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特色探析

2016-02-12溥德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四个全面

溥德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特色探析

溥德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云南昆明650111)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在形成上具有客观现实性,内容上具有科学性,结构上具有系统性,发展上具有开放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客观规律的解释,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内涵,赋予了新特征,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理论。

关键词:“四个全面”;科学内涵;理论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历史、现实、未来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引领推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客观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有着客观的理论基础、客观的现实依据和客观的价值诉求。

(一)客观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我国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题,也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的执政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怎样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重大发展的理念,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新的论断,内容丰富,精辟深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新时代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成果,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新阶段的表现和具体化。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有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党的十八大刚开完,习近平总书记就论述全面小康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问题,全面小康需要全面从严治党的保证。一年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又集中思考、论述全面小康与全面改革的关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前后,又集中思考、论述全面法治与全面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三者的关系。三、四中全会主题是总体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展开。中纪委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关系及其逻辑就基本形成了。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写入全会公报,说明这已经形成共识,成为全党统一的意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客观规律的解释,也是科学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由此可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的。

(二)客观的现实依据

理论是现实的反映,实践是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源于中国实践,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为进一步解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解决国家制度现代化问题提出来的”。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要求以及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过程中提出来的,是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面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方面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样,就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提出和重申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个全面”明确扩展为“两个全面”。

2.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障。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

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任伊始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强调要从严治党,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2014年12 月14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至此,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写入全会公报。

概括地说,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推进和实践是提出和形成“四个全面”这一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客观依据。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上的推进,没有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铺垫,就不会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面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因应治国理政时代使命的战略布局,是破解治国理政时代难题的战略布局,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2]习近平总书记说,“四个全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逐步提出和形成的,其实就是讲“四个全面”的客观依据。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追求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新一届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曾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坚持在民生改善中实现政府新定位,在经济发展中确立民生新地位,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首要原则,进一步强调,发展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共享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社会保障、教育和健康等,都是使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些理念和目标,《建议》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部署,如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等。这些重大部署,始终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以实现民族最高利益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科学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深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坚持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用实践的观点、辩证的方法和群众的立场观察和分析问题。

(一)坚持矛盾分析法,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坚持矛盾分析法,是对我国社会各种矛盾深刻分析和研判的结果。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致力于使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探索和实践,是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科学总结。”[4]也就是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确立了新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

(二)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为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质上就是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认识和把握了如何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规律。实现“一个战略目标”,离不开“三大战略举措”,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由全面深化改革来提供动力、激发活力,必须由全面依法治国来提供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必须由全面从严治党来提供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作风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客观上都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它是中国初步“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领域进入了全面创新、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具体方略。这些方略,有效地支撑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框架体系和整体思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涵。

(三)坚持系统论思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和基础工程;全面深化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活力之源;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破解“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的关键举措。“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5]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构的系统性

理论是一个系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性,也必然体现为其本身的系统性。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艰巨繁重的工程。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联系发展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认识论、方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始终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作为实践活动和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即是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或基本方法。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研究中心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部理论和实践围绕的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以研究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展开。第一,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展开,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第二,紧紧围绕现代化的基本共性,进一步突出和丰富了现代化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主线。第三,紧紧围绕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的开放性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开放性是每一种真理理论所必然包含的内在特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历史、现实、未来的三重指向,不仅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且是当前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更是面向未来的长远规划,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7]

(一)从时间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理论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永远没有完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其理论内容是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时代在变,我国改革开放在深化,而“四个全面”战略任务的全面完成,需要经历若干个不同发展阶段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二)从空间上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不断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战略

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洞悉世界大势,紧跟时代潮流。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正是在总结新时代条件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和广泛吸收借鉴全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同年3月,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进程,我们和世界各国的关系将愈来愈密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开放性特征也将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

综上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新理论:它在形成上具有客观现实性,内容上具有科学性,结构上具有系统性,发展上具有开放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特征,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理论,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参考文献:

[1]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2]李君如.“四个全面”与治国理政[N].学习时报,2015-10-19.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2-25.

[4][7]杜飞进.“四个全面”: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高度凝练[N].光明日报,2016-02-14.

[5]人民日报评论员.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5.

[6]黄坤明.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J].求是,2015(12).

责任编辑:许如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6)01-0076-04

收稿日期:2015-12-19

作者简介:溥德书(1964-),男,云南通海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四个全面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基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探讨远志散“益气化痰开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科学内涵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关键在于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和发展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美丽宁波”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