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路径研究

2016-02-11郭孔生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工组织生活党组织

郭孔生,李 婧

(1.暨南大学 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632;2.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基础部,广东 广州 510925)

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路径研究

郭孔生1,李婧2

(1.暨南大学 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632;2.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基础部,广东 广州 510925)

要求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是我们党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是党组织对每一个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渠道,也是党组织全面促进每个党员最大限度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是实现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做到“五个紧密结合”:一是紧密结合中国梦的贯彻落实,二是紧密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三是紧密结合大学精神与文化创新,四是紧密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五是紧密结合教学与科研活动。

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路径

一、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是党的一项制度

1.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制度。《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八条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1]。”要求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是我们党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是党组织对每一个党员加强教育、管理、监督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渠道,也是党组织全面促进每个党员最大限度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手段。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强制性、稳定性、长期性和连续性。

2.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路径研究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长期以来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对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做贡献。高职院校的教工党支部是我们党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组织中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性力量,是院校党委工作的延伸和支撑,承担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任务,在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路径研究,不但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新时期做好高职院校教工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更是确保高职院校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抓手。这项研究将有利于充实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性和实效性的理论建设内容,有利于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教工党员自觉增强党员意识,明确党员标准,牢记光荣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发展趋势看,其研究成果将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党的组织活动由行政命令型走向指导服务型,由单向走向互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室内走向室外,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强调共性走向既注重共性又尊重个性。

二、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研究思路

1.概念内涵。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主要内涵是指每个党员必须依托自己所在的党支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学习交流、解放思想、研究问题、介绍经验、总结教训以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教学、科研、思想文化创新等活动,其主要目的是统一、强化党员的思想意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职工党支部生活应不断丰富形式,拓展内涵,注入时代元素,提升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号召力。除了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更要创造性地将服务教学、科研、思想文化创新等融入进来,更要通过多样、生动、实效的组织生活,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切忌空谈、走过场,甚至走向娱乐化、庸俗化。

2.研究现状。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几大数据平台的资料显示,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的论文已有不少。比如熊淑萍的《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陈志峰的《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问题研究》,以及蔡文德等人的《创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生活模式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成果虽然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党员组织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党员因为对组织生活的认识存在偏差,所以参与的热情不高;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组织生活缺乏规范,随意性较大,没有一个评判标准等,并在创新性与实效性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对创新党组织生活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这些论文研究的内容,均局限于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党小组会、党员发展、党课、主题党日等基层党支部所开展的组织生活最基本的党务活动形式。

3.五大基本路径的提出。高职院校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创新是实现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也应该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做到与时俱进。融合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的科技产品来研究高职院校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多样性,既能充分发挥党员的自身优势和服务意识,又可以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和实践高等教育改革。因此,我们根据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五大基本路径。这五大路径是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载体,它不但使党员的组织生活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衔接起来、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而且与大学精神、学校的发展目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结合起来。

三、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五大基本路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样肩负着立德树人、传承创新中华文化、促进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光荣使命。为此,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生活应紧紧围绕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展开。

1.与中国梦的贯彻落实紧密结合。从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到中国梦研究的兴起,反映了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及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高度重视。中国梦不但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梦,而且是炎黄子孙的个人梦,是集体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统一。“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3]。高职院校教工党员必须深入领会中国梦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全面凝聚中国梦中所揭示的中国力量。“伟大祖国”“伟大时代”为当今每个中国人民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切实的机遇、条件和保障,而无数中国人民个人梦想的凝聚,必将形成强大的人民梦,并从整体上构筑为坚实的国家梦、民族梦、文化梦、和平梦、富强梦、幸福梦。中国梦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4]。爱国主义永远都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因素,近代以来每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非常时刻,挽救中国于危难之际的就是中华儿女凝聚于心中、流淌在血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不断地前进与发展,所依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精神。中国梦中所揭示的中国力量,就是全国人民达成共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强大力量。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的创新必须紧密结合中国梦的贯彻落实。只有让每个教工党员深入学习中国梦的内涵,深入领会中国梦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才能全面凝聚中国梦中所揭示的中国力量。

