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冶金动态·

2016-02-06

中国有色冶金 2016年3期



·国内冶金动态·

N2016043 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t锌、60t铟冶炼技改项目正式开工

华联锌铟年产10万t锌、60 t铟冶炼技改项目选用当今世界先进的大型化、自动化锌冶炼装备,采用流态化焙烧- 热酸浸出- 二氧化硫还原浸出- 赤铁矿除铁工艺处理高铟、高铁锌精矿。本项目作为国内首例、世界第二套采用二氧化硫还原浸出- 赤铁矿除铁工艺的锌冶炼项目,是中国恩菲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开展项目设计,使赤铁矿除铁新工艺在国内首次得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重要标志。项目建成后,在极大提高铟回收率的同时,还将实现铁渣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标,为建成世界先进的环境友好型企业创造必要的条件,也必将对国内,乃至国际锌冶炼工艺技术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N2016044 2015年中国查明新增铝土矿资源储量1.9亿t 累计查明43.4亿t

我国16种主要固体矿产除钾盐外均有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和新增查明资源储量。

新增查明资源储量。与2014年相比,铝土矿、钨矿、锡矿、金矿、银矿和磷矿等6个矿种2015年新增查明资源储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钨矿、锡矿、金矿和磷矿增长幅度超过50%。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铝土矿1.9亿t,钨矿251万t,锡矿5.2万t,金矿1307t,银矿1.6万t,磷矿15.8亿t。

煤炭、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钼矿、锑矿、硫铁矿和钾盐等9个矿种有所下降,其中铁矿、铜矿、钼矿、钾盐下降幅度均超过50%。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煤炭375亿t,铁矿11.9亿t,铜矿227万t,铅矿428万t,锌矿564万t,钼矿95.9万t,锑矿15.5万t,硫铁矿1.4亿t,钾盐无新增查明资源储量。

与“十一五”相比,除煤炭、铁、钾盐3个矿种外,绝大部分矿种累计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钨矿、钼矿、锑矿、金矿、银矿、磷矿增长超过50%。

新增大中型矿产地。2015年度,16个矿种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共146处,其中,大型矿产地51处,中型矿产地95处。新增大中型矿产地较多的矿种主要为煤炭56处,金矿28处,铁矿14处,锌矿和银矿各13处,铅矿10处,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贵州、甘肃、新疆和云南等地区。

“十二五”期间,我国16种主要矿产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共计736处,各年度数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其中2015年146处,2014年139处,2013年165处,2012年154处,2011年132处。

N2016045 我国光伏装机跃居世界首位 总量突破4 318万千瓦

截至“十二五”末,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4 318万千瓦,首次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这是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继风电装机跃居全球第一之后的又一次飞跃。

在“十二五”以前,中国的光伏电站发展缓慢,每年新增的光伏装机规模连风电和火电新增装机的零头都不到,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仅350万千瓦。

进入“十二五”以后,我国光伏电站建设驶入快车道,每年几乎以翻倍的速度增长,其中头两年增速甚至达到150%左右。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约1 500万千瓦,同比增长41.5%,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28.3%,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第一位。

光伏电站对于我国治理环境污染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效非常显著。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量为392亿千瓦时,可替代原煤1 700万t(标煤1 200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 100万t。根据未来发展规划,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将达到2000亿千瓦时和5 000亿千瓦时,届时可替代原煤8 500万t和2.1亿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亿t和3.9亿t。

N2016046 工信部下达今年第一批稀土生产控制计划

工信部下达2016年第一批稀土生产总控制计划显示,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全国合计分别为5.25万t、4.5万t。计划集中下达给六家稀土大集团,在集团外的原有计划企业指标要继续核减。六大稀土集团合计矿产品指标为52 440 t,冶炼分离产品为44 805 t。六大稀土集团包括: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

N2016047 中铝河南氧化铝新项目开建

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于2015年12月份关停160万t旧氧化铝生产线并拆除进行产能置换,现已开始建设年产能160万t氧化铝新生产线,计划建设时长8~10个月,具体投产时间根据市场情况以及建设情况而定。该厂现氧化铝运行年产能70万t。

