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音乐专业古筝教学方法探讨

2016-02-05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古筝乐曲教学方法

江 晶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高职音乐专业古筝教学方法探讨

江 晶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古筝是我国的一件传统乐器,其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学校的音乐专业中也设置有专门的古筝教学课程,古筝教学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利的,古筝演奏作为一项艺术内容还能促进文化传承,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艺术的熏陶,高职音乐专业古筝教学需要进行注重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实现古筝教学的进步。

高职;音乐专业;古筝教学方法

在高职音乐专业中古筝教学属于一种技法类的课程,在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使用的口传身教的方式,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让古筝教学发挥真正的意义,更多新的教学理念也要积极引进,增强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空间去自主思考,增强其独立学习的能力,更好的感悟古筝这一艺术的魅力,从而增强自身演奏的感染力。

一、传统古筝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古筝这门乐器具有悠远的发展历史,其蕴含着汉民族的文化底蕴,在进行古筝教学的时候,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在各个音乐专业中得到了比较多的沿用。在古筝曲谱﹑音韵和技法上方面的教学使用的都是原来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不过现代社会中文化发展变化快速,学生素质水平不一,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在音乐专业的古筝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口传心授是我国民间乐器教学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和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音乐理论及音乐记谱法属于互相依附﹑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1]。传统的古筝曲谱中记录的多是文字谱﹑减字谱或者工尺谱,在曲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在对音乐的认知上产生一定的误差。通过口传心授这样的教学,能够对传统乐谱中存在欠缺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弥补,使得传授的内容更加的完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认知,同时其教学中属于古筝演奏指导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相互的交往,学生能够通过古筝教学学习到比较全面细致的手法技艺,比如,摇指的运用,劈﹑拨手法的具体操作等。

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能够一直沿用至今表明其确有优势,但是,在现阶段的高职音乐专业教学中,因为音乐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更新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足。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的出发点就是教师在熟悉乐谱的基础上去教授学生知识技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则是和教师处于一种单独相处的状态,容易在认知上出现局限性。而且,在教学中通常教师和学生并不会产生比较深入的思想上的交互及反馈。教师的教学属于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学生则是被动的去接受相关知识,这种存在较强机械性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只是单纯在技术性指法方面有所进步,但是在自身思维认知﹑美学理念﹑创新素养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发展,其音乐美感以及音韵美的认知发展也会存在较大不足。最终,大多数的音乐专业的古筝教学其模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的讲述,而学生则在下面机械性的重复动作技巧,弹奏出来的乐曲也是空洞,缺乏艺术灵魂的。

二、高职音乐专业古筝教学的文化拓展

(一)在古筝学习中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在古筝作品的学习之前需要对作曲家创作乐曲的大体过程有一个了解,对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以及情境有越详细的了解越好,灵感也许是一首诗词也许是一段故事,又或许是在一次旅行中所体验到的山水风光﹑异域风情,这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体验,学生了解到这些内容之后能够帮助他们与作品营造的情境相结合,感受作品本质抒发的情感与思想。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实现与创作者的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从而焕发出对作品更大的热爱。作曲家自身的生平﹑创作特点都是古筝作品学习中需要重视的内容。在熟悉了大量的古筝作品之后就会发现,每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比如,何占豪先生的作品通常都是大气﹑丰富细腻的,音乐情感耐人寻味,有着持久的艺术魅力;王建民先生的作品则比较的婉约﹑清雅,旋律优美又不失华丽。对作者不同创作风格进行熟悉能够帮助演奏者更成功的去诠释作品,并且对作曲家的创作情感进行尊重。

(二)熟悉古筝作品的文化主题

一首古筝曲创作的主题思想离不开人﹑事﹑物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参与,如果是以人为主题的作品学生就应该对曲中的人物生平及事迹等内容进行把握[2]。发现不同人的个性特点,还需要上升到哲学及美学等艺术层面,去找到一个最佳的表现方法。比如,《临安遗恨》与《长相思》这两个作品,题材大体相似,描述的都是被奸臣陷害,难以伸展自我志向的伤感。在进一步的了解其中人物性格及社会环境之后,可以发现岳飞是大将军,自身具备临危不惧以及心忧天下的情怀,在音乐的表现上应更多的突出其从容大义﹑铁汉铮铮的形象,情感的表达也应是倾向于悲愤的,代表着岳飞的爱国情感,同时还要有被奸臣陷害﹑国仇家恨不能报的慎怒。但是在实际的古筝演奏中,要结合美学及哲学层面的要求,要把后面包含的这种慎怒之情转化成爱国主义情感及英雄的浩然正气,这种方式下表达出来的音乐就会给人一种积极层面的觉醒及感悟。第二首乐曲的主人公描述的是诗人李白,其属于婉约派诗人的代表之一,他是文学大家,并且爱国思想浓烈。在被迫离开长安的时候,其悲伤的情感具备含蓄又时而喷发的率性自由的特点,离愁别绪中带有洒脱不羁,表现的是李白的气宇风骨及相思之情,这些都蕴含在乐曲之中,浪漫主义色彩比较浓烈,这种情感的表达应该是空灵﹑凄美而又有诗意的。

