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习中的工具性作用

2016-02-05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音程音乐学工具性

高 雅

(兰州城市,甘肃 兰州 730000)

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习中的工具性作用

高 雅

(兰州城市,甘肃 兰州 730000)

音乐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既不是单纯的音乐学,也不是单纯的心理学,而是介于两科之间,将音乐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它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普遍规律,也为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学方面的出题提供了解决的路径,在音乐学习中起到了工具性作用。

音乐心理学;音乐学习;工具性

音乐心理学的概念诞生于1863年,真正的建立是多纳德·霍杰斯发表的《音乐心理学手册》。世界在发展和进步,音乐学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矛盾和问题就无法避免,而音乐心理学在这一矛盾和问题中应运而生。它揭示了音乐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为音乐学习产生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在音乐学习发展失衡的情况下,提供了疏导和平衡的渠道。[1]文章通过对音乐学习的介绍,为更好的发挥音乐心理学的工具性作用做铺垫。

一、音乐记忆

音乐记忆是在学习音乐中对所学习内容的记忆,如对乐谱的记忆与学习。音乐记忆分为三种:一是瞬时记忆,瞬时记忆顾名思义就是存在时间很短的记忆,可能只是你当时记住了,而几分钟之后就忘记了。[2]最常见的就是考前突袭的记忆,虽然当时记住了,但是考完就想不起来所背诵的内容,短时记忆存在的记忆可能会储存几天,如果记忆者没有进行复习和巩固,那么短时记忆也会慢慢消失。长时记忆是保持最长时间的记忆,它可能会伴随记忆者的一生或几十年,长时记忆的出现是因为一件事出现的情况比较深刻或者记忆者在不断加固记忆的内容。音乐学习中也会有这三种记忆,音乐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音乐的人保存的最基础的长时记忆应该就是第一个接触的音乐符号。而这种音乐记忆在音乐的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知觉性带来的积极作用

音乐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每天都会听到,在我们听到一支好听的曲子时可能会进行思维发散,比如分析演奏它的乐器,以及乐器的音色,还有听到它的时候的心情,清净优雅还是激昂热情,有可能还会对曲子的作者进行联想等等,这些思维的发散最终都会伴随听觉系统进入大脑,大脑会对带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认知。音乐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学习音乐的时候,听觉系统将听到的声音传送到大脑,大脑会对听到的音色﹑音强等因素进行认知和感悟,然后学习者才能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3]

三、音乐知觉性具有四个特性。

(一)接近性

我们能够欣赏到优美的音乐,是因为音乐接近性的体现。在一首乐曲中,有大音程和小音程,但是小音程存在的频率高于大音程。小音程的表现力比较细腻和敏感,主要进行音乐感情的推进。大音程的发散性很强,通过表现在一段大跨度的音乐中,但是大音程的出现是需要小音程的补充的,二者结合演奏出优美的乐曲。

(二)相似性

相似性主要用于音乐的划分,以及其他方面的划分。在音乐类型进行划分时,也是用到音乐的相似性的,如乡村音乐﹑爵士音乐等,这种音乐的划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相似因素在里面。管弦乐器的划分也是根据相似性进行的,首先要进行乐器的位置规定,如弦乐﹑管乐。然后进行组团演奏,这样就可以演奏出好听的音乐。

(三)连续性

音乐的连续性是一种时间的连续,在一首完整的乐曲中非常重要。其实音乐的连续性是很普遍的,比如在听到一首歌时,听到前奏或者第一句就可以跟着唱起来想起后面的内容。这种连续性在乐曲的结尾作用更加明显,一首歌的结束并不是一下就突然消失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热情慢慢消退一样,听者就会知道这首曲子结束了。如果没有使用音乐性这一特性,就会产生“终止感”的情绪,就是想要添加几个音符缓慢的结束,这也是音乐学习的一个表现。

三、语言对音乐的影响

语言和音乐看似不着边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影响着人的发展,也影响着音乐的发展,而音乐极强的表现力又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音乐的学习需要良好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能力的表现。而又影响着音乐,所以音乐的学习一定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表象和动作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工具。表象是事物出现以前的构思,比如灵感和乐思,当作曲家有了灵感之后就会有整首曲子的框架,从而进行具体的表达。动作主要是进行乐器的演奏,在演奏的过程进行思维的发散。[2]

四、心理健康对音乐的学习

音乐可以提升人的境界修养,陶冶学习者和听者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欣赏水平。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的。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走进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水平。然而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来说,听音乐未必是享受,也未必带来自身水平的提高,但是在音乐学习中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从而不能好好学习音乐。[1]音乐心里的作用就是为了调整这些人的心理健康,解决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音乐心理学可以从心里学出发,研究存在心理问题的学习者,然后给出专业的建议或方法,以帮助他们走出阴霾,更好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现在音乐治疗已经成为新兴职业,通过音乐和心理学的结合,对患者进行舒缓治疗,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意义。

五、总结

音乐的学习是对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音乐心理学是音乐学习的工具,是为了帮助更好的进行音乐的学习。因此音乐学习者也要学习音乐心理学,即可以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可以发挥它的工具作用实现一定的社会意义。

[1]郑良俊,韩宏.谈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习中的工具性体现[J].北方音乐,2016,36(8).

[2]罗小平.试析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2):1-6.

[3]侯丽.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6):113-113.

高雅(1984—),女,硕士,兰州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及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音程音乐学工具性
音乐学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