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烧火材料”以生命

2016-02-09

天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田县刀法鸳鸯

文 梅 子

赋“烧火材料”以生命

文 梅 子

《鸳鸯荷花图》 周庆寨/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大田县均溪镇和丰村,有漫山遍野的木头墩子和树根,无需精心去找,只要在回家的路上留心一点,就会拾到够几天烧火做饭的材料。对于这些,村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在一个人看来,这些木头、树根不止是“烧火材料”,它们都是有生命的,一根短短的树枝可以是一只小鸟,可以是一朵鲜花;一个小小的树根可以是一只老虎,可以是一匹骏马,甚至可以是一个生动的场景,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人就是大田县木雕、根雕第一人,三明民间艺术家周庆寨,艺名周兴。

雕刻是在做“减法”。就是由外向内,通过雕刻者独具匠心的构想,一步步地减去废料,进而循序渐进地显现出各种形体,把看来只是普通的木块变成让人咂舌的器物用具、植物动物、人物场景等。在周庆寨刚开始进行根雕时,也曾出现脑子冲动,下刀很快,但往往中途又改变主意,结果弄到最后什么都雕不成的现象。要知道,这些被打下来的东西是无法补回去的,所以雕不成的失败作品,全部被当成柴火烧掉。但通过一遍遍的尝试,随着刀法的娴熟,技艺的提高,在一次次的“减法”中,他不仅能够体会到作品“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味。有时还会因为这些“意外”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而变成艺术精品。因木雕可大刀阔斧,可精雕细刻,可简洁概括,而且巧用自然之美,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及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凡雕刻,“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所以说,“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周庆寨的《鸳鸯荷花图》就是被他看中,然后凭借自己的灵感雕刻而成的。

静静的湖面上,那片片荷叶,有的像撑开的伞,有的像微卷的云,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于碧波之上。 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披着轻沙在水中沐浴的仙女,真是玉洁冰清,含笑迎风,婀娜多姿,娇羞欲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啊。不远处的莲蓬,向上的一面有许多小孔,里面躺着荷花的种子,它挺立着,遥望着,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又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对鸳鸯,它们在水面上隔荷相望,眉目传情,看着就感觉相亲相爱,风韵迷人。此情此景,会勾起多少心怀痴情的人们的浮动遐思和无尽感慨啊,真让人浮想联翩!“只成好日何辞死,愿羡鸳鸯不羡仙。”此情此景不禁会让人产生如此美好的愿望。

这些美的场景,让人产生的美的感悟,均是雕刻者美的心灵及其美的技巧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时而粗犷有力,时而线条流畅的刀法让其艺术品内涵丰富且不拘一格。

就是凭着这样的巧妙构思和细腻雕工,周庆寨,这个朴实的汉子,用自己手中的雕刀,把人们司空见惯的“烧火材料”幻化为装饰、美化环境、陶冶性情的艺术品,给“烧火材料”赋予了生命。

周庆寨

艺名周兴,男,汉族,生于1967年,系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均溪镇和丰村人。福建省一级雕刻大师,著名民间雕刻大师,现为大田县丰兴工艺品厂厂长、三明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从事雕刻事业三十余年,多次参加国内艺术品展览并获得金、银、铜、优秀奖项。

猜你喜欢

大田县刀法鸳鸯
欢天喜地配鸳鸯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绣鸳鸯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建省大田县赤岩小学
福建省大田县通联站站长——许俊新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
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矿区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鸳鸯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