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脑炎伴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及临床护理

2016-02-08兰春玲

关键词:精神障碍脑炎病毒性

兰春玲

(广西脑科医院心理科一病区,广西 柳州 545005)

・精神科护理・

病毒性脑炎伴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及临床护理

兰春玲

(广西脑科医院心理科一病区,广西 柳州 545005)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伴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伴精神障碍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生活质量评分为(86.91±5.67)分;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生活质量评分为(60.74±6.95)分;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伴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肯定,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病毒性脑炎;精神障碍;针对性护理

本研究为明确病毒性脑炎伴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将病毒性脑炎伴精神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现报道两组护理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伴精神障碍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已经病史询问、临床检查等明确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且与《中国静很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相符合,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29.92±4.26)岁;精神障碍类型:精神兴奋性障碍症状30例,精神抑制性障碍症状1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29.93±4.24)岁;精神障碍类型:精神兴奋性障碍症状29例,精神抑制性障碍症状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精神障碍类型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起居护理、行为管理约束、病情观察以及相关手续办理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其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基本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通过询问家属等方式详细了解其疾病史,细致观察其体征和临床症状,了解患者情感体验和思维内容,并从其表情、语言和行为中预测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准确识别患者关于躯体疾患、精神症状的主诉,做好相关记录。如果患者早期疾病主要表现是精神症状,则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症状特征,观察其生活自理能力、意识状态、智能记忆能力等,并详细记录。(2)精神运动兴奋性状态护理。如果患者处于躁动不安状态,甚至有毁物、伤人行为时,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其精神状态并分析其原因,对于不同原因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智能状态正常、意识清晰,护理人员需予以心理疏导,无效后立即报告医师,并针对其原因实施相应治疗,注意不可应用刺激性语言,并清除其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必要情况下可予以保护性约束。约束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每隔2 h帮助患者更换1次体位,注意不可约束过久,可在其腋下垫上棉垫,以免其并发压疮等。(3)精神运动抑制状态护理。对于该类患者,护理人员很难与之进行有效地沟通,其护理重点是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表示充分的同情、人文关怀,做好饮食、卫生方面的护理干预,具体可通过鼻饲、喂食和劝说等保证患者进食量,确保其三餐规律、营养平衡,同时,保证患者个人卫生,如果患者留置尿管,则需加强导尿护理,清洗其会阴2次/d,并更换其引流袋。此外,每隔4~6 h开放1次尿管,加强其膀胱功能训练。对于肺部感染患者,应尽量减少其卧床机会,每隔2 h拍背、翻身1次。(4)用药护理。严密监护患者用药情况,经静脉滴注方式应用抗病毒药物时,需严格按照规定时间用药,如每8小时1次等。如果患者在用药时不合作,则可请示医师予以镇静剂治疗,并注意合理使用药物。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其是否发生意识障碍变化,一旦发生进食异常、躯体不适和大小便异常等不良现象,需立即予以对症处理;此外,护理人员需注意防止患者漏服药、停药等。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参考生活质量测定量表[2],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范畴上的生活质量,评分范围是0~100分,其评分高低与其生活质量成正比例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高于对照组的19.5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39.94±4.52)分和(39.98±4.5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6.91±5.67)分,高于对照组的(60.74±6.95)分(P<0.05)。

3 讨 论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不同病毒感染所致的脑部无菌性炎症,其作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难度较高,容易与癫痫、功能性精神病混淆,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对其造成永久性损害,且可能引起医疗纠纷[3]。因此,对于病毒性脑炎伴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临床护理应与功能性精神障碍等有所区别,要求护理人员正确判断其精神症状性质,予以恰当、精心、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因为病毒性脑炎伴精神障碍患者往往处于神志不清状态,无法正常交流,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在用药、饮食和卫生服务方面的操作难度。而若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则其不适感无法表达,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细致分析患者精神状态,在熟练掌握精神科护理技能,并了解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知识,同时拥有足够耐心、细心,针对患者不同精神障碍类型予以相应护理。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即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其中基本护理便于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具体精神状态,从而准确预测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为实施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奠定基础;精神运动兴奋状态护理可保证患者安全,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并减少意外事件;精神运动抑制状态护理则可保证患者起居正常,改善其整体健康状态;用药护理则可保证患者遵医嘱用药,提升其治疗安全性。据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证明了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病毒性脑炎伴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和临床护理中的突出效果。

[1]林 潘,张燕红,刘富英,等.伴有精神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1):125-126.

[2]余小英,马虹颖,杨存美.1例因压力致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67-168.

[3]赵志远.伴发癫痫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及脑电图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3(7):44-45.

本文编辑:鲁守琴

R473.74;R749.1

B

ISSN.2096-2479.2016.09.137.02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脑炎病毒性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