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研究

2016-02-05卢亚宁

山西青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介入社会工作

卢亚宁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我国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研究

卢亚宁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要:人类社会快速发展,人们不仅仅是生存着,更要生活着。对于生命最后阶段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临终关怀应需而生。临终家庭型、专门临终机构型和综合医院型,是我国目前实施的三种主要形式,但是传统的临终关怀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专业临终关怀优势凸显。

关键词:临终关怀;介入;社会工作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死亡以及临终期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事情。传统意义上,死亡绝对是社会个体的个人事件,但是,个人事件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个人事件和社会事件都是相关联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个人的临终需求,已经上升到社会阶段。一直以来,涉及到临终和死亡的照顾,主要是由家庭成员来完成。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实现,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仅仅由家庭提供临终关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临终关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需要,专业的临终关怀应需而生。

一、临终关怀的历史与发展

临终关怀是一种对临终者的全面照顾,不仅是对躯体的照顾,更是对精神和生活的全方位关怀。随着医学的进步,卫生保健系统也飞速进步,但医学进步更多是偏重于诊疗技术,着重于治疗疾病,而较少强调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保证病人的尊严。临终关怀萌芽于17世纪初,1967年创办的“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护理院”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之后,临终关怀机构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在我国临终关怀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一般由医生、护士、心理医生、社会志愿人员等共同参与。临终关怀不以延长临终患者的生存时间为目的,而是把提高患者的临终生命质量设立为最终目标,着重控制病人的疼痛,临终关怀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使其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东方医院、上海南汇护理院、昆明市第三医院等单位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机构。据统计目前包括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30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创办的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机构已超过120家,有数千人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目前,主要的临终关怀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医护人员管理,为病人在医院设立专门病房,;二是由专业护理人员主导,设立的专业化临终关怀医院,;三是病人的亲人及其家属提供的照顾。

二、临终关怀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更多的老年人在面临死亡时焦虑恐慌。临终关怀一方面在生活上提供了专业的临终照料,另一方面,更在精神上给老年人提供支持,给予合适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使其有勇气面对死亡,可以更加有尊严的度过生命最后的日子。

首先,临终关怀可以部分解决老年人在临终阶段的照料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这表明,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加快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养老问题。

其次,临终关怀有利于调节老年人精神负担。毋庸置疑,每个人都对生命有着无穷的渴望,在面临死亡时,每个人都会恐惧、孤独、焦虑。怎样让生命在最后阶段依然保质保量,依然可以舒心平静,是临终关怀一直在追寻的最终目标。

三、传统临终关怀的缺陷

(一)“家庭式临终关怀”缺乏专业支持。目前,“家庭临终关怀”是临终关怀的主要模式。家庭成员很少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较达到理想效果,往往会给家庭成员带来很大的压力,患者往往会有愧疚乃至自责情绪,这很难保证临终者的生活质量。而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中,家庭模式主要是核心家庭,家庭成员较少,很难承担照顾患者的重责,种种困难显示,专业临终关怀机构是很有必要介入的。

(二)综合医院较少关注临终关怀。综合医院一般接受患者数量庞大,主要以治疗疾病为主,更多照顾患者身体情况,较少介入心理治疗。同时,综合医院病人往往挤在同一病房,患者情绪传染严重,缺少家庭氛围。这些都不利于患者的临终生活质量。

四、专业临终关怀的优势

(一)社会工作者有着专业的工作态度

社会工作强调平等,要尽可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社会工作的工作职责就是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在社会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所有的活动都充满了对人的尊重、以及平等的态度。

(二)社会工作有着专业的技术支持

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技术支持,一定程度上去介入临终者的生活。在介入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会具体分析案主的资料,区别对待每个个案。我们一般把实施过程分为预估、计划、干预和评价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社会工作者都会实时监控过程,根据案主不同情况不停修改实施策略,为下一步的行动设定目标。通过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可以有效缓解临终者痛苦、减轻家属思想负担,让临终者享有高质量的临终生活。

(三)社会工作坚守伦理守则

每个行业都有职业道德,是从事者的行为准则。而社会工作的职业道更多表现在对伦理守则的遵从。第一,社会工作者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要顾全患者和家属两方面的舒适感;第二,社会工作者必须遵守保密原则,为接受临终关怀的家庭的一切介入进行保密。第三,社会工作者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患者的感觉放在第一位,不受其它因素干扰。

鉴于我国的国情,临终关怀的接受度与参与度都远远不够,我们应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弥补社会工作者数量的不足。同时,加大社会组织和媒体舆论宣传,这样将大大帮助临终关怀理念和社会工作在全社会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宪武.中国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及其前景展望[J].肿瘤防治杂志,2003.1.

[2]常子奎,管健.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

[3]李君,张大勇,菅林鲜.老龄化背景下的临终关怀问题[J].理论探索,2011.3.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8-0155-01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介入社会工作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