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蓬莱地区民歌的文化价值及保护措施研究

2016-02-05孙美玉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蓬莱号子渔民

孙美玉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蓬莱地区民歌的文化价值及保护措施研究

孙美玉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飞速发展,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在几百年前逐步形成的具有浓郁民俗特色和文化价值的蓬莱民歌正在慢慢消失,由此对蓬莱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及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

蓬莱民歌;文化价值;种类;特点;保护措施

蓬莱民歌是蓬莱人民在劳动生活中,集体创作并经过代代相传又不断发展完善的,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民间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充分反映了蓬莱人民的勤劳勇敢乐观向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蓬莱民风民俗的产物,是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生动而具体的反映蓬莱当地的民风民俗,是蓬莱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民俗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地方民歌。如蓬莱渔民号子,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既是渔民们劳动的动力,又是渔民们的精神食粮和支柱。在过去木船航运的年代,渔民们是大海的征服者,也是主宰命运的征服者,“渔号”见证了蓬莱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见证了人们战胜大自然的奇迹,是劳动人民伟大的力量和智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号子又是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斗争的产物,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风格多样﹑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财富。

然而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蓬莱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资源的不断开发,“渔号”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所处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根据当地的情况考察来看,蓬莱地区沿海的木船早已被机帆船所代替,而海上进行大型的捕捞作业的轮船也不再需要渔民号子来鼓舞精神和指挥协调劳动了。号子生存的土壤基本上已经发生了改变。另外,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当前音乐话语大权被通俗音乐所垄断。整个社会环境的更迭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农村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民歌失去了兴趣,目前在蓬莱能唱出地道渔民号子和风俗歌烧纸调的人也所剩无几。当他们渐次离开人世的时候,祖祖辈辈留下的民歌成了无人继承﹑奄奄一息的遗产。在这种情况下,对蓬莱地区的渔民号子及风俗歌烧纸调等民歌进行系统研究整理,创新发展及保护和传承已迫在眉睫了。

一、蓬莱地区民歌的文化价值

(一)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

蓬莱民歌不仅具有非常独特的地域特征,又是当地独特的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纪录。其中蓬莱渔民号子是渔民们的艺术创造,它使我们形象而生动的感受到沿海渔民当时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以及他们朴实而丰富的思想感情。勤劳的渔民赋予了“渔号”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创作特征,它的演唱形式一般采用“一人领,众人合”,也有极少数的独唱形式,领导者是劳动的指挥者,又是号子的领唱者。它就像艺术的号令一样,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当渔民们在海上追赶鱼群﹑或与狂风恶浪做斗争时所唱的号子急促﹑高亢﹑激昂有力,渔民用实词的呼喊声来与激流﹑险滩﹑狂风和巨浪抗争,听着让人惊心动魄,具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当风平浪静,渔民们鱼虾满仓归来时所唱的号子,则婉转悠扬,优美抒情。这种演唱与劳动紧密联系的艺术形式,是渔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被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歌,体现了人民的共同审美观点和对艺术的喜爱,这也是它得以流传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有力的说明了音乐艺术是不能脱离劳动人民的劳动创作和思想感情而孤立存在的。

蓬莱民歌的另一种独特题材的风俗歌烧纸调,是一种集说唱和舞蹈于一体的祈福庆贺,祭祀歌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是胶东乃至全省少有的民间音乐。主要以唱为主,以舞蹈为辅,配以“嘭嘭”的单皮鼓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风俗歌烧纸调的魅力在于它那浓郁的乡土气息,朴素的美和融汇于信仰中的真挚表演形式及纯真的情感。风俗歌烧纸调唱歌的内容大都是民间故事。歌词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旋律婉转﹑节奏富有变化,所以说由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歌,大多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与意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因而从内容到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它集中了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实践的经验,并在人民中传唱,具有较高艺术性和通俗易解性,也体现了区别于其它山东民歌而独具艺术魅力的特点,这正是它具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的原因所在。

(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蓬莱地区的民歌之一,即蓬莱渔民号子是千百年来当地渔民在长期的渔业劳作中为协调动作,抒发情感而形成的一套完整而丰富多彩的号子,有的优美婉转,抒情动人,表现了渔民们日常生活的喜好﹑情趣;有的粗犷奔放﹑高亢有力,充分体现了渔民那种不畏艰难险阻的强悍性格,和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所以无论在演唱形式﹑衬词的运用以及调式旋律上,都有独特之处,这种风格的形式,与渔民们所在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风俗面貌﹑地方语言以及当地的民间传统音乐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蓬莱渔民号子与其他类别的民歌相比较,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它粗犷高亢﹑热情奔放﹑气势磅礴﹑乐观向上﹑雄健有力﹑优美婉转﹑构成它独具风格的美。这与渔民们长年与大海打交道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受胶东传统文化的影响,蓬莱人民养成了勤劳朴实﹑懂得享受生活,能够在艰难的情况下寻找生活的乐趣,具有大海般的情怀,使整个沿海地区的民风都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而蓬莱另一种民歌,风俗歌烧纸调,以它独有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虽说原始但是的确丰富多彩,有的曲调婉转优美,善于抒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对未来的渴求;有的曲调节奏速度较快,叙事的内容较庄严肃穆,表达了人们对民间信仰虔诚崇拜的色彩。风俗歌烧纸调无论在连缀演唱上,调式旋律上,特别是在衬词衬腔的运用上,都有它的独特之处,而形成这种特点,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地方语言以及当地民间音乐的一些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千多年来风俗歌烧纸调世世代代都是由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下来,自宋朝在宫廷内产生后,这种祈福活动迅速流传到民间,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

