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物损失与浪费研究综述

2016-02-06黄佳琦聂凤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浪费损失环节

黄佳琦,聂凤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食物损失与浪费研究综述

黄佳琦,聂凤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基于大量国内外文献,围绕食物损失与浪费的概念、测算方法、原因、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梳理中国在食物损失与浪费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我国相关研究缺乏,且仅有的研究呈现出细碎化、局部化、笼统化的特征,缺乏对食物链上各环节食物损失与浪费的系统研究。最后,总结我国亟待采取的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措施,并对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技术管理措施和政策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食物损失;食物浪费;食物链;系统研究

当今全球存在大量的饥饿人群,与此同时食物损失与浪费也十分惊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全球有1/3的食物被浪费,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达到13亿t。倘若这些被浪费的食物中有1/4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1]。有鉴于此,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组织都倡导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认为这是另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3]。中国人多地广,地区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食物损失与浪费发生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农村地区,存在因储藏设施落后、小农户过度分散经营造成的食物产后损失严重[4]。在城市地区,餐厅、集体食堂、家庭食物消费中食物浪费量更是惊人[5]。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仍专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产品供给等相关研究,鲜有人从事食物损失和浪费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从国外相关研究入手,对食物损失与浪费的定义、测算方法、原因、影响等进行综述,同时梳理我国在食物损失与浪费方面的研究,总结我国采取的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措施,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1 国外食物损失和浪费研究综述

1.1 食物损失与浪费的定义

学者们对“食物损失与浪费”(Food Loss and Waste)的定义和使用方式不尽相同,“损失”与“浪费”无论从发生原因、发生阶段来说都是有本质差异的。Parfitt等[6]认为,“食物损失”是指由于生产技术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在生产、收获后处理及储藏、加工以及流通环节上的食物量下降,而“食物浪费”是由零售商、消费者的主观因素导致的食物供应链终端的零售和消费环节的食物量下降。Gustavsson[1]和HLPE[8]较为认可Parfitt[6]的定义,HLPE[8]在此基础上强调,有效区分“食物损失”与“食物浪费”将有助于在食物供应链的不同环节有针对性地找出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方法和措施。HLPE[8]给出的具体解释:食物损失与浪费是指从收获到消费食物链上所有环节供人类食用的食物量的减少;食物损失是指食物链上消费前的所有环节供人类食用的食物量的减少;食物浪费是指消费环节被丢弃的可供人类食用的食物;食物质量损失或浪费是指从收获到消费食物链上所有环节供人类食用的食物因腐坏或破损而造成的质量下降(例如营养流失)。

1.2 食物损失与浪费的测算方法

目前,国际上广为采用FAO的物质流模型、调研法两类方法研究各阶段的食物损失和浪费。

1.2.1 FAO物质流模型 FAO物质流模型是将食物链分为生产、收获后处理和储存、加工、流通、消费五大环节进行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测算,运用FAO物质流模型进行食物损失与测算的学者多采用FAOSTAT平衡表作为数据来源。Gustavsson[1]采用FAO物质流模型分品种、分地区、分环节对全球七类食物(谷物、根茎类、油料、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奶类)的损失和浪费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全球1/3的食物被浪费掉,浪费的总量达到13亿t。Kummu[9]在Gustavsson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运用FAO质量流模型进一步测算了损失与浪费的食物所对应的食物供应能量,发现约1/4的能量供给,即614kcal/(cap·d)被浪费。台湾学者张静贞[10]采用FAO物质流模型计算了APEC国家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损失和浪费量,发现APEC经济体中的发展中国家蔬菜、水果的损失浪费分别达25%~40%、30%~40%,而发达国家蔬菜、水果的损失浪费略低,分别为10%~30%、15%~40%,她提出FAO物质流模型测算法的优点在于:(1)便于进行跨国比较;(2)便于计算食物供应链各个阶段的食物损失与浪费;(3)可灵活地将损失与浪费的量转化为热量单位。

