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2016-02-08

中华环境 2016年9期
关键词:南南合作网络体系保护意识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高等植物35000多种,脊椎动物8000余种,已记录海洋生物28000余种。

中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均居世界第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90%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类,都得到了系统的保护。部分濒危物种逐步恢复,种群数量逐步上升。

一是保护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建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保护地的保护网络体系。各类陆域保护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2020年达17%的目标。

二是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近十年来,中国森林面积净增长10万平方公里,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原植被盖度提高11%,修复红树林等退化湿地2800多平方公里,实施水土流失封育保护面积72万平方公里。

三是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国共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发布中国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和三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完成了全国400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评估工作,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规违法活动。

四是国际合作与交流持续深化。我国有32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建立了中俄跨界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中日韩环境保护合作、南南合作等多边和双边机制,实施了GEF、中欧生物多样性合作等项目,2013年被联合国授予南南合作奖。

五是全社会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通过精心组织实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活动,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通过报告会、培训和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普及相关知识,显著提高了公众保护意识。

“十三五”规划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力度。

※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完善监测体系。

※科学建设和规划生物资源保护圃,建设野生动植物人工种群保育基地和基因库。

※严防并治理外来物种入侵和遗传资源丧失。

※强化野生动物进出口管理,严厉打击象牙等野生动植物制品和非法交易。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efforts

猜你喜欢

南南合作网络体系保护意识
智慧高速边缘计算系统架构和网络体系探究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
网络体系构建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分析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研究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