N2016048 湖北电解铝生产厂仅余两家 产能比2010年下降65%

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全行业亏损、产业布局转移,在内外部环境双重夹击之下,湖北省电解铝生产厂家纷纷关停。该省 “十二五”已淘汰电解铝产能12.7万t,超过国家下达的10万t目标任务。目前,湖北省仅余湖北齐力华盛铝业、汉江丹江口铝业两家企业生产电解铝,年产能共14万t,比2010年下降65%。淘汰落后产能,让企业轻装转战新领域。丹江口铝业关停2万t电解铝生产线后,新建一条铝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生产铝箔坯料。铝箔坯料用于制作铝箔,可广泛应用于香烟、食品、医药等行业,产品附加值高,发展空间大,比电解铝每吨约贵3 000元。

N2016049 中孚实业电解铝“清包料回收二次利用”项目投运

中孚铝业公司技改项目——“清包料回收二次利用”项目所需的球磨机、振动筛、输送带等全部设备安装、调试到位,正式投入运行。运送原铝的真空抬包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冷凝作用,在抬包壁上产生部分电解质与铝水夹裹的凝固物料。将铝水倒出来后,需要定期将抬包壁上的凝固物料清理下来。这些被清理下来的物料俗称“清包块”,清包块中一般含有10%左右的铝。目前,清包块主要用于电解槽保温。由于清包块大小不一,不仅保温效果不好,且造成清包块上的铝量烧损。为提高清包块附加值,中孚铝业公司经过多次论证试验,安装了一台球磨机粉碎清包块。清包块经过球磨机粉碎处理后,将其中的铝完全分离出来,破碎后的清包块作为保温料使用。该项目投运后,不仅提高了清包块的使用率,同时保证了电解槽的稳定运行。

N2016050 江铜铅锌公司首创烟化炉液态渣连续进出吹炼技术

江铜九江铅锌金属有限公司铅冶炼分厂烟化炉两项指标再度刷新纪录:烟化炉作业率平均达99.38%,同比提高49.17%;烟化炉渣含铅锌平均为1.78%,同比下降53.28%。

基夫赛特炉渣含有10%锌、4%铅及其他有价金属,这种炉渣需要经过烟化处理进行综合回收。铅锌公司铅冶炼分厂现行的烟化炉-余热锅炉一体化装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炉渣烟化处理系统,设有1台烟化炉、2个粉煤仓、2套给煤机装置和1套鼓风装置。传统的烟化炉吹炼方式是单炉间接进料吹炼,存在溜槽和炉底冲刷严重、进出渣口开堵频繁、员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适应基夫赛特炉直接炼铅连续化大生产模式,实现铅锌联合冶炼,技术团队通过采取抬高渣口高度、增加喷嘴长度、加大风口孔径、使用溢流排渣等手段对炉渣烟化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并创造出一套全新的烟化炉液态渣连续进出吹炼方法。在此基础上,还摸索出烟化炉全冷料吹炼控制参数,实现了烟化炉全冷料吹炼。属冶炼行业首创的烟化炉液态渣连续吹炼及全冷料吹炼技术,2014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15年,该公司烟化炉作业率从一季度的70.64%提升到四季度的99.22%,烟化炉渣含铅锌从一季度的3.31%降低到四季度的2.31%。这一技术的实施不仅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大大改善了劳动卫生条件,有力促进了节能减排。

N2016051 湖南省发改委:今年4 000万专项投入湘江重金属治理

湖南省发改委公布《2016年省预算内“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2016年度本专项省预算内资金总额度4 000万元,采用投资补助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配套支持,加快促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根据《方案》,本资金支持范围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通过国家评审、获得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省发改委未予配套,并处于合理建设周期中的项目。

N2016052 北票市年产3万t海绵钛、5 000 t海绵锆项目签约

北票市年产3万t海绵钛、5 000 t海绵锆生产加工项目正式签约。项目坐落在北票市经济开发区,由大连古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湖北百盛钛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600亩,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计划明年6月份投产运营。预计该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9亿元、利税1.5亿元,并可安置就业800余人。

