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舞蹈生态学理论分析舞蹈剧目《走西口》的编创

2016-02-05魏亚男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舞动剧目舞蹈

魏亚男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用舞蹈生态学理论分析舞蹈剧目《走西口》的编创

魏亚男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舞蹈剧目《走西口》作为有深厚文化历史背景铺垫下的产物,其舞蹈编排的素材,技法与艺术表达,无一不运用对民族舞蹈文化发展规律的探索。它巧妙的结合舞蹈生态学中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艺术学等多种门类的相关学科,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并利用各种舞蹈生态因子和舞蹈生态项,创造意象,达成舞意,成为优秀的舞台舞蹈作品。

舞蹈生态学;舞蹈编创

一、《走西口》中的舞蹈生态学

在舞蹈生态学的理论当中,舞蹈被认为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中存在的人类有目的的行为。“走西口”的历史故事为舞蹈剧目的编创背景提供了一个具有社会性的角度,换句话来说,就是舞蹈的编排设计依靠着这个独有的文化背景作为表情达意的大环境。剧目《走西口》的舞蹈情节是通过简单的两个舞蹈形象反映其背后强大的艺术生长环境和当时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内涵。所以说,此舞蹈剧目很大程度上是从舞蹈生态学角度来展现其艺术美感的,他的文化背景也成为了舞蹈编创的主心骨。

“走西口”的历史起自明朝初年的独特历史环境,边塞军需吃紧,运费昂贵,明政府鼓励商人向边塞运粮,这也是晋商兴起的历史背景。走西口的根源在于内地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激烈,已经超过当时生产力所能承受的水平,这也造就了舞蹈故事情节当中的妹妹几次心想留下哥哥,但出于无奈哥哥不得不离家求生存的缘故。一个好故事情节的编排一般建立在一个强大的戏剧冲突之上,也就是舞蹈生态学所说的在特定的环境中。人的形体动作作为媒介为的是表达其内心的目的意图,走西口作为政治家“借地养民”政策的政治手段,将当时大多数的百姓推入这个无奈出走求生的潮流中,其间各种故事的发生发展,使得舞目的历史冲突达到一个制高点。当然,舞台作为一个表现历史片段的媒介,只能以小见大,即简单又具体的表达一个历史的点,既能表情达意,又能被大众接受认同。剧目《走西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就舞蹈功能而言,《走西口》属于表演性质的舞蹈。舞蹈表现的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故事场景,具体在一种浓缩与升华的人类情感,不仅具有节奏性,在体态上却也是动态与稳态的交替,以稳态作为每一个动作的起点与终点,饱含山西民间舞酸﹑嗲﹑扭捏的艺术特点,那种男女主人公之间表情,眼神的变化,加之动作的酣畅淋漓展现二人情谊深厚,不仅很好的刻画了人物间的情感纠葛,也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对百姓生活的负面影响。

二、用舞蹈生态学分析剧目《走西口》

剧目《走西口》可以按照情感线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情感铺垫

舞蹈出场的形态设立在没有伴奏的背景下,男女主人公在安静的画面下牵手上场,妹妹紧随哥哥的步伐紧扣十指,无一不透露着恋人不舍的真切情谊。简单的画面布置,真实质朴的表达着两人的情感。这里没有夸张的舞动因子,而是利用了呼吸节奏,将内在情韵快节奏的表达出来,给观众一种情结暗示,是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一种巧妙铺垫。

这一部分的双人动作配合多为互相拖拉式等近似于推抱的相对力量的互动。例如,哥哥推着妹妹前行,妹妹用后靠的体态表示不愿分离的场景,其中衔接着跳,转,翻等双人技巧串,这样两个人互动的情节,正是牵引两个人关系的线索,动作在依靠间行进,线索不停,关系不断,且每一段舞动序列都不尽相同,各显其彰,这里的动作编创利用最基础的舞动元素,通过间接的叙事与抒情,达到舞动与舞情的形神兼备,身心一致。随着音乐节奏的不断加快,两个人的情感表达不仅限于简单的相互依赖,此时妹妹动作多使用折,转等二维舞动,不单是处于同一纬度,利用跳转与地面的结合,将舞动复杂度提升,从而表现一种内心的复杂情绪和纠结心情。当然,作为山西民间舞的一支,那种全身心的动作线条,夸张大咧的舞蹈序列,穿插以拥抱﹑依靠为线索,展现出一种温和舒缓的的舞境,也自然而然的生成了“意”与“美”的结合体。

