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呵护祖国花朵 夕阳温暖人心

2016-02-11文丨陈玉兰

遵义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遵义市关工委

文丨 记者 陈玉兰

呵护祖国花朵 夕阳温暖人心

文丨 记者 陈玉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长期以来,正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各级关工委和众多“五老”们,用爱与责任精心呵护着万千青少年,倾心立德树人,帮助下一代健康成长,传递着夕阳余热。

说起关工委,不少人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然而,这样的人可曾真正了解关工委?可曾知道遵义市关工委及各级关工委组织在遵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引领着很多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代表的“五老”,无私奉献于青少年的故事?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长期以来,正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各级关工委和众多“五老”们,用爱与责任精心呵护着万千青少年,倾心立德树人,帮助下一代健康成长,传递着夕阳余热。

润物细无声

2015年春,刚开学,在遵义市文化小学“道德讲堂”里,遵义市文化学者曾祥铣先生给170多名学生宣讲“我的学校、我的城”,“文化小学的前身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时的遵义高等小学堂,是遵义许多重大历史事发地之一……”短短1小时,曾老师把文化小学得天独厚的校史与遵义历史变革相结合,为学生们宣讲了学校的百年历史、优秀传统以及长征时期珍贵的红色记忆,启迪学生传承红色精神,为学校、家乡、祖国而好好学习,增长本领,为实现“中国梦”、“两个百年”梦而努力读书。曾老师声如洪钟,双目炯炯有神,富有激情,慷慨激昂的宣讲,深入浅出,极具感染力、号召力,讲堂里不时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是2015年遵义市关工委年度主题教育宣讲活动的首场讲座。多年来,为促进青少年心灵的健康发育,遵义市关工委开展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的系列主题教育宣讲活动,结合遵义地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走进大中小学校开展宣讲,如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广大青少年的心田。

遵义市关工委宣讲团组织了很多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领域,有长期致力于遵义历史文化研究的老学者,有研究长征文化、党史研究的老专家,有大学退休教授、中小学退休教师,还有长期从事德育工作的退休老干部。他们不仅熟悉遵义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对遵义有代表性的地方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还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能够融合贯通地引导青少年。各主讲老师坚持以遵义历史文化为纲,结合当前教育主题和当地历史文化,精心准备。宣讲中,他们都很讲究形式,对中小学生的宣讲,以讲故事为主,让他们在听故事中得到启迪。对大学生宣讲,则以故事结合理论,让学生坐得住,爱听。无论任何讲座,宣讲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每次宣讲中,学生们争先抢答问题,气氛活跃热烈。如在结合“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中国梦·我的梦”主题宣讲活动中,主讲老师引用红军长征在遵义3个月的这段历史,为中小学生讲述红军抢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会议等故事,用遵义精神、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启迪青少年,让青少年接受了一场场革命传统教育、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祖国好·家乡美”、“五心教育”主题宣讲中,主讲人用“汉三贤”、“宋二冉”申祐三壮举、“清三儒”、讨逆先锋蔡光举、“五四”健将谢绍敏、浙大文军西征等遵义故事,向学生宣讲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一个个接地气的本土故事,在一颗颗稚嫩的心湖中激起涟漪。

多年来,每年遵义市关工委主题宣讲的开讲课都是市关工委宣讲团团长曾祥铣先生的“固定作业”。年近八旬的曾祥铣先生长期忙于文化事务,可是每逢有宣讲活动时,他的所有事务都会为宣讲让路。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文化发展的曾老师说,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做点事,我感到很快乐。

宣讲团主力成员,遵义红色旅游专家黄先荣先生,在退休后长期忙于红色文化研究和写作,尽管繁忙,黄先生每年都会腾出时间,为遵义市青少年宣讲多场。在红色文化研究领域,黄先荣的红色文化宣讲被称为长征文化普及版,为各种层面的听者所喜欢。在走进校园的宣讲中,黄先荣坚持通俗易懂,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寓于一个个长征故事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刚过去的4月,在娄山关脚下的红军小学,黄先荣为196名师生讲红军故事。这是黄先生首次为小学生宣讲,为激发孩子们互动,宣讲中时而插穿提问,孩子们即便回答不对,黄先荣都给与鼓励,亲切的话语、慈祥的笑容,打消了孩子们的拘谨胆怯,现场气氛逐渐热烈,最终圆满结束宣讲。黄先荣说,教育好青少年是全社会的大事,每个人都该尽一份力。

为了搞好宣讲活动,市关工委还广泛开展调研,经过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对宣讲内容的需求,还组织宣讲成员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展调研,让大家写出的宣讲材料更贴近学生。此外,市关工委还为来遵参观的外地大学生暑期实践团、本地大中专院校的党员团员举办长征文化专题讲座、党史讲座、十八大精神专题讲座等,还专为进城务工子弟、新雨学校(工读学校)的学生举办道德教育讲座。多样化的讲座,点面结合,有的放矢,实效明显。一组有关宣讲场次和受教育者的数据足以佐证:2011年,538场,30余万人;2012年,987场,48.7万;2013年,1222场,47万人;2014年,892场,44万人;2015年,1063场,44.7人。

曾祥铣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一场场宣讲中,日积月累、每日每次的收获,细微到难以察觉,但汇流成海、积土成山的伟业的确在进行。润物细无声,孩子们的心灵在不知觉中得到滋润和陶冶。

