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方法

2016-02-05阮玉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8期

阮玉芹



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方法

阮玉芹

【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方法。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196例接受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来自本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全部患者在手术前后均有安全隐患产生,并对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完善。结果 本研究全部患者中,都顺利度过手术期,均在手术后的3 d出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不能忽视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可靠。结论 在进行心脏支架植入术的过程中,必须对手术风险给予充分的重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促使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心脏支架置入术;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方法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care of heart carotid stenting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and prevention methods. 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196 cas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stents implantation,came from our college from April 2012 to June 2015,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surgery had the security hidden danger,and to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the total score and perfec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in this study,all through the time of surgery in hospital three days after surgery,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relief,but cannot ignore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existing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through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ensure th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Conclusion Stents implantation in the process,must be given full attention to operation risk,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Key words】 Heart carotid stenting,Nursing security hidden danger,Prevention methods

心脏支架置入术主要是对血管穿刺治疗,导管在血管中不断的前进,直至处于冠状动脉的开口位置,将支架采用特别的输送系统,传送到需要安置的病变血管处,将导管放置与撤出的一种手术操作流程[1]。此种操作能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手术创伤面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等优势。患者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就能完成手术治疗,虽然手术操作较便捷,但依然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2]。本研究现对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手术风险与预防对策予以阐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196例接受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来自本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年龄为39~73岁,平均年龄(58.56±2.35)岁。其中有187例患者为首次性心脏支架植入术,有9例患者为再次行心脏支架植入术。全部患者都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最短病程为0.5年,最长病程为5年,平均病程为(3.5±1.2)年。全部患者都有症状加重的现象,为了更好的治疗入院。

1.2方法

本研究中全部患者在入院后,都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血管的狭窄位置与堵塞程度充分确定。通过对患者病史情况的调查与询问,加强对患者血压以及血糖等的严格控制,同时,在手术前完成心脏支架术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随后在手术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如:调整体位、消毒、局部麻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压迫止血,防止手术风险的出现。

2 结果

本研究中的全部患者中,都顺利度过手术期,患者对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心脏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围护理期患者对护理工作都非常满意,并且都在手术后的3 d出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

3 讨论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把氧气与营养物质通过自身的每次收缩,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为身体的不同组织与细胞代谢的具体需求奠定基础。但是,因为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的一种,对人体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由于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能够使冠状动脉狭窄与阻塞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情况有效的改善,挽救患者的生活健康,促使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目前,此种手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3]。手术流程主要包括:此种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的情况,将手术操作彻底完成,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较短,时间为1 d,桡动脉穿刺患者通常对活动没有产生影响,6 h后就可以将伤口位置的绷带去除,在相关并发症不显著的基础上,在手术后3 d,患者就可以出院。

相关研究[4]显示:在患者血管的堵塞面积超过3/4时,就会致使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由于心血管狭窄与堵塞发病率的越来越高,患者对心脏支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种术式的多发手术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种:(1)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操作方法较简单,但却不可以忽视其手术风险。进行手术治疗的多数为冠心病患者,在心脏上的血管处进行手术,采用支架将堵塞的血管或很快堵塞的血管撑开与疏通时,因为患者的血管的弹性较差,血管管壁相对较薄,手术时,可能会产生血管穿刺或者价值防止位置劈裂等手术风险;(2)术后病变位置的血管可能还会产生狭窄或堵塞的现象。对于病变血管而言,一般情况下,需要按照实际情况,选取一定数量的支架,为了避免撑起后的血管再一次出现病变的可能,术后应该长时间服用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此外,也应该服用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具有控制作用的药物。

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且最近几年,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年轻化的发展态势,因此,对此病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5]。一旦患者的病变十分复杂,一般出现三脂病变的时候,医生就会建议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对于上述存在的手术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对患者的手术禁忌证认真的排查,一旦患者近期存在活动性出血情况,均属于相对的手术禁忌证;对比剂以及支架过敏,伴随严重的心衰等均属于相对禁忌证;(2)手术前,对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水平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因为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粘度等水平,会对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相关报道表明:血压、血脂、血糖没有达到良好水平,患者在半年内就会出现复发的危险。与此同时,心脏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不仅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还需要合理饮食,戒烟戒酒,保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此外,还需要加强体育活动,活动强度应适宜,循序渐进,保证良好的起居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与良好的心态。上述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活动量,与自身的具体情况有效结合,科学的选取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

患者与家属对心脏支架置入术的认识不高,有时还存在错误的认识,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在冠脉血管中的每个部位出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单纯对其中的部分病变予以治疗,多数患者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没有将潜在的危险因素充分消除,其他部位的血管极易出现堵塞。受损的内皮会顺着支架将血管再一次堵塞,因此,必须采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防治此种现象的出现。对于高血压以及高血糖等原发性疾病,也会对血管内壁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患者必须长时间持续服用药物,确保自身的病情得到充分的控制。

总之,在进行心脏支架植入术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手术风险的充分重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促使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卢柳杨. 心脏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4):574.

[2]冯运. 渐进式康复护理法在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应用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0):134-135.

[3]马惠贤.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全程介入护理60例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207-208.

[4]周秀娟,张广源,陈梅娇. 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J]. 社区医学杂志,2014,12(8):74-75.

[5]马雪莲,欧丽嫦.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4):214-21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8-0190-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8.130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The Nursing Security Hidden Danger of Cardiac Stent Implantation and Prevention Methods

RUAN Yuqin Car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feng Institute,Chifeng Inner Mongolia 024000,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