1.2.2 调研法 调研法相较于FAO的物质流模型测算方法而言,数据反应的情况更为准确,但由于调研法耗时耗力,且需要花费大量资金,采用该方法的往往只能对某一地区、某个特定环节的食物损失和浪费情况进行调查。西方国家对食物损失和浪费的调研进行得较早,早在1978年,STU[11]对瑞典一些提供集体餐饮的机构进行调研发现,24%的食物在学校被浪费、47%在医院被浪费、40%在军队被浪费、34%在餐馆被浪费。Quested and Johnson[12]对英国2 138个家庭进行调研发现,他们购买的食物中21.3%被浪费。高利伟等[13]将调研法细分为记账法(采访和回忆)、考古学方法、称重法,并分别总结了3种调研法的优缺点。除此之外,国外也有不少学者采用大量文献回顾法估计某个地区、某类食物的损失和浪费量,也就是将他人的研究结果集合起来并对食物损失和浪费状况做出大致的判断。比如,Alverson,D.L.等[14]回顾800余篇文献,估计出全世界商业捕鱼业中每年约有1.79千万~3.95千万t(平均2.7千万t)的鱼被丢弃。Scott Kantor等[15]综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发现,美国有近1/4的食物在消费阶段被浪费。Monier等[16]通过大量文献回顾,结合EUROSTAT数据和对价值链上主体的调研,发现欧盟27个经济体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水平为每年人均180kg。

1.3 食物损失与浪费的原因

HLPE[8]将引起食物损失和浪费的原因归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弄清引起食物损失和浪费的原因,并理顺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是准确、系统地制定出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政策措施的前提条件。

1.3.1 微观原因 微观原因主要是指发生在食物链各个环节,因个人因素、行为导致的食物损失与浪费。在生产环节或收获前环节,主要包括:选择了错误的品种使得产品不符合市场的要求或种植地的地理条件[17,18];种植技术和措施采用不当,造成产品质量不达标[19];极端气候和环境因素造成大量食物损失[20]等。有些则是由市场经济原因造成的,比如农作物成熟时市场价格过低、劳动力成本过高导致农民不得不放弃收获农产品。在收获环节,原因主要包括:收获时间选择不当。有些农户因饥饿、贫困而不得不提早收获农产品以充饥或换得现金,而未成熟的农产品更易造成失水皱缩,且营养成分不足、口感不佳[21,22]。反过来,过晚收获农产品将易导致营养成分流失甚至腐坏[23]。此外,收获经验、技术、设备的缺乏是导致收获阶段食物损失和浪费的另一大因素。典型的例子发生在捕捞渔业,捕捞方法和工具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活鱼的死亡,FAO估计全球捕捞渔业中约有8%的鱼在收获阶段被丢弃[24]。在储存环节,储存、冷藏技术和设备的缺乏是造成食物损失的主要原因。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农户常用草、木头或泥土制作储存谷物的简易设施,根本起不到防鼠防虫的作用[25,26],甚至有些农户将谷物直接存放于卧室里[27]。在流通环节,路况差、运输车辆和冷藏设备简陋、管理不善是造成食物损失的主要原因[28]。在发展中国家,不封闭的、不带有冷藏设备的食物运输车辆非常常见,装货、卸货过程中也常因工人们野蛮搬运而造成食物损失。牲畜在运输过程中尤其容易受到损害,Bulitta,Gebresenbet and Bosona[29]对埃塞俄比亚中部的调查显示,超过45%的牲畜在运输过程中损失(死亡、受伤或被盗窃)。在加工环节,加工设备供应不足、加工技术落后是造成食物损失的两大重要原因。对于动物产品来说,常因加工过程中消毒、清洁程序不到位而造成食品被污染[8]。在零售环节,原因主要包括:零售环境不适(温度、湿度不适)、零售过程中商贩对食物处理不当(过度使用化学制品保鲜、在食物上喷洒不洁净的水等)、食物在货架上摆放位置不当等[8]。此外,超市对食物外形的高标准,比如说统一的大小和色泽,以及对保质期的要求严格也是导致大量新鲜、安全的食物被浪费的原因之一[30]。在消费环节,家庭消费和在外消费的食物浪费原因有所不同。在家庭消费方面,浪费原因主要包括:购买或储存过量的食物、缺乏保存食物的设备、缺乏保存食物和有效利用食物的知识和方法等[31]。Parfitt[6]认为,家庭食物浪费还与家庭人口规模与结构、家庭收入、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家庭成员越少、青少年成员越多、收入越高的家庭浪费的食物可能越多。Williams等[32]认为,食品包装的大小在瑞典造成了20%~25%的食物浪费,因为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大包装的食物,然而大包装的食物一旦被打开,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消费完,从而造成浪费。在外消费方面,IMechE[33]认为,食物被当作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在外消费时,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往往越容易浪费食物。此外,在学校食堂、餐馆等时兴的自助餐饮的方式也是造成食物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Stuart[17]估计,在英国24%~35%的校园午餐被浪费。Silvennoinen等[34]的研究显示,在芬兰,自助餐厅食物浪费量达24%,高于其他所有类型的餐厅。