从2009年开始,历经多年的主题宣讲已成遵义市关工委的活动品牌,为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贡献。2016年4月,遵义市关工委受邀参加在山东淄博召开的全国党史国史教育经验交流座谈会(中国关工委主办),做了书面经验交流。

挽救失足青少年

2010年深秋的一天,汇川区法院,审判庭里,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正在审理中,其余三被告都表示认罪,唯有被告人张某一脸玩世不恭,面对讯问不是避重就轻就是说记不得了。一位名为冉吉祥的老者主动向审判长提出建议,要对张某进行教育。他与张某交谈其学校、家庭生活。当得知从小就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八旬老奶奶在自己被抓捕后,一直茶饭不思、夜不成寐时,张某先是一惊,继而迅速掩饰自己的不安。冉吉祥及时抓住他微妙的感情变化,教育他,要想早日回到奶奶身边,只有面对现实,认罪服法……张某听着,忽然向坐在庭审席边的父母跪下,泪流满面地忏悔……此案的审理因“五老”人民陪审员冉吉祥而发生转变……

“五老”人民陪审员制始于2005年。进入新世纪,为搭建为失足青少年办实事的工作平台,遵义市关工委会同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聘请关工委老同志为少年法庭陪审员的通知》(遵中法[2005]46号),此后在全市各级关工委中选聘部分德高望重,身体较好,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并愿意从事陪审工作的“五老”为人民陪审员,他们中有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他们富有社会生活经验,工作中讲究方式方法。多年来,全市229名“五老”人民陪审员,通过参与对未成年被告的审判,利用法律知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协助法庭对未成年人被告进行教育感化,对庭审提出判决建议,庭后对失足青少年进行跟踪帮教。

2015年全市“五老”人民陪审员共参与陪审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532件。同时,他们还向相关部门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参与法制宣传,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法律效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红花岗区关工委“五老”人民陪审员还积极促进区法院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让青少年学生零距离感受庭审程序,体验法律的威严,模拟法庭被全程录像,制成光碟后在全区各校播放,以扩大教育面,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在长期的陪审工作中,一批优秀“五老”人民陪审员获得了市县两级法院的表彰,冉吉祥至今共计陪审未成年案70多件,多年被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全市优秀人民陪审员”,在2013年全省“五老”人民陪审员工作座谈会上,他还作了交流发言。红花岗区人民陪审员刘宁、汇川区关工委原主任林敏捷还受到省高院的好评。

采访“五老”人民陪审员冉吉祥和刘宁时,两位老人都由衷表达了身为“五老”人民陪审员的强烈使命感和快乐感,表示要将这项工作进行到跑不动为止。冉吉祥还说,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心,我感到自己的存在还有价值,由此很欣慰。

莫道桑榆晚

在红花岗区舟水桥镇隆社区,每天下午4:30,70岁的钛厂退休老干部林建辉老人总会到社区的“四点半学校”去,为这里的几十名孩子辅导功课。“四点半学校”设在社区的一间活动室里,这里有桌椅,有黑板,有图书。每天下午放学后,家在本社区的一些孩子都会从学校来到这里,做功课,等待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孩子多,需要人照管,林建辉老人就为孩子们辅导作业,维护活动室的纪律。低年级的孩子,林大伯还会陪他们玩,给他们讲故事。每天,等所有的孩子都回家了,林大伯才慢悠悠回家。老人他说,每天陪伴孩子的快乐,让自己有了精神寄托,小有成就感。

在我市各社区,这样的“四点半学校”有很多。镇隆社区负责人说,这项由全市各社区关工委配合有关部门创建的民心工程,有效解决了学生四点半放学后无人管理的问题,为不少家庭分忧解难,深受广大家庭的欢迎,也深得社会好评。遵义市关工委办公室负责人则介绍说,这项民心工程,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结合,充分发挥了“五老”的作用,由他们担任四点半学校的辅导员,辅导孩子们学习,开展文娱活动,有效发挥了社会教育作用。

目前全市已建“四点半学校”107个,入学学生2323人(其中农民子女1013人),“五老”辅导员237人。“四点半学校”在社区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五老”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逐年有所提高,正逐步由“盆景”向“花园”发展。

为了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遵义市关工委还积极配合遵义市妇联、遵义市文明办、遵义市教育局,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创建社区家长学校,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市关工委参与创建各类家长学校142个,全年配合社区(村、学校)家长学校举办讲座860期,参加听课的家长达12万人。在镇隆社区,经常到家长学校听课的一位家长吴大会说,多亏了家长学校,我们这些文化不高的家长,在家长学校里学到不少家庭教育知识,懂得了教育孩子要多欣赏多鼓励少批评打击。在家长学校,家长之间互相认识,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是好事。镇隆社区的郑燕书记也说,本社区的外来务工家庭多,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都力不从心,所以家长学校的开办更显重要性。每学期开学前和放假前,社区都要开家长学校,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很受大家欢迎。

此外,多年来,遵义市关工委还在全市推广“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新三好”青少年评选活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以实现1+1+1>3的社会效果。截至2016年初,全市关工委共表彰9188名“新三好”青少年。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广大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习惯养成明显提高了,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反响一致良好。

最美不过夕阳红。为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多年来,在遵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遵义市关工委及各级关工委组织已从一芽新绿成长为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众多青春不老的“五老”团结在遵义市关工委的旗帜下,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岗位上,继续传递着光和热。

猜你喜欢

人民陪审员遵义市关工委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对人民陪审员法开展执法检查
人民陪审员制度问题研究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发布
关工委为我圆了老有所为梦——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而作
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