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民族歌剧演唱技巧的衍变和思考

2016-02-05朱保历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唱法演唱者

朱保历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歌剧音乐剧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当代民族歌剧演唱技巧的衍变和思考

朱保历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歌剧音乐剧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民族歌剧是我国声乐艺术中的一颗奇珍。作为其最重要的呈现手段——演唱来说,则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演唱理念、技巧和风格等多个方面,彰显着民族歌剧和中国声乐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鉴于此,本文从演唱技巧的角度,对具体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民族歌剧;演唱技巧;发展变化;思考建议

一、当代民族歌剧演唱技巧的衍变

(一)以戏歌唱法为主的《白毛女》

《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直到今天还有着广泛的影响。作品取材于河北的一个民间故事,以在当地十分流行的秧歌剧为基础改编而成。相对于之前的作品来说,该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完善和成熟,标志着民族歌剧第一次发展高潮的到来。具体到演唱方面,因为作品本身是以秧歌剧为基础的,所以以王昆﹑郭兰英为代表的演唱者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风格,特意对秧歌剧的唱法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借鉴,形成一种以秧歌剧唱法为基础,同时又融入了戏曲唱法的“戏歌唱法”。在气息方面,戏歌唱法采用了不同情感不同运气的方法。即根据情感表达需要来灵活使用运气方法。比如在《恨似高山愁似海》中的“路断星灭我等待”一句中,郭兰英就运用了“歇气”的方法,而唱到“我是不死的鬼”时,则采用了“就气”的方法,这种灵活的运气方法,无疑是更加有利于情感表现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在咬字吐字方面,戏歌唱法主要借鉴了戏曲中的“喷口”技巧,即先将所发出的字头气息在发该辅音气息受阻的部位,然后将字头有力地喷出。该技巧的优势在于适合表现瞬间的激动情绪,尤其适合苦大仇深的喜儿这一形象。在唱腔方面,主要对戏曲中的润腔技巧进行了借鉴,包含音色性润腔和装饰性润腔两种。特别是哭腔和拖腔,更是将喜儿的悲苦﹑激愤等情绪推向了高潮。可以看出,《白毛女》戏歌唱法的选择,是与作品本身有密切的关系的,不但完美表现了作品,同时也对随后的声乐演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以戏曲唱法为主的《洪湖赤卫队》

《洪湖赤卫队》是继《白毛女》之后民族歌剧的又一部经典之作。讲述的是革命女英雄韩英带领赤卫队和恶霸彭霸天作斗争的故事。1959年,为了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湖北省的多个音乐团体共同排演出了这部作品,进京首演后,受到了多位领导同志的好评,并收到了全国多个省份的演出邀请,很多经典唱段直到今天还在广为传唱。从该作品的演唱技巧来看,因为作品取材花鼓戏,女主人公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也是花鼓戏演员出身,所以主要运用了戏曲唱法。在音色方面,为了保持声音的高位置,王玉珍努力使自己保持在轻松的状态中,保证随时随地唱出富含穿透力的音色。在咬字吐字方面,为了更好的突出作品的地方色彩,在以普通话为主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字词仍然使用湖北方言,既能够得到全国观众的认可,同事也保留了鲜明的地方色彩。在形体﹑动作方面,戏曲演员出身的王玉珍可谓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将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步﹑法的一招一式,都与每一句唱腔相融合,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美感体验。而且在具体的演唱中,王玉珍还善于灵活运用上滑音和下滑音,这两种装饰音的运用,能够使音乐表现更加圆润﹑自然和柔美。比如在著名的《洪湖水,浪打浪》中,在对一些衬词的演唱中,就多次出现了这两种滑音,充分表现出了水乡人民水一样的柔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依恋和憧憬。可以看出,同样是受到作品本身的影响,《洪湖赤卫队》对戏曲唱法的选择是十分恰当的,而且充分证明了戏曲唱法在民族歌剧演唱中的价值和作用,起到了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三)以美声唱法为主的《原野》

