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戏演变研究

2016-02-05罗仙泗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凯里侗族剧目

罗仙泗

(贵州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侗戏演变研究

罗仙泗

(贵州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侗戏是侗族人民的文学、音乐、舞蹈的综合艺术,是侗族人民的文化产物、是侗族人民文化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侗族风格。侗戏也是我国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种,侗族人民非常的喜爱。

侗戏;侗戏种类;侗戏演变

十九世纪初叶,嘉庆至道光年间,侗戏产生了,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侗戏最早形成于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一带,后来慢慢的传布到广西的三江和湖南的通道等侗族地区。是由侗族——侗戏创始人文人吴文彩创作的。

一、侗戏的剧目种类

侗戏迄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是侗族人民创造的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剧种。

侗戏的剧目是非常多的,题材也也非常的广范。很多剧目都是改编侗戏的素材而广为流传的。比如有:琵琶歌﹑民间故事和汉族故事,汉族戏曲剧目。

侗族很多剧目都是由侗戏改编而成的。改编侗戏素材的还有侗族广为流传的琵琶歌﹑民间故事和汉族故事。侗戏与其它剧种比较,侗戏的剧本是很别致的,可以比喻成是一首叙事长诗:词句生动,韵律严格,讲究尾韵﹑腰韵﹑连环韵等。

侗戏在剧本结构和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侗戏的场次分得很细,一出戏通常有几十场。侗戏剧中角色也很多,剧本篇幅很长,要演出一部戏,要几天才能演完。

二、侗戏的音乐

唱腔﹑乐器和打击乐三个部分组成了侗戏。侗戏的音乐非常的优美和动听,大旋律的线条给人以美的享受。唱腔主要用于叙事演唱。旋律是由侗歌的旋律演变而成的一般都是由四句为一小片,上下句结构押韵,旋律悦耳动听。

管弦乐和打击乐两个部分组成了侗戏的乐队。其中月琴﹑牛腿琴﹑侗琵琶和扬琴﹑芦笙是属于管弦乐器。其中小鼓﹑小锣等是属于打击乐器,这种乐器一般多用于侗戏开场,不用于唱腔的伴奏。

三、侗戏的历史演变研究

侗族人民能歌善舞,是一个音乐的民族,也是一个戏剧的民族。侗戏作为侗族人民文化的产物,已经跨越了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洗礼和考验,侗戏音乐是侗族人民文化的瑰宝,侗戏被侗族人视若为掌上明珠。在十九世纪初,清嘉庆﹑道光年间,著名歌师吴文彩(1798—1845),也就是侗戏的创始人。她是是贵州省黎平县贯洞村人。提到侗戏不得不提的就是戏祖吴文彩,吴文彩非常的喜爱侗戏,并为侗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吸收当地的汉族地方戏曲(特别是阳戏)的音乐特征,以侗族大歌﹑琵琶歌为基础,逐渐改编发展形成的,演唱语言用侗语演唱。吴文彩第一个组成侗戏班,并为侗戏进行改编和编排。还用侗族服装作为侗戏的表演。由此,侗戏开始了。至今已经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吴文彩经过不断的改编和编排最早创作出来的侗戏有两部,一部是《李旦凤娇》,是根据汉族传书《薛刚反唐》改编而成的。另一部是《梅良玉》,是根据汉族说唱本《二度梅》改编的。之后,侗戏在不断吸取各个民族剧种的优良艺术成分,是的侗戏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到光绪元年(1875),人们对侗戏的了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了侗戏这门艺术,所以侗戏开始是县与县的流传,之后便是从一个省流传到另外一个省,比如从贵州黎平县的水口区慢慢流传到广西三江县的高岩村。这样侗戏的流传就更加广范。直至1952年,侗戏流传比较广泛的标志就是广西三江县在林溪区举行集会,各地剧团纷纷都来上演剧目,剧目的种类和题材广泛。

1954年,侗族桂剧艺人杨正明和杨校生欣赏侗戏之后,被这种新的音乐股所吸引,认为侗戏音乐美好和新鲜,具有发展的潜力。回来便对侗戏进行琢磨和研究,很快就召集一班人,对连环画《杨娃》进行改编。改编之后的《杨娃》在湖南省通道县阳烂乡上演,结果演出非常成功。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这样侗戏便在通道县流传开来,自然受到群众的喜爱那么发展起来也是很快的。1952到1954年,2年的时间湖南省通道县就有90个村寨组织了业余的侗戏班子。可见人们对侗戏的喜爱。在侗乡,仍然有一种低吟浅唱:“侗戏啊!你慢些走!” 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传入到侗乡,侗族人民向往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侗乡去追求经济的发展,导致侗族艺术侗戏受到冲击。有人在质疑。也有人在说:“吸收外来文化让侗戏更加的丰富。习惯了就好。”是啊,习惯了就好!生活如此,艺术如此,审美的习惯也如此!创新才是对艺术的一种发展判断,只有创新,艺术才能不断的成长和发展,才能更加的强大。侗族的艺术文人们在对侗戏的产生﹑侗戏的改良﹑侗戏的不断发展上作出了接触的贡献。为侗戏成为侗族的艺术做出了坚强的基础。

侗戏发展的根基是—— 融合性,任何一个剧种都不可能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生存下去的。作为土生土长的侗族人,应该号召全社会和全民族,特别是侗族人要不断的继承老一辈侗戏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并努力的去发展我们侗族的文化艺术。把本侗族的侗戏发展好之后的基础上再去吸收各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结晶,那么侗戏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侗戏和喜爱侗戏。侗戏的发展标志着侗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艺术的追求有了新的高度。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侗族人民的文化,思想和艺术生活。

四、结语

侗族人民还有很多的艺术瑰宝,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发展。近年来,重新认识这些宝贵音乐遗产的价值并对之进行有效抢救和保护,保护文化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侗戏”一词也由此被引用到人类学研究之中,引用到民间音乐的研究之中。广西﹑内蒙古和云南等一些少数民族遗产较为丰富的省份还建立了一些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博物馆,对侗戏倍加关注。

[1]王承祖.侗戏音乐形态研究[J].民族艺术,1989,(04).

[2]杨俊.侗戏音乐需要新营养[J].当代贵州,2012,(27).

[3]杨春念.侗族单身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7).

[4]曾虹.侗戏改革的初步尝试[J].贵州民族研究,1985,(03).

[5]吴宗泽.谈侗戏音乐[J].民族艺术,1987,(02).

罗仙泗,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凯里学院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课题,侗戏演变研究(课题编号:XTYB1634)。

猜你喜欢

凯里侗族剧目
舞台剧目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优秀剧目进校园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变脸 凯里·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