第二部分:情节深化

第二部分开端于舞蹈场面由安静转向欢悦的气氛,音乐节奏由柔美变为灵活多变,其中双人的技巧展示更快速复杂,花样多彩,是第一部分的升华,同时也是舞情的升华,是舞蹈剧目的高潮部分,两个人配合默契,以快节奏的舞动表现这一部分舞畴序列的基本节奏型。其典型性显要动作部位多为腰﹑胯部的扭动,旋转,其基本步伐多山西民间舞中的踩﹑踏,特点鲜明突出。

这一部分的编创多以男女主人公的情绪为主线,利用双人技巧的牵引,加之面部表情的真实再现,入情入景。男主人公的体贴与呵护,以双臂的开合与各种跳的技巧体现;女主人公的娇羞与依恋,多以含蓄的手遮﹑挡,身体的三道弯这样的小舞动展现。舞情展现的合理得当,也为后面结局的突变做好了鲜明对比与铺垫。

第三部分:情感延伸

高涨的情绪到达顶点后,一般都会呈现下降趋势的舞台情感表现。舞目的结束段音乐由欢快变为急促,利用舞动风火轮和涮腰,将肢体大开大合作为情感表现,两人将舞情线索延伸到极致,运用一切肢体的能动性展现两人难舍难分的故事情节。这一部分不同于第二部分,它是悲伤到达顶点,合理利用三维空间,将肢体的无尽延展取代舞具的作用,更具说服力,运用肢体协调一切舞意。

三、《走西口》编创中的舞蹈生态学理论

通过对舞目《走西口》的情节分析,可以得出《走西口》的编创是以历史背景为为宏观框架,以情节中男女主人公的舞情为主线的山西民间舞类群。我们通过舞蹈生态学中的四大核心元素“形,功,源,域”分析其编创技巧。

(一)形:《走西口》中舞蹈形态分析

舞蹈形态由多种舞蹈因子构成其舞动﹑舞序,进而形成完整的舞目。《走西口》中的舞动及舞序,不仅是由单一的山西民间舞动律而构成形象资料的。直观而言,作为双人舞的范例,其“形”大多通过内心的舞情借助肢体的延伸来完成的,编创写实性强,情节性突出;通过独特的音乐节奏型烘托舞境,以渲染气氛,从而突出两个演员的舞台表现力,使得其形的艺术内涵不单限于肢体舞动。

(二)功:《走西口》中语言系统功能的构建

一部优秀舞目的完成,一是要看舞体的出色表现,二是要看舞蹈语言在舞台上的完美诠释。

舞蹈编创者作为舞体的一部分,他们运用社会文化背景的启示作用,搜集﹑组合﹑整理﹑编排,以一个突出的舞词(舞动的外部表现)落实于一系列舞蹈形态,再将其注入舞情,是舞目具有传情达意的审美作用,并给予它一种特殊的功能——舞蹈语言的表达。《走西口》在舞蹈语言的表达中运用到位,准确。由于它的发生背景具有其历史独特性,所以其舞蹈语汇地域性特点较突出,这也为《走西口》的语言系统定了方向,以男女主人公情感深厚却因现实因素不得不分离的情节为主要情感线,建立了属于《走西口》的舞畴范围。

(三)源、域:《走西口》中生态环境的确立

舞目《走西口》中的生态环境,或者说生态系统,有时是决定舞目立意的主要因素,它体现在舞蹈生态学中的“源”与“域”当中,奠定了舞蹈编创的基调。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要凭借其表现的生活内涵来彰显其艺术价值,最关键的便是编创的形式与内容。《走西口》作为发生在独特历史时期的现实故事,通过史料得出这是政治改革史上的一次重大冲突。舞目的编创正是利用这一冲突,并且对其范围进行限定,取材自最普通的百姓生活与情感故事,以小见大反映更深远的社会内涵,使艺术大众化﹑生活化,审美化,这也成为了形式与内容结合的精妙成品。

四、综述

《走西口》的编创是舞蹈生态学理论发展的一个良好体现,其中所运用的舞蹈语汇,编创技巧,都是生态学的学术理论延伸与实践的结合体。舞蹈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再次给每一个新兴舞目的素材提取,情节编创以及典型艺术形象塑造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为舞者找寻自身内在修养也有一定启发,也为今后的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性指导。舞蹈生态学将会引领一个新型的艺术创作热潮。

魏亚男(1993—),女,山西太原,硕士研究生,山西大学,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舞动剧目舞蹈
舞台剧目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舞蹈课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指尖上舞动的“根”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优秀剧目进校园
翩翩荷叶舞动街头
舞动的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