1.3.2 中观原因 中观原因是对一些微观原因共性的总结或提炼,它更多地从制度、管理、投资等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中观层面的食物损失和浪费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对投资及好经验推广的支持[35-37];缺乏对运作良好的食物链的基础设施建设[38-40];缺乏对食物链一体化的管理;对食物日期标注的误解[30,41,42]。

1.3.3 宏观原因 宏观原因主要是指与政策环境相关的因素。食物链上参与主体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环境,废弃食物利用于动物饲料的政策、食品卫生规范、食品标签和包装规定、废弃食物管理政策等都影响着食物损失与浪费[43]。还有一些宏观原因与社会发展状况密不可分。比如,在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导致食物链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国家很难有能力在这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而在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食物供给充足、多样,食物价格与其他商品相比太低,以至于人们很难真的在意食物的浪费。在许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因而没有时间频繁购买食物,减少购物次数、加大每次的食物购买量成为很多忙碌都市人的选择。少次多量地购买食物极易造成食物囤积而最终导致食物浪费。

1.4 食物损失与浪费的影响

1.4.1 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不言而喻 首先,食物损失和浪费意味着在食物产量一定的情况下,食物实际供给量的减少。第二,食物损失和浪费会影响食物的可获得性。食物损失和浪费的量越高,为了满足消费需求,食物产量也会越高,根据经济学理论,食物价格也会水涨船高。食物价格的上涨对于食物支出比例低的发达国家来说也许不足为惧,但对低收入、食物支出比例非常高的国家居民来说将是灾难,在低收入水平下,人们将会因为食物价格的提高而陷入饥饿[44,45]。第三,食物损失和浪费会影响粮食安全的营养维度,但这一点鲜少被人关注。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同时也是损失和浪费量最高的食物。全球有近1/3的人口患有缺铁性贫血,减少生鲜食物的损失和浪费对改善营养状况来说十分重要[8]。

1.4.2 对环境、资源以及生态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生产出的那些最终被浪费掉的食物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丢弃和浪费食物还使得甲烷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剧。Vermeulen 等[46]研究全球食物损失与浪费的碳足迹,发现食物损失与浪费带来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人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10%。食物损失与浪费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47]。FAO(2013a)估算全球因食物损失与浪费带来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损失达250km3[48],土地损失达14亿hm2,相当于全球农业用地面积的30%。Dobbs等[49]研究指出,若发达国家消费者的食物浪费减少30%,将节约4 000万hm2的耕地。此外,Stuart和FAO[17,48]还指出,食物损失和浪费会对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带来负面影响。