N2016053 广西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全面投产

在龙潭产业园,广西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投入19.5亿元进行转型扩能并综合回收的技术改造实现全面投产,实现了年产电镍3万t、金属钴1 500t、锰盐1万t、镍盐1万t的综合生产能力,预计今年该公司将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技改后取消了红土镍矿生产电镍的工艺流程,改为以氢氧化镍为原料,与中冶瑞木、第一量子等红土矿湿法冶炼巨子签署长期供货协议。同时,扩建了酸溶造液、萃取净化、镍电解系统,并新建了电池级硫酸镍氯化钴生产系统,改建了离子交换法处理生产废水、初期雨水收集回用、锰铜锌综合回收、电解酸雾治理等工程,镍生产综合成本大幅下降到世界镍平均生产成本之下。同时,实现了原料中各有价金属的综合完全回收,吨镍弃渣量下降95%以上,吨镍废水产生量下降近90%并实现了达标排放,基本实现了清洁生产目标,各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今年广西银亿将继续投入5亿元,扩大电池级硫酸镍每年5万t的产能,建成全国最大的镍盐基地,再新建一条年产1万t三元前驱体生产线以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生产线,实现向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N2016054 中国首座纯铅冷却剂实验回路建成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已建成中国首座纯铅冷却剂实验回路,并成功调试。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高温液态重金属领域已有十余年的研发经验。研究团队克服了结构材料选型、高温不透明流体测量等系列技术难题,建成的中国首座铅冷快堆关键技术实验装置——高温液态纯铅实验回路,运行温度可超600℃,具备开展铅冷快堆结构材料腐蚀、冷却剂热工安全特性及反应堆关键设备验证的能力,可为铅冷快堆设计与研发提供工程经验。

铅冷快堆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被“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组织评定为有望首个实现工业示范和商业应用的第四代反应堆,冷却剂技术是铅冷快堆的核心技术。该回路的建成对加快铅冷快堆工程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可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先进核能领域的竞争力。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国家磁约束聚变专项和国家重大基金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该所长期致力于铅基堆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前期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液态铅铋和铅锂合金综合实验平台。此次纯铅实验回路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完善铅基堆研发技术体系,为中国铅基反应堆的设计、关键技术研发与专用设备研制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N2016055 重金属自控削污等8项关键技术研发成功

我国电解锰产能、产量均占世界的98%以上,电解锌产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首位。电解锰、锌重金属水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陋。其现有末端治理技术或难以稳定达标,或成本过高,更无法解决操作环境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为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国家水专项“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主题专门设立了“锰锌湿法冶金行业重金属水污染物过程减排成套工艺平台”课题。经过多年科技攻关,课题在电解锰、锌行业首次研发成功8项电解车间专用智能制造、自控削污等关键单项技术,以多功能机械手、出入槽精准定位为核心的多学科、大跨度、跨领域的多项单体技术集成技术,集成建设了与1万t/a电解锌生产线相配套的示范工程。课题成果在世界最大电解锰企业宁夏天元锰业等企业应用,减污增效保护工人健康等效果良好。

课题还首次在湿法冶金行业成功开发硫酸盐智能识别及干法去除技术,硫酸盐结晶物回收98%以上;开发原位“刷收”技术,分别削减电解锰、电解锌电解出槽阴极板挟带液超过75%、80%。

N2016056 恒顺控股股东印尼项目拟扩建RKEF镍铁生产线

2016年1月11日,恒顺众昇公司与PT.Metal Smeltindo Selaras签订了《RKEF特种冶炼设备成套合同变更协议》,对2014年10月签订的合同内容做了修正,由2条RKEF特种镍铁冶炼生产线变更为4条,合同金额变更为92 814万元人民币。该项目合同已于2016年一季度完成第二批次交付验收,剩余批次的货物在2017年8月31日前分批交付验收。目前公司印尼苏拉威西工业园项目入园企业一台高炉已投产,一期计划为2台80 m3高炉,月产能合计3600t实物量,另一台高炉有望在2016年年底建成。但其电厂还未投产,目前使用柴油发电机,预计2016年10月,其1号和2号电厂可建设完毕。