风俗歌烧纸调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辛勤劳作的人们经过一年的耕耘,利用冬季农闲和过年期间,借着这种文娱活动,走街串镇,载歌载舞,向人们表达美好的祝愿以及对丰收的年节表示庆祝。正是淳朴的人们对歌舞的热爱和对民间信仰的崇拜,才使得蓬莱民间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得以保存下来。为研究蓬莱地区的民歌艺术,传统的劳作方式和风土人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二、蓬莱地区民歌的保护措施

(一)政府与政策的重视和保障

蓬莱民歌有着辉煌的过去,在近千年乃至更早的历史阶段中,历尽沧桑,才使得蓬莱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得以保存下来,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十分宝贵的民间音乐遗产,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工业生产代替了农业社会的手工作业和海上作业,生存环境的改变使民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外来文化的冲击﹑电视的出现﹑农村娱乐生活的丰富,使得很多人对民歌失去了兴趣。所以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着文化多样性的丧失,而古老的艺术文化,在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冲击下正处于消失的过程中,古老的民歌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所以对蓬莱民歌历史价值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已刻不容缓。

蓬莱地区的民歌自成体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及独特的海洋文化与生活习俗。在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并对蓬莱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引起当地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对蓬莱民歌的重视,制定了一些保护政策,如申请文化遗产,但要排除有些地方利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大多考虑地方经济和知名度为主,走单一肤浅的文化产业模式,这就难免会造成文化的庸俗,最终导致文化特性受到冲击而贬值。申请专项资金资助民间民歌的继承人,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保护传承民间音乐文化,使其得以发展下去。

(二)地方对蓬莱民歌的整理与保护

中国历来有搜集民歌的传统。我们不妨建立一个专门民歌搜集机构,就像古代的乐府,对各种民歌进行搜寻搜,通过笔录﹑音响﹑视频,对民间民歌其历史产生﹑发展﹑唱法﹑曲谱进行记录和分类整理等方式以确保民歌的多样性。并建立起蓬莱民歌规范完整的文库档案,以此妥善保护并合理利用。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发起,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编辑出版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独立成卷的《中国民歌集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现代化的发展必然带来物质手段的提高,这是一把双刃剑。民歌收到现代化的冲击,但也能从中受益。在“中国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学术研讨会”上李教民在发言中建议运用当代的电脑信息技术立体的搜集﹑保护民歌,建立民歌的文字系统﹑乐谱系统﹑声像系统﹑实物系统(静态的乐器﹑器物﹑图片)和图标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他在河南省已经联合计算机专业的同仁申请了相关的数据库课题的保护无疑是一个福音。

音乐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音乐基石,我们可以尝试在蓬莱地区师范院校及中小学内,进行民歌走进课堂的活动,让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多多了解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曲。在这方面,台湾学者欧光勋做的很好,他在谈到自己从事中国民歌及少数民族民歌教学的时候说:“我在教学生学民歌的时候,每年都让他们背唱一百首民歌。他们可以唱不好,学生不是歌唱家,但一定要会唱。”在对学生传授民歌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聘请当地民间优秀歌手作为指导老师,在学生的欣赏课中增加蓬莱民歌的欣赏内容,安排学生采风﹑搜集民间音乐素材等方式,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使蓬莱民歌在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蓬莱地区的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海洋文化与生活习俗。我们可以利用旅游项目,选择沿海一些风景区域,适当恢复渔民传统的捕鱼作业过程和劳作方式及民俗活动。让游客亲自体验沿海地区的民风民俗,特别是让更多的人参与渔民捕鱼的过程中,并唱起粗犷豪放或委婉动人的渔民号子,让人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民歌的独特魅力。以旅游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蓬莱民歌,并引起人们学习民歌的兴趣和爱好。

另外,每年的八月,秋高气爽,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带着他们对和平的祈祷,来到蓬莱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蓬莱有名的“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节。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在的音乐会上,多一些民歌曲目,让外国的青少年了解中国民歌,喜好中国民歌。

其次,我们还可以把民歌插入电视电影作品中,以增加民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以求发扬光大。最近新拍的电影《寻找刘三姐》就是很好的例子,电影中有大量广西民歌和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歌,大多是原汁原味,并且没有伴奏的民歌和民间舞蹈,演员苏有朋在作品中唱了大量广西民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心想唱歌就唱歌,不需要技巧,说唱就唱。”大部分演职人员在拍摄过程中都被广西民歌所感染。这正说明民歌的魅力和传承发展的美好前景。

“民歌是先于一切音乐形式产生的声乐体裁,他对于其他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上午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民歌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人们一代一代不间断的努力,我们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继承人有力保障。同时培养更多年轻的一代来从事民歌的研究工作,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持久的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1]徐天祥.2005年——中国民歌何处去?——“中国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学术研讨会”综述[J].音乐研究,2005,(2):3.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音乐舞蹈》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民歌”词条[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456.

猜你喜欢

蓬莱号子渔民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我家的“号子”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蓬莱迎曦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唱起号子走汉江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蓬莱凝翠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