1.4.3 对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影响 首先,食物损失和浪费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Nahman and de Lange[50]计算了南非食物损失和浪费带来的经济损失,发现每年损失金额高达77亿美金,相当于南非年均GDP的2.1%。FAO估算全球每年损失和浪费掉的食物值1万亿美元[51],而因食物损失和浪费带来的社会、环境方面的成本和代价分别高达每年9 000亿、7 000亿美元[52]。此外,食物损失和浪费还会引起食物需求的增加,进而推高食品价格[17,53]。第三,食物损失和浪费还会间接导致政府对农业部门公共产品的投入例如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培训和补贴等无法有效达到目标效果(HLPE,2014)。第四,食物损失和浪费还可能对农产品市场和贸易带来影响。Okawa[54]运用OECD-FAO Aglink-Cosimo模型分析发现,发达国家肉类、奶类浪费的减少将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发达国家猪肉的出口量将增加7%,同时发展中国家对猪肉的进口量会增加8%。由此看出,寻找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有效措施刻不容缓,但也有学者提出,只有当避免损耗的食物价值大于采用先进技术或者管理方法的成本时,这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才会被采用。Rosegrant等[55]运用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了基础设施对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影响程度,同时测算了为了将粮食产后损失减少到目标值需要投入的基础设施,最后运用IFPRI IMAPCT模型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验证其经济可行性。

2 中国食物损失和浪费的研究现状

中国学者对食物损失与浪费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56],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对食物损失与浪费的研究关注度低、研究数量少、研究范围窄(倾向于粮食损失)、研究角度单一。前期的研究多基于对某一地区、某种产品、某个阶段的调研,缺乏对中国食物链上食物损失与浪费的整体、系统的研究。直到2013年,才开始有国内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尝试科学地测算、系统地梳理中国食物链上的损失与浪费[57]。胡越等[57]运用FAO平衡表数据,采用物质流模型测算出中国每年食物损失和浪费总量为1.2亿t,占国内产量的8.5%,其中谷物的损失和浪费量为3 394.8万t,占国内产量的8.1%。

此外,大多数国内学者采用调研法对部分人群、部分环节的食物损失和浪费情况进行了研究。在食物损失方面,郑伟[58]对江西省17个县357个农户进行了稻谷损失调查,发现在收获期间损失的稻谷占总收获量的3.57%、储藏期间损失的稻谷占总库存量的4.37%。李植芬等[56]对浙江两省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调查发现,我国粮食在产后处理、运输和加工环节的损失比例高达12%以上。曹宝明等[59]对江苏省3个县342个农户进行调查发现,1989—1991年江苏省粮食产后系统粮食损失率达15.3%,其中收获、脱离、干燥、运输、储藏、加工、消费环节的粮食损失率分别为1.5%、2.5%、1.8%、0.76%、5.87%、1.60%、1.24%。食物浪费方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对大、中、小三类城市共2 700桌不同规模餐桌中剩余饭菜的蛋白质、脂肪等进行系统分析,保守推算我国2007—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t,相当于2.6亿人1年所需;浪费脂肪300万t,相当于1.3亿人1年所需[60]。许世卫[5]在北京市大、中、小型饭店对2 211桌的就餐进行调查,发现个人消费的平均食物浪费率为10.87%,单位或公司消费的平均食物浪费率为11.90%。王灵恩等[61]对拉萨市8家不同等级、不同类别餐饮场所的餐饮消费进行调查,发现人均食物浪费量为143.3g,浪费率为15.5%,浪费率最高的是羊肉(25.6%),其次为面食(24.8%),浪费率最低的是水果(5.7%)。个别文章对我国整体的食物损失情况进行了评估,但共同特征是数据来源不明,仅用“据有关部门统计”带过,并未说明数据是如何估算出来的[62]。Liu[4]运用大量文献回顾法,系统梳理了中国现有研究中对食物链各环节各类食物的损失和浪费量的估算,发现我国产后损失中各类食物都是在储存环节损失最为严重,谷物达5.7%~8.6%、肉类为2.5%~3.7%、易腐类食物达10%~15%。Liu[4]认为,中国小农户经营的模式带来了储存环节的大量粮食损失。中国超过50%的粮食是储存在农户家中、25%由企业储存,剩下25%由地方和中央政府储存[63]。政府储粮的设施完善,粮损率低于0.5%,而农户由于其意识、知识和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储存时的粮损高达5.7%~8.6%。Liu[4]还指出,过去10年中,由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中国的产后食物损失正在不断减少,但由于经济增长和快速城镇化,中国消费环节的食物浪费不断增加,在外消费的食物浪费尤其严重。

