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周小燕先生的声乐教学理念

2016-02-05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周先生声乐理念

黄 潇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论周小燕先生的声乐教学理念

黄 潇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周小燕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声乐理论家、声乐教育家,在其近70年的声乐教学生涯中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歌唱家,其中不乏一些学生曾在国际大奖赛上摘得桂冠,学生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而对于周先生的声乐教学理念的讨论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将从周先生声乐教学中所采用的启发式教学理念和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声乐教学理念这两个方面来探讨。

周小燕;声乐教学;理念

周小燕(1917—2016)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声乐理论家,纵观其壮阔的艺术生涯,先生可谓艺教双馨,不仅早年在歌唱舞台蔚为大观,日后更是致力音乐教育事业,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歌唱家。春风化雨换来的是桃李芬芳,在贯穿半个世纪的讲台上,周先生执着于艺术的传道授业解惑,并树立了的独到的声乐教育规范与理念。总的来说周小燕先生一生的教学理念主要可以从两个大方面加以概括:一是启发式的声乐教学理念,二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声乐教学理念。那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两方面来探讨。

一、启发式的声乐教学理念

在启发式的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声乐的平时训练是枯燥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启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此而言,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使学生享受到乐美的快乐。周先生主要从情境设置﹑画面呈现﹑激发情感三个方面对声乐教学实现了新的突破。下面我们将以先生教授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过程,来具体分析其中的教学理念。

首先,我们从情境设置这方面来介绍周先生的声乐教学理念。《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歌词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在演唱时尤其得注意歌词中叠句的演唱。其中以歌曲开头的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这句歌词,这两个“亮汪汪”的在演唱感觉上是不同的,而实际演唱中我们常常将其唱成同样的感觉。先生在此会设置相关的情境,然后加上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演唱时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丰富。

其次,在画面呈现这一方面,我们还是以《小河淌水》这首云南民歌为例字,先生常常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要有大致的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画面的渲染,如同讲故事一般,逐渐将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先生将死板的歌词画面化,如歌词第一句“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单从歌词的角度来看只是天上的皎洁的月亮照着大地亮汪汪,这也是我们仅从歌词里得到的信息。从而建立一种更加的形象的演唱思维。同时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更加的轻松。

最后,在激发情感这一环节上,先生通过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学生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联想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情感。我们还是以《小河淌水》为例,一首非常简单质朴的中国民歌,而其中的情感需要我们采用一定手段将其激发出来,否则我们在演唱时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毫无色彩,尤其像是这样简单的民歌,我们在演唱时更要注意把握好其中细腻的情感变化,先生将学生比喻成乐曲中的“主人公”。让“主人公”想象在八月十五的晚上,望着天上的月亮,想着自己的心上人,而这时自己心爱的人不在自己的身边,以此来表达对自己心爱人的思念之情。这种以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情感,对于学生的演唱无疑是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最终以一种合理的情感方式来演唱作品。

二、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声乐教学理念

首先,在先生的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将演唱技术中的难题运用艺术效果加以解决,尤其是一些学生演唱较大的作品的时候,演唱的时候往往比较吃力,整体声音发僵,不够流畅,作品的完整性的完成不够。一般来说,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们总是会强调学生的技术问题,通过以技术的方式解决技术问题。而先生在这方面却很少只是一味从技术的的角度去纠正学生演唱时的一些不足,先生常常以作品的艺术效果来帮助学生更好更轻松的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从而实现一种以技术为基础的,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声乐教学理念。以这样方式进行声乐教学时,不仅使得学生在技术上的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其次,先生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这种教学理念,它更多立足于歌者的人生体验与知识库存。对于一个真正的歌者,一个艺术家,如果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去探讨,那他必将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但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艺术而忽略技术,那也不行。而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问题也是当今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周先生在声乐教学中常常将这样的观念贯穿于她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平时的发声训练,还是在演唱作品的时候,先生不仅会对学生演唱作品的时进行艺术性的处理,还会在平时的发声训练时融入艺术性的成分,先生认为对于声乐中艺术性处理必须时时刻刻强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演唱时对于作品的处理才会更加的自然。

三、结语

在声乐艺术学习探索的道路上永无止境,只有活到老,学到老,就像周先生常说的一句话:“为了音乐,我永不退休”。正是周先生视音乐为自己生命的全部的崇高精神,这种对于音乐艺术不断探索的执着精神,更是令后人高山仰止。在周小燕先生在其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多的声乐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除了周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感染,更因为在其启发式的声乐教学理念中,以及始终贯穿这一教学理念——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使得她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极具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并能够长期活跃在声乐的演唱﹑教学的舞台之上。

[1]张楠.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探究[J].音乐研究,2005,(03):98-102.

[2]施咏.周小燕声乐表演与教学成就述评[J].皖西学院学报,2011,(03):142-144

[3]李媛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07):54-55.

黄潇(1990—),男,汉族,江西九江人,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声唱法,声乐。

猜你喜欢

周先生声乐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声乐诊疗室
细腻不等于多情
礼必须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