另外,就是写物的古筝乐曲,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赞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二是以物拟人,通过山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来表现人的精神与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3]。比如,在表现山的作品之中,有的表现的山是威严耸立﹑直插云霄的场景,有的则是为了表达山的秀丽风光以及其中的鸟语花香,有些作品主要是利用山的形象去进行情感的抒发,体现人生中的通达感受。对乐曲作品的表达的情境进行细致﹑透彻的把握,才会更加顺利的对其进行学习及演奏。

(三)赏析作品的音乐来源及流派,重视想象与意识的作用

一部分乐曲的创作素材是来源于某一段音乐的旋律或节奏的,所以,找到其源头进行直接的欣赏是学习的一个关键途径,比如,《溟山》这首乐曲的素材就是来源于湘西的一段音乐[4]。在欣赏这段湘西地方音乐之后,就会在原有的乐曲中加入更多的民族风格及文化情感。音乐创作的背景还需要考虑到流派风格和时代发展情况的差别,流派及时代发展不同表现出来的音乐特点也是不同的,这些在古筝的学习中都需要特别的进行注意。学生可以根据这种乐曲来源及流派上的特点在课下去尽量多的搜集相关资料,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在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的过程中,还能进行多方面知识素养的提升,使学生的人格及性情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将听觉感知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表现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及专注力,在教学中需要逐渐的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身演奏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思想中的各种状态变化,使其能够知道对自身状态的调节有助于专注力及想象力的提高。

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审美水平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对音乐进行意境上的细致描绘能够让学生在想象之中产生一种对音乐内涵上的共鸣,师生在一起进行音乐的探讨还能更好的增强学生去认识﹑理解音乐文化的积极性,并且去关注音乐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意义。师生在进行课堂交流后可以设计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去独立完成,学生则可以在课下收集资料进一步的学习音乐内容,对乐段﹑乐句进行更加细腻的演奏表达,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够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及理解能力。演奏乐曲的时候进行听觉能力的锻炼,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示范讲解及师生对弹﹑对比弹奏等方式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找到正确的演奏状态,进入到专注的感受音乐魅力的思维之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增强教学的灵活性,音乐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的,只要以真善美作为表达标准的就可以归类为好音乐,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去尊重不同学生具备的个性特点,耐心的去发觉学生身上的优点,将其保留下来并加以引导发展。如果出现学生对音乐存在理解不当的地方,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共同的探讨交流,从而去解决问题,教师具备着更加丰富的知识与阅历,在对学生的缺点进行指导过程中会更加具有说服力,使这种教学过程维持在一种良性的切磋层面。

三、高职音乐专业古筝教学的方法探究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重视专业基础课学习

古筝教材的选择应该符合传道受业解惑的要求,基于这方面的要求现代使用的大部分古筝教材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市面上流通的古筝教材,大多数都没有印刷几个字[5]。通常都是由曲谱堆积而成的,其中包含的理论性的内容是非常少的,将其称之为教材其实是名不副实的,最适合的是称之为谱集。而在古筝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就与选择老师同等重要,需要按照自身的水平及演奏特点选择最为适合自己的教材。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高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通常存在专业基础不扎实的情况,古筝学习零起点的比较多,在选择古筝教材的时候就需要重点考虑那些对各种基本的技巧有相应练习作用的乐曲内容,同时还应该有注释,包含一些必要的乐理知识。教材中采用的乐曲也应该是那些旋律性强﹑容易上手的,最好是选择出自名家或正规出版社的教材。

对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是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部分,主要包含视唱练耳﹑乐理﹑音乐欣赏等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对其自身专业的学习及发展产生重要影响[6]。比如,音乐专业学习古筝的学生,可以要求其在初期学习阶段选修像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这类的课程,学生能够对中国各民族的声乐﹑器乐等作品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进而去理解中华文化蕴含的精髓内容,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及自身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可以更成功的理解乐曲作品所具有的创作背景,在学习新的作品之前,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视唱,尝试进行曲式分析,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乐感与识背谱能力,应用这些方法对学生学习新作品是非常有利的。

(二)将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双方根据一定的规范组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的结构。它主要研究的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双方形成信息交流和反馈等联系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目的就是便于更加成功的实现对教与学的时间﹑空间﹑物力等资源的管理与应用,最终获得教学效率及质量水平的提升,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所具备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状况决定了古筝教学主要会以集体授课为主。集体教学的模式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前提条件,一些辅导能够对集体教学进行适当的补充,因为不同的学生在技巧的学习及乐感﹑爱好等方面都是各具特点的,所以,在实施集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和个别辅导教学方式进行结合,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学习水准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古筝教学中,集体课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加教学的辐射范围,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全面的利用,一部分辅导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将这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灵活的结合应用可以更加快速的提升教学效果。

古筝这项传统艺术在现代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不仅相关的古筝作品层出不穷,而且学习古筝的人数也呈现增加的趋势,这种情况下需要注重对古筝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古筝学习能力,在音乐专业的古筝教学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1]姚宁馨.对专业艺术院校古筝合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D].中国音乐学院,2010.

[2]曾辉艳.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刘小玲.高校古筝教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曾冠桃.讲授与实践并重——探讨高职院校音乐专业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J].大舞台,2012,(02):197-198.

[5]张婷.高职高专古筝集体课教法探究[J].科技信息,2010,(12):656.

[6]王肖肖.多元社会文化语境下高校古筝专业教学的继承与改良创新[J].黄河之声,2014,(10):109-110.

江晶(1987—),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古筝乐曲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关于古筝教学评价构建的一些思考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第一次弹古筝
悲伤的乐曲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