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鸡走狗胜读书?

2016-02-11汪金友

杂文月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走狗赵佶斗鸡

汪金友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都感觉不舒服:斗鸡走狗,玩物丧志,怎么能够胜过读书?但冷静一想,就会发现,从古至今,通过斗鸡走狗而飞黄腾达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书没有别人读的好,而得到的财富、荣誉乃至权力,却比一般读书人多得多。

前几天参观河南南阳的汉画馆,发现那里有一幅精美的“走狗图”。讲解员说,走狗是一种经过训练,专门用来打猎的狗。它跑起来的时候,身体一纵,就像一条直线,速度特别快。因为这种狗善战而且听话,所以后来人们就把一些趋炎附势的人,称为“走狗”。

至于斗鸡,大家都知道,就是把两只性情凶猛的公鸡放在一起,让他们愤怒而激烈地互相啄咬,直到有一只雞败退,才算罢休。在南阳的汉画馆里,也有几幅“斗鸡图”,说明在那个时候,斗鸡已经风行。

让我警醒的,不是“走狗图”,也不是“斗鸡图”,而是讲解员就此讲的一句民谣——她说,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这样的说法:“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

这个故事,来源于唐代的《东城老父传》,讲有个叫贾昌的人,因为善于驯养斗鸡,深得唐玄宗的宠信,在13岁时,就被封为高官,荣华富贵,享用不尽。所以时人歌咏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杜甫和李白,对此也都有描述。杜甫《斗鸡》诗云:“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李白《古风》诗云:“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于虹霓,行人皆怵惕。”

《水浒传》中的高俅,也是因为玩得好而飞黄腾达。一开始,他只是苏轼的书童,后来又给小王太尉当差。有一次,王诜派他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时,碰巧端王赵佶正在园中踢毬,于是高俅便大胆地露了一手,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从此,高俅就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很快扶摇直上。

看了贾昌和高俅的升迁经历,不免令人愤懑不已。唐朝的李白、杜甫上不去,宋朝的宋江、吴用上不去,为什么贾昌、高俅这些鸡鸣狗盗之辈,就能够平步青云,位居人臣?如果任凭这种人得以横行,那今后还会有人愿意刻苦读书吗?

但转念一想,会斗鸡,会踢毬,不也是一种能力吗?世界之大,无奇不需。既需要写文章的人,也需要搞文艺的人;既需要写书画的人,也需要玩杂耍的人;既需要当教授的人,也需要当球员的人;既需要跑得快的人,也需要跳得高的人;既需要会厨艺的人,也需要看大门的人。关键是要有选人擢才的公平公正体制,为有一技之长者提供“才堪大用”的规范机制,而不能是权力者凭一己好恶任性拔擢。靠任性的权力拔擢人才,拔擢的多只是投权力所好的奸佞之徒,最终是坏了读书(学习)以经世致用的圣贤之道。

人间正道是沧桑。斗鸡走狗胜读书,以致平步青云,位居人臣,那这个社会最终也只能变成一个斗鸡走狗的社会。

【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走狗赵佶斗鸡
赵佶画《瑞鹤图》后15年,北宋大厦将倾……
原来“再接再厉”说的是斗鸡
名画遗珍
“走狗”原是中性词
“走狗”原是中性词
鸡年娱乐话斗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