2.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根基血脉,无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梦、民族梦、文化梦,还是中华文化全面振兴的富强梦、和平梦、幸福梦、和谐梦,如果失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在中国梦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必须紧密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只有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深入挖掘蕴含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光辉思想、高尚品质,进而在组织生活中切实加强教工党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才能夯实教工党支部党员的厚重根基,才能全面激活这股实现中国梦至为重要的力量。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不但蕴涵着“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积极入世的立身哲学,而且蕴涵着“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6]这些非常可贵的处世准则。数千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高尚品质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中华五千年伟大光辉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就没有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就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就没有厚德载物的深沉思想,更没有贵和尚中、善解能容的博大胸怀。

3.与大学精神和文化创新紧密结合。大学文化其实是一所大学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模式、校风学风等多方面的精神综合体,既有对学校传统的积淀性,又有对时代发展的现实性。大学文化的本质其实就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大学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大学精神。大学的成功源于理念与价值,即源于大学精神。现代大学精神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810年的柏林大学。当代德国学者将柏林大学的精神概括为代表了德意志大学的精神传统,熔铸了德意志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黑格尔担任柏林大学校长时对柏林大学精神的一大贡献就是把大学精神与个体精神、民族精神三位一体同步进行建构。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而大学精神却相对缺失的今天,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精神与文化创新。在强调技术教育的同时,应该准确领会大学精神,关注人文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工党员有责任重拾失落的中华大学精神传统,全心守望“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同时,努力注入新时代的精神元素,以彰显大学精神的文化魅力,努力提升人性、教化社会、泽被人类,让现代的高等职业教育达到人格养成、学术发展、文化进步的目的。为此,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只有与大学精神和文化创新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创新党建文化,更好地创新组织生活的方式;只有把党建文化、组织生活的元素植根于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土壤之中,基层党组织才能更有活力、更有战斗力,党组织与时代的联系、与群众的联系、与学生的联系才会更紧密。

4.与学院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学院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关系到学校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师生员工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目前蓬勃发展的高职院校正面临着如何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更好地培养既具有人文素养又具有科学素质,既有道德素养又有技能护身,适合时代需要的“德艺双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各高职院校均根据自身占有资源和具备的优势各自制定有具体的战略目标、行动计划及实施纲要,而作为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创新工作也应该围绕学院的战略目标制定创新性的组织生活方式。因而,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有必要同学院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如果能够紧紧把握高职院校的时代使命和神圣职责,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把组织生活创新融入学院的办学目标之中,就可以推动学院更好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高职院校的战略目标及其各项重要举措也是教工党支部党组织生活创新的源泉和基础。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与学院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不但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而且让党员在组织生活中获得了更多的神圣感与责任感。

5.与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三章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系级单位党组织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本单位行政领导班子和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7]。所以,高职院校党组织生活创新最重要的一个路径就是要围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这是党的建设与党组织生活总目标的客观要求。把高职院校党组织生活创新活动融入教学科研活动之中,坚持科学发展与服务群众的方针,把组织生活创新活动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之中是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要不断深化组织生活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榜样性,更好地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基础性作用与战斗堡垒作用。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与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就是让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有更密切的关系,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有更密切的关系,只有这样,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与内容才能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接地气。

[1]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

[2]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EB/OL].http://news.qq. com/a/20121129/001774,htm,2012-11-29/2016-04-06.

[3][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 cn/n/2013/0318/c64094-20819130.html,2013-03 -18/2016-04-06.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7.

[6]肖群忠.仁义信和民本大同——中华核心价值“新六德”论[J].道德与文明,2014,(5).

[7]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Z].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7.

[责任编辑游玉华]

D263.4

A

1671-6701(2016)03-0031-04

2016-04-26

2015年度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立项课题(编号2015MBYB35)阶段性成果

郭孔生(1975—),男,广西岑溪人,硕士,暨南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讲师;李婧(1985—),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

猜你喜欢

教工组织生活党组织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