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惠聚”活动对伊犁州直精准扶贫工作的作用研究

2016-02-11吴文娟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访惠聚访惠伊犁州

吴文娟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访惠聚”活动对伊犁州直精准扶贫工作的作用研究

吴文娟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内容提要]“访惠聚”活动自开展以来,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基层工作作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以“访惠聚”活动为平台,走访入户为精准识别贫困户提供契机,可以丰富扶贫责任主体、拓宽筹资渠道等。“访惠聚”活动对伊犁州直扶贫脱贫工作产生积极的助推和第三方监督作用。

“访惠聚”活动伊犁州直精准扶贫作用

2014年3月,在全疆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下简称“访惠聚”活动)拉开帷幕,它是自治区党委围绕总目标、应对新挑战、解决新疆各种复杂现实问题的治本之策,是稳疆安疆的战略部署。“访惠聚”活动自开展以来,在健全和完善基层工作机制和组织建设、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及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精准扶贫是近两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以“访惠聚”活动为平台,深入推进伊犁州直精准扶贫进程亦是一条有效途径。

一、伊犁州直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扶贫开发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当前,伊犁州直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贫困范围广。州直有两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148个贫困村、15.3万贫困人口分布在9各县市。其中尼勒克县和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48个贫困村分布情况如下:尼勒克县30个、察布查尔县29个、特克斯县28个、昭苏县19个、伊宁县14个、巩留县10个、新源县9个、霍城县6个、伊宁市3个。其中,州直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总计是40544户,152740人。

二是贫困程度深。目前,州直人均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的贫困户有20815户,在1000元以下的极贫困户有178户,这些都是脱贫攻坚工程的“深水区”和难啃的“硬骨头”。

三是脱贫难度大。州直贫困人口大都集中在偏远山区和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州直有34个村饮水安全不达标、6个村公路不达标、8个村用电不达标,还有一些村居住条件差、不通邮、不通网,群众增收创收困难,打通“最后一公里”难度较大。

四是致贫因素多。有些贫困户缺少生产资料,发展农牧业基本条件不足;有的因病、因残或缺少劳动力,无力发展生产;有的处在自然灾害频发区,易遭灾减收返贫;有的存在“躺着等吃、坐着等扶、只想等要”的懒汉心理。多种致贫因素并存,加大了扶贫脱贫的难度。

五是特殊州情制约。伊犁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地区,也是边境省区,极易受境内外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严重影响贫困区域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严重破坏贫困乡村稳定和发展。发展生产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才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

二、伊犁州直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1.精准脱贫时间紧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伊犁州直要在2017年底实现15.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8个贫困村退出,2个贫困县全部脱帽。其中,察布查尔县要求2016年脱贫摘帽,2017年尼勒克县脱贫摘帽。任务十分艰巨,挑战异常严峻,表现出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

2.经济下行压力大

伊犁州直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大,经济发展也处于“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2014年伊犁州直生产总值742.34亿元,生产总值增长率比2013年下降8.9%,2015年伊犁州直生产总值为806.0亿元,增长率比2014年下降2.5%。州直人均收入2014年为26453元,人均收入增长率较2013年下降9.7%,2015年州直人均收入28318元,增长率较2014年下降1.7。伊犁州直2014年财政收入133.3亿元,增长率由2013年的24.9%下降为10.2%,2015年州直地方财政收入84.98亿元,下降36.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26亿元,下降11.3%;地方财政支出277.85亿元,下降4.9%。扶贫脱贫需要通过发展生产、扶持就业等途径来实现,需要地方财力、物力等相关财政支持,而经济下行的现状为州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造成一定的压力。

3.精准识别难度高

基层群众不愿意配合,在“访惠聚”一年的入户中发现,大部分农民对于贫困户的评选持不愿参与的态度,认为只有“关系户”才能被评上,关系扶贫、人情扶贫的现象严重。同时,基层腐败的存在,如基层干部存在的作风不严不实、与民争利问题,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精不准、大而化之现象,不仅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而且会影响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意愿与渴望。想在短期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真正的贫困户识别出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难度还很高。

4.志力扶贫转变难

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在“访惠聚”工作中发现,村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大部分闲置在家里,不愿外出打工,问其原因,大致表现为体力劳动看不上,智力劳动没资格。在笔者所住村的县城,每年会有一至二次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条件非常优厚,一日三餐政府买单,同时还为培训者发放30元/人/天的补贴。在这样优厚的条件下,年轻人依然不愿参加培训,一心只想政府救济,靠吃低保生活。精准扶贫需要贫困户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有改变生活、希望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在笔者所住村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三世同堂不罕见。大部分家庭都是四十至五十岁的爷爷奶奶加二三十岁的父母,再加两三岁、或者四五岁的儿童,祖孙三代住在并不宽敞的房子里。问及早早结婚的女青年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是否满意,为什么不选择外出打工时,她们表示女子就要早点结婚,目前生活挺好,比起外出打工,她们更愿意待在家里照顾孩子和老人。因此,要扶贫,先扶志,转变贫困户的思想是关键。

