

The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LIAO Qing-chengLIU Ke-shu

(PartySchooloftheCPCJiangxiCommittee,Nanchang,Jiangxi330003,China)

Abstract:Green development is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law of human society,the scientific disclosure of development direction,the exploration and creation of development path,not only being an important guide for the current and futur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but also has a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entire world.Once we clarify the essence of green development,we grasp the main threa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ilding and the direction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all fields.To sum up the path of Jiangxi’s green rise can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s for analyzing the driving dynamics and guarantee conditions for green development.To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we need to set up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collaboration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mechanism,make efforts in working out green planning,supporting green advantageous industries,and cultivating green culture,and help to establish the views on green government performance,green production and green consumption.

Key words:green development;state governance;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收稿日期]2016-04-26

[作者简介]廖清成(1964—),男,江西龙南人,经济学博士,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及社会发展理论。刘克纾(1976-),男,江西丰城人,产业经济学硕士,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研究生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地方发展与政府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5)规划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层协调民主运行机制研究》(15zz0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6)03-0110-06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绿色发展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