成升魁[64]提出,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餐饮业的食物浪费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会加剧,那些浪费掉的食物不仅会付出资源环境代价(前效应),还会在进入城市环境系统后引发新的环境、食物安全问题,甚至影响居民健康(后效应)。Liu[65]估算中国因食物损失与浪费带来的水损失量约为1 350亿±600亿m3、耕地损失2 600万±1 100万hm2。胡越等[57]运用GTAP模型研究发现,谷物、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的消费环节比例即使仅下降1个百分点,这4类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下降2.46%、5.15%、2.07%和4.6%,国内CPI下降0.82个百分点,进口量下降6.54%、8.44%、5.09%和4.33%,出口量增加16.2%、18.1%、9.3%和2.1%。因此,减少食物浪费不仅能够间接增加国内供给、延缓进口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会缓解国内食物价格上涨的压力,为控制国内通货膨胀做出一定的贡献。

3 我国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的政策与措施

Liu[4]发现2007—2012年我国并未颁布专门针对食物损失与浪费的政策措施,而仅是在一些大的农业或粮食安全政策框架下包含部分与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相关的内容。在减少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方面,我国于2010年启动了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作,采取中央、地方补助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户建造小型铁皮粮仓。目前实施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累计为677万农户配置了标准化储粮装具,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7.5亿kg[66]。

2012年后,我国陆续开始颁布专门针对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政策文件。201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要加强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管理,有效减少损失浪费。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增强全社会节粮意识,在生产流通消费全程推广节粮减损设施和技术”、“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2013年中央出台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一点就是要厉行勤俭节约,严禁用公款宴请、严禁铺张浪费。“规定”的发布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响应,在民间掀起了“光盘行动”的热潮。尽管我国政府和民间都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但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仍旧缺乏系统性的减少全食物价值链上食物损失和浪费的全国性规划,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向他国学习、借鉴、改善。

4 启示与建议

科学研究我国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准确判断我国食物损失与浪费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是正确制定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措施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缺乏权威、系统的研究对食物价值链各环节食物损失和浪费的科学测算,与粮食损失和浪费相关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仅有的一些研究也呈现出细碎化、局部化、笼统化的特征。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学者对食物损失与浪费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国家对相关领域研究的支持程度也很弱,国家级有关食物浪费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方面的科研立项几乎空白[64]。因此,在研究方面,先应提高对相关研究的支持力度,以激励更多学者参与到食物损失和浪费的研究中。第二,应逐步提高我国食物损失和浪费数据的透明度。美国率先成为全球第一个建立了食物损失与浪费数据库的国家。美国的食物损失与浪费数据库Loss-Adjusted Food Availability data(LAFA)由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所研究发布,该数据库包含在美国常被食用的215种食物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损失与浪费数据[67]。我国可借鉴美国建立食物损失与浪费数据库的做法,以帮助了解我国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的现状。第三,应加强对食物损失和浪费定义、环节界定、测算方法的统一认识,以免造成在研究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第四,应加强对食物价值链上食物损失与浪费系统性研究的认识,充分分析和挖掘各参与主体、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将视角局限于某一个环节。

在政策措施方面,首先需要将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提高到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还是以保障供给为主,并没有将节约粮食提高到与保障供给一样的战略高度。一边鼓励生产、占用资源、破坏环境,一边浪费食物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第二,可尝试立法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目前,中国在节约粮食方面的努力多停留在宣传层面,需要依靠人们的道德意识自觉遵守。英国根据《减少浪费行动法案》(WRAP)开展了食品节约运动,该法案通过与食品包装制造商、大学、设计机构,以及环境和设计专家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食品利用指南,并鼓励大型零售商、品牌商家和供应商采取一致行动,以减少食品包装垃圾和食物浪费量[68]。第三,应加强节粮教育。节粮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宣传上,还需要落实于行动。如果仅告诉人们要节约粮食,而不进一步教育人们该如何节约粮食,则往往达不到节粮效果。比如,人们会因缺乏延长食物保鲜期的意识和知识而造成食物浪费。丹麦的做法颇具借鉴意义。丹麦开展的“停止浪费食物”活动,为消费者提供理性消费指南,鼓励消费者“聪明消费”,如根据每日所需定量购买、抑制非理性购物冲动、到餐馆用餐可食用小份、正确理解食品包装上日期标签的含义[68]。第四,应对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措施进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企业、个体商贩、非政府机构、广大的农户、消费者之间的共同协作,系统性制定减少食物链全过程上的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措施。在制定某一具体政策或实施具体行动时必须考虑价值链上各参与者对此项行动的看法是否一致,同时建立各环节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食物链横向、纵向的整合与管理,以最终减少全食物链上的损失和浪费。◇