《原野》是学院派作曲家金湘的代表作,也是民族歌剧创作中的又一部精品。与之间的作品相比,这部作品在创作上更加向西方歌剧靠拢,即创作者想要尝试是否可以用传统西方歌剧的形式来表现民族化的内容。所以作品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并辅以了多首具有较高演唱难度的咏叹调。演唱者万山红也是学院派歌唱家的代表,接受了系统和正规的美声唱法训练,所以在演唱上也是以美声唱法为主,成功塑造出了金子这一中国歌剧史上的经典形象。具体来说,在气息方面。美声唱法对气息是极为看重的,讲求气息的深入和通达,如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中,一开始就是小字二组的降G,万山红先是用弱音起音,然后做渐强处理,直到完美的唱出最高音,唱出了金子内心中最真挚的呼唤。在共鸣方面,美声唱法要求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获得变化自如的音色效果。如在中低声区,万山红主要采用了胸腔和口腔共鸣,获得了低沉﹑哀怨的音色和情感表现效果。而在高音区,则用采用了头腔共鸣,获得了富含穿透力的演唱效果。在音域方面,在共鸣﹑呼吸﹑真假声转换的帮助下,美声唱法能够获得三个八度左右的音域,使万山红能够在几次音程大跳中游刃有余。用正统的美声唱法来演唱民族歌剧,万山红可谓是第一人,极大丰富了民族歌剧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四)以融合唱法为主的《运河谣》

《运河谣》是近年来民族歌剧中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表现的是京杭大运河上一个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水红莲的扮演着是青年歌唱家雷佳,作为当代演唱者中的代表,雷佳使用了民族和美声相融合的歌唱方法,获得了完美的表现效果。在气息上,雷佳采用了美声唱法中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重点强调气息的控制,使每一个音都立在气息上,换言之就是每一个音都是在气息的支持下才唱出的,由此获得饱满﹑结实的音色效果。在咬字吐字上,则主要借鉴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方法,演唱时,先是将字头清楚快速的吐出,并将字腹与字头保持在统一稳定的状态下,最后再予以精准的归尾。在音色上,雷佳善于根据不同的情感﹑情绪来选择最为契合的音色。如表现女人幸福﹑羞赧的形象时,音色是柔美﹑婉约的。表现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形象时,音乐是高亢﹑坚定的,表现出了演唱者对作品和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充分证明了不同歌唱方法有机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声乐演唱和教学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二、对民族歌剧演唱技巧衍变的思考

歌唱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创造活动,演唱者可以多种表现方式和渠道。所以在对民族歌剧的演唱中,不能将自己限定在某一种方法和类型内,而是应该敢于以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对作品进行处理。即无论是何种方法,只要是有利于歌剧表现的就都可以为我所用。这也是针对于实际情况而言的,在中国声乐演唱的发展历史上,曾将演唱方法划分为了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多种方法,一个负面作用就是很多演唱者不自觉的将自己划分为了某种类型,但是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划分,从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作品,从这个角度而言,所谓的类型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需要演唱者树立起开放﹑多元的理念,敢于用自己的方法和风格去表现作品。从几部经典歌剧的演唱来看,演唱者之所以大获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敢于突破各种限制,根据作品的实际表现需要对其它歌唱形式和方法进行有机的借鉴,才能将人物形象塑造的真切和生动,获得完美的表现效果。所以要求创作者走出类型化的圈子,多学习,多借鉴,善于吸收一切优秀质素,也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形成鲜明的演唱风格。

综上所述,声乐演唱作为一门二度创作,其本质就在于表现出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所以作为一种手段和渠道,其本身是没有是非对错之分的,而且为了获得更好的二度创作效果,演唱技巧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从对几部经典歌剧演唱的分析可以看出,民族歌剧演唱已经走上了一条科学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道路,凭借着契合的演唱技巧,先后塑造出了多个经典的歌剧人物形象,使作品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展现。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仍然要坚持这种求新﹑求变的意识,敢于探索,大胆创新,使民族歌剧演唱再一次迎来质的飞跃,体现出当代人对这门艺术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

[1]董兵.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回顾及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3,(04).

[2]周传明.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02).

[3]李力.浅论民族歌剧中演唱技巧与形象塑造的关系[J].菏泽师专学报,2001,(03).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唱法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