N2016057 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首批350 MW将并网发电

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盐池)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占地累计约6万亩,总投资约150亿元,将建成2 GW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项目。一期建设规划1 GW,其中首批350 MW预计2016年6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

N2016058 葫芦岛宏跃北铜15万t电解铜项目奠基

葫芦岛宏跃北方铜业有限公司粗铜冶炼配套电解铜项目奠基。项目总投资6.5亿元,工期15个月,投产后,年产电解铜15万t、黄金5 t、白银300 t,并综合回收铂、铑、钯等稀贵金属,年产值可达8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安排就业300人。

N2016059 陕西有色金钼集团研制成功钼铁冶炼新配方 年降低成本超100万元

金钼集团成功研制出全新的钼铁冶炼配方,应用到生产中,年节约辅料成本可超过100万元,实现了辅料用量全行业最低,创出了一条低成本钼铁冶炼之路。该新型配方结合原料特点,通过降低配料过程中的总氧量,降低了还原剂的用量和冶炼造渣量,从而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该新型配方可使钼铁一次出炉合格率达到99%以上。在实际应用中,每吨钼铁硅铁用量可降低40 kg,铝粉降低7 kg,铁鳞降低200 kg,每吨钼铁辅料用量减少10%,辅料成本连续3个月控制在3 000元左右,实现了历史最优,辅料用量达到全行业最低。

N2016060 2015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生产56亿自然只

2015年1~12月,我国电池制造业主要产品中,锂离子电池累计完成产量56.0亿自然只,同比增长3.0%;其中12月份当月完成产量5.9亿自然只,同比增长20.1%。

2015年1~12月,我国电池制造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3.3%,累计产销率达96.9%;其中12月份当月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6.2%,当月产销率达99.3%。

在效益方面,2015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电池制造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7.3%,完成税金总额同比增长10.9%。其中锂离子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9.7%,完成税金总额同比增长23.8%。

N2016061 陕西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平台上线

陕西省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在全国尚属首例。该管理服务平台可接收各个并网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时GPRS数据上传,自动监控电站运行情况,实时计量汇总全省(市)分布式光伏发电数据,同时具备数据分析、故障预警和软件远程处理等功能。目前接入平台系统的示范电站共48座(户)。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光伏电站5座,示范村及精准扶贫光伏电站示范点12座,城乡居民屋顶电站31座,包括西安、渭南、商洛等地市,装机容量7 485.69 kW。该平台的上线运行,为能源主管部门的监管服务和电网并网的接入及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N2016062 声荣环保钛白酸解尾渣回收技术国内领先

由湖北声荣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钛白酸解尾渣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通过了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采用该技术对酸解渣进行回收与综合利用,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

该项目技术从2015年10月份开始分别在潜江方圆钛白有限公司和江苏镇钛化工有限公司两家钛白粉企业进行了工业化应用,近半年的生产运行结果表明,该项目技术生产回收钛精矿的TiO2含量均在45%以上,其金红石、Fe2O3、SiO2等含量与生产用原料一致,完全可以作为酸解的原料,对生产工艺无影响。以江苏镇钛化工公司钛白粉产量150 t/d的生产能力为例,每天酸解尾渣产量大约为80~90 t。酸解尾渣的主要成分是未参与反应的钛铁矿、锆英石、脉石、硫酸亚铁、泥沙、游离硫酸和部分可溶的二氧化钛。尾渣中二氧化钛的含量约为25%左右,对酸解尾渣中未反应的钛矿进行回收,可实现资源再利用。

该技术采用永磁物理分选,与其他酸浸、浮选技术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合理,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的优势。按两家钛白企业目前生产量估算,每年可分别回收钛精矿1 300 t、2 400 t左右,回收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