[1]Gustavsson J.,et al.Global food losses and food waste-Extent,causes and prevention.FAO,2011.

[2]UNEP/GRID-Arendal,2010.Rapid Response Assessments:The Environmental Food Crisis(World food supply-food from animal feed).

[3]G20 Issues Note:First Development Working Group Meeting.Session 5: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Istanbul,2-3 February 2015.

[4]Liu,G.Food losses and food waste in China:a first estimate.OECD Food,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Papers,2014,66.OECD Publishing.

[5]许世卫.中国食物消费与浪费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4-8.

[6]Parfitt,J.,et al.Food waste within food supply chains:quantification and potential for change to 2050,Phil.Trans.R.Soc.,2010,365:3065-3081.

[7]WRAP,2011a.New estimates for household food and drink waste in the UK.Banbury,UK:Waste and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WRAP).

[8]HLPE,2014.Food losses and waste in the contest of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A report by The High Level Panel of Experts on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9]Kummu M.,et al.Lost food,wasted resources:Global food supply chain losses and their impacts on freshwater,cropland,and fertiliseruse[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2,438:477-489.

[10]张静贞.APEC粮食损失评估方法之探讨.18th APEC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Working Group Annual Meeting.Beijing,China,16 September 2014.

[11]STU,Avfall-,energi-ochvattenfo¨rbrukningistorko¨k.STU-information 134:1979.Waste,Energy and Water Demand in Food Service Institutions.

[12]Quested,T.,Johnson,H.Household Food and Drink Waste in the UK:A Report Containing Quantification of the Amount and types of Household Food and Drink Waste in the UK.Report Prepared by WRAP(Waste and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Banbury,2009.

[13]高利伟,等.食物损失和浪费研究综述及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15,3:523-536.

[14]Alverson,D.L.,et al.A global assessment of fisheries bycatch and discards.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1994.No.339,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Rome.

[15]Kantor Scott,L.,et al.Estimating and addressing America’s food losses.Food Review,1997,20(1),2-12.

[16]Monier,V.,et al.Preparatory Study on Food Waste across EU 27.European Commission,2010.

[17]Stuart,T.Waste-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Penguin Books:London,2009.ISBN:978-0-141-03634-2.

[18]Kader,A.A.,et al.Post-harvest technology of horticultural crops.Oakland,US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ivision of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Publication,2002,3311:535.

(责任编辑 李婷婷)

注:由于版面限制,略去部分参考文献,如需完整参考文献,请联系作者huangijaqi@caas.cn

Research Advancement of Food Loss and Waste Studies

HUANG Jia-qi,NIE Feng-ying(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CAAS,Beijing 100081,China)

By reviewing lots of foreign literatur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efinition,assessment methods,causes,and impacts of food loss and wast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od loss and waste research was scarce in China,the limited related researches in China were fragmental and ambiguous,and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food loss and waste along the whole food chain was extremely lacking.At last,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policies and actions China needed to take to reduce food loss and waste,and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both on techinical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policy measures of food loss and waste.

food loss;food waste;food chain;systematic research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

黄佳琦(1989— ),女,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食物消费与营养。

聂凤英(1963— ),女,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粮食安全、农业经济与政策。

猜你喜欢

浪费损失环节
不浪费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
损失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