三、以“访惠聚”活动为抓手,加快推进伊犁州直精准扶贫工作

(一)以“访惠聚”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农户,为精准识别贫困户提供基层调研平台

精准识别贫困户是进行扶贫脱贫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以往的扶贫工作中“关系扶贫”和“人际扶贫”现象严重,真正的贫困户未被准确识别出来。“访惠聚”活动为精准识别贫困户提供良好的基层调研平台。笔者在一年的“访惠聚”住村工作中,入户调查是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在入户调查时需要填写村民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耕地面积、家庭养殖情况、上年家庭总收入、贷款情况以及家用设备等详细信息。这为精准识别贫困户提供了第一手的详实信息。而精准识别又是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只有把最需要扶贫的“真贫困”确定下来,后期的精准帮扶工作才有实际意义。“访惠聚”工作的入户调查为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访惠聚”活动为平台,加强宣传力度,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提高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及信心

首先,“访惠聚”工作组长期性的入户宣传为转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懒汉思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访惠聚”工作组的长期住村工作,为持续入户宣传工作提供了现实可行性,这与政府工作人员一两次的入户宣传所达到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访惠聚”工作组可以用“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滴灌式”入户宣传来达到转变心态的目的。扶贫先扶志,精准扶贫不是社会救济,而是一种需要贫困户自己积极主动作为的脱贫途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贫困户转变现在的“等靠要”思想,从“要我富”的思想状态转变为“我要富”的决心和志气,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其次,“访惠聚”工作组入户宣传为增强群众对精准扶贫的信任度及信心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以往的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出现的扶贫不均问题,使得贫困户对精准扶贫工作失去信心及信任,对政府工作失去信任度。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基层群众对“访惠聚”工作组的认可度极和满意度极高,不仅高于当地村干部,甚至高于政府工作人员。有了住村工作组的威信,基层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对政府有了全新的认识,重拾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一切为了人民的政党的认识。住村工作组在入户走访时,可以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与讲解,使基层群众熟悉精准扶贫的法律法规知识及相关环节和流程,鼓励基层群众参与到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中来,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监督。

(三)以“访惠聚”活动为载体,丰富扶贫筹资主体、拓宽扶贫资金的筹集渠道

首先,“访惠聚”工作组丰富了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主要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各级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军队和武警部队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定点扶贫单位的资源效益,发挥好对口援疆、驻疆央企和国企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访惠聚”住村工作组可以利用原单位的资源优势来丰富扶贫脱贫的责任主体。“访惠聚”工作者可以利用自身人脉拓宽筹资渠道,为所住村联系民生建设项目、就业渠道。同时可以申请“访惠聚”活动惠民生专项资金,壮大扶贫资金。“访惠聚”活动的参与,激活了精准扶贫的活力,多种扶贫主体的存在,可以创新扶贫攻坚的工作方式,增强精准扶贫的效果。

“访惠聚”活动切实改进了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基层群众普遍反映“访惠聚”活动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组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争取各方资金和项目支持,为村民硬化道路、修缮田间水渠、拓宽村民就业渠道等等一系列惠民生项目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还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主动结“穷亲戚”,真心实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四)“访惠聚”活动为扶贫脱贫提供第三方监督

以往的扶贫脱贫工作中存在贪污腐败策现象,存在扶贫专项资金被非法挪用的情况。“访惠聚”工作组作为第三方监督者,可以起到场外监督的作用,保证扶贫专项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督促建立完善严格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访惠聚”工作组作为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责任编辑:张林林]

[1]陈彦杰.“访惠聚”活动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5(3).

[2]刘林.新疆贫困地区农户参与扶贫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3(3).

[3]杨业玲.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长效机制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5(3).

[4]郑博,占伟平等.新疆“访惠聚”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克拉玛依学报,2015.03.

[5]韩林芝.新疆贫困现状与扶贫开发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8.

[6]许鑫.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进行时[J].中国民族,2016.04.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6287.2016.04.07

D635

A

1674-6287(2016)04-0030-03

2016-09-11

吴文娟(1987~)女,汉族,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共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经管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访惠聚访惠伊犁州
张国华看望慰问南疆访惠聚驻村干部及第一书记
暖心煤真暖心
一〇四团“访惠聚”工作队篮球联谊赛
冬之爱 暖“伊”行
——2018第四届伊犁公益节第28站“伊犁州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儿童爱心公益基地”授牌捐赠仪式暨“真情暖冬”爱心煤善款发放仪式剪影
“访惠聚”工作推进克拉玛依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探索
沙雅县“访惠聚”活动现状及思考
皮山农场三连迎来自治区驻村“访惠聚”参访团
做好“访惠聚”工作 维护新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