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合作教学实施途径刍议

2016-02-05欧阳睿琪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建构音乐评价

欧阳睿琪

(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高校音乐合作教学实施途径刍议

欧阳睿琪

(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高校音乐合作教学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知识来认识、表达、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也满足了个体差异,进而借助学生之间“兵教兵”、“兵带兵”、“兵帮兵”的帮学互助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淡化对于教师的依赖,逐步树立起“自我本位”意识。

高校音乐;合作教学;实施

一、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创新合作教学理念

音乐是一门感知和体验为主要特色的课程,要想发挥音乐的内在魅力,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由宽松的环境。高校音乐合作教学的实施实际上从本质上改变以往的“学教”关系,按照“学”定“教”的思路,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定位,引领学生在个体认知﹑团队攻坚﹑过程体验过程中实现音乐知识的建构,达成预设之教学目标。在开展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其通过目标定位﹑活动搭建﹑创设环境等途径构建学生的合作机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将合作主体——学生纳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研究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在由启发“心动”到贯彻行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让学生体验音乐知识的建构过程,掌握音乐学习方法,培养音乐思维。

二、推进学习目标设计整合,明确合作教学内容

高校音乐合作教学的开展的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到烦﹑有特殊到一般﹑由个别到普通﹑由熟悉到陌生﹑由基础到拔高﹑由知识到能力”的逻辑顺序,稳步有序的建构起学生的音乐探究图式,努力实现教师引导﹑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三者之间达成基于逻辑的有机统合,为开展探究体验奠定基础,使学生成为音乐的“研究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对音乐内容充满兴趣,在由启发“心动”到贯彻行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看﹑听﹑读﹑想﹑做的过程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掌握学习音乐方法,促进其音乐感觉的提升。

三、开展音乐体验活动,奠定合作教学基础

音乐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具象性与节奏性,将其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合作教学中,能够呈现多元性﹑快节奏﹑大容量的特点。如何开展与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机结合的体验活动,成为音乐教学开展的关键。一般而言,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其注意持续性不足,不能长久对某件事投入关注,因此,音乐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中,使其与学生音乐基础与认知能力相吻合。太难,难以激发学生的高配合度;太易,则不会长时间保持其参与热情。其次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新旧知识经验且具有趣味情境﹑教师鼓励导引的活动。教学活动的逻辑层次也要进行精巧设计,要从课堂学习目标的定位出发,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从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出发,对音乐中所具有提问点﹑互动点﹑合作点进行合理架设,引导学生建构个性化的音乐思维图式,努力实现音乐教学﹑课堂互动﹑学生学习三者之间达成基于逻辑的有机统合。再次,相对于音乐内容的巨大容量,音乐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必须要对音乐材料进行主次区分﹑科学选择,将教学聚焦在重点与难点上。围绕这些内容,基础性﹑思考跨度小的可以引领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掌握,使其树立自信心,对音乐形成兴趣,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与互动,另一部分具有较强思维难度的内容,以相应的形式呈现给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大限度提升高效课堂的差异性,达到以“差异换参与”的良好课堂效果。

四、创新音乐教学评价,充实合作教学动力

评价环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不仅要看学生的书面成绩,还要看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发挥个性特点的表现,以表扬鼓励为主,并适时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抓住典型性问题重点评价,既要避免雷同化的口号式表扬,也要避免由于用词不当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障碍,讲究词语的修饰和语言艺术。尤其要对具有创新性的表现给予提倡,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氛围。由于学生的特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知识结构大不相同,有着个体的长处和短板,所以在对提升音乐学习主动性的评价中,教师要仔细分辨评价材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深入发掘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的闪光点,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意见,有理有据,能够达成全体学生的认同,确立评价结果的权威性。最后,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界定,对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要鼓励和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也要客观地认定,给他们足够的改正空间,并帮助他们认识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去。

总之,教师在开展音乐合作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尊重差异,以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学好音乐充满信心,树立从“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助推人人都能进步”教学观。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始终相信,尽管教学的成果不会快速显现,尽管学生的整体表现不尽如师意,但是只要在课堂学习中,能够逐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能够逐步改变自己不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逐步开始敢于展示自己,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思考潜能,更为主动﹑积极性的完成对于音乐的思考与解答。

[1]王耀华.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J].音乐研究,2014,(02).

[2]冯兰芳.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15,(10).

[3]张重辉.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J].浙江大学学报,2014,(02).

猜你喜欢

建构音乐评价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音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