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情资料——发掘馆藏档案的富矿

2016-02-05石尚德

档案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馆藏资料文化

■石尚德



地情资料——发掘馆藏档案的富矿

■石尚德

档案是文化的母资源。各级档案馆丰富的馆藏,为我们依托馆藏档案,发掘其中的历史文化信息,打造档案文化产品,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010年以来,尚义县在档案文化开发利用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使得档案文化建设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主战场,在增强当地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档案事业在认识上的种种偏见。长此以往,势必开创档案工作的良好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促进档案事业的大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回顾以往的档案志工作,值得借鉴的经验为数不少,但也发现其中一些美中不足之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⒈档案馆重管理轻利用的积弊天长日久。如何保障档案的安全讲得多,而对安全保管条件下档案的开发利用想得少。

⒉ 对于档案保管过程中出现的濒危档案,或者抢救得来的濒危档案的如何抢救问题,倾向于向上级要经费,要项目,在没钱的前提下,免谈开发。

⒊安心于为别人提供档案服务,忘记了自己也可以成为档案文化开发利用的主体。到头来,别人在开发成果的最后鸣谢几句,就算是对档案人的最好褒奖了。缺乏主动站在文化开发的高度,利用好自己身边的富矿,成了典型的“抱着金碗讨饭吃”。

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一些辛辛苦苦得来的档案资料,被别人抢先利用,出了成果。造成档案人在文化层面上处在尴尬的位置。尽管档案人淡泊名利,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但如果不奋起作为,挑起自己的担当,档案工作墨守陈规的局面就难以打破。

二、工作的实践

⒈摸清底数,推进规划。对馆藏档案,要胸中有数,并对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资政价值有所评估。如果束之高阁,将不能为社会所用,造成文化资源的隐形浪费。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把档案文化开发的“蛋糕”做大,尚义县将所有档案文化开发项目,统一列入“尚义县地情资料丛书”编纂序列,由易到难,稳步推进。自2010年4月至今,先后编辑出版了《口外方言》、《尚义大事记(1986.12-2004.3)》、《尚义千年大事》、《尚义革命史资料》、《尚义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尚义县历史资料》、《尚义商业志》、《尚义口头文学志》、《尚义曲艺戏剧志》、《尚义报(缩微版)》、《尚义文化史料五种》、《商都县报(缩微版)》、《跃进报(缩微版)》、《尚义设治局志稿二种》、《尚义县安置怀来库区移民史料》等15部地情资料,内容涉及语言、党史、曲艺、文化、珍贵档案缩微保护等方面。与此同时,有《尚义县历史资料汇编》等一系列地情资料,因不宜公开出版,作为内部资料积集后留作馆藏资料,以备后查。因经费匮乏而未能出版的已编就书稿尚有《尚义人物志》、《尚义艺文志》等数部。

⒉科学实施,讲求效率。在档案文化开发利用工作中,尚义县广泛利用现代化办公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譬如对一些需要数字化的纸质资料,采用清华“尚书七号”的OCR技术,自动识别成电子文本,效率之高,胜过优秀的打字员。在外出搜集资料过程中,携带便携式汉王E摘客,录入整页资料,只需轻轻一刷。

⒊顺势而上,营造阵地。长期以来,档案部门在地方文化事业的主阵地位置被扭曲,在《档案法》颁布后,依法实施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给各级档案工作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尚义县档案部门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顺势而上,目前已经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⒋服务大局,成果有用。着力在有用、实用、好用上下功夫。有感于尚义县设治时间短,文化资源未经挖掘的历史实际,有感于县内各级各部门可资利用的文化产品的缺憾,尚义县在地情资料的编纂过程中,紧扣有用、实用、好用原则,为当地免费提供了一系列档案文化产品,获得了社会的认同。

⒌功在诗外,发人未发。在档案文化开发利用实践中,变僵化格式为灵活布局。努力在档案馆外,寻觅可供资政的内容。一方面苦苦搜求最新的科研成果,一方面亲自到野外踏查、科考,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丰富了地情资料的内涵。

针对尚义县野生植物档案缺失的问题,我们利用几年的时间,对域内绝大多数野生植物进行了现场摄影、专业鉴定,并上传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图像库》中,为当地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影像档案。有一些图像档案,被载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出版的《中国野外观花手册》中(丛书共7册,其中在《东北野外观花手册》、《华中野外观花手册》和《西北野外观花手册》3本图谱中有载),扩大了受益面。我们还发现了尚义的丹霞地貌、冰川遗迹,对尚义境内的野长城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拍摄,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建立了相关档案。一些档案内容实现了发前人所未发,增加了可读性和权威性。

⒍增加特色,鲜明个性。档案文化开发过程中,对必备的、“人人皆有”的内容,做到不漏项、不敷衍,譬如《大事记》的编纂。我们在编纂断代《大事记》的基础上,编纂了通贯古今的《尚义千年大事》,使得尚义县有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大事记通稿。对于有地方特色的内容,譬如东路二人台、民间游艺活动等,我们编辑出版了《尚义曲艺戏剧志》等地情书,尽量写出特色,使读者一书在手,仿佛置身尚义本地,对尚义历史文化通览无余。

⒎资料征集,广采博收。长期以来,努力打破认识上的偏见,站在地方文化的最高点,规划和开发文化产品,地情资料中,既包括传统的大事记、地方党史资料和党史正本,亦包括珍贵档案的抢救成果,也包括口碑资料的汇编,努力做到一地地情,靡不搜集。

⒏资料选题,有的放矢。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内容选题,尽量辑录他书所不载的有价值内容,在确保地情资料权威性的前提下,有用、好用成为最大的亮点。许多资料一经面世,既被抢索一空。在客观上也存留了许多珍贵档案,使得许多行将湮没的口碑资料、档案资料刊行于世,摆脱了被尘封的厄运。

⒐资料发行,不求利益。档案文化产品的珍贵之处,在于存世、资政、教化。我们在地情资料的发行中,一律采取免费赠阅方式(受赠对象以党政机关和乡镇为主,严格按照《内部资料管理办法》办事,严格控制赠阅范围),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为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免费提供了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地方第一手权威资料,使全社会受益,地情资料成为域内文化的拳头产品。档案事业由社会的陌生、漠视,领导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逐步转变为社会认可的“正经工作”。地情资料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群众喜闻乐见,领导案头必备。

地情资料是地方社情民意之总成,档案馆丰富的馆藏,为地情资料的开发利用,注入了无尽的源泉。档案部门理应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成为地方文化的主流阵地、权威部门。在开发过程中,最大化地占有资料、保存资料、升华资料,依此产生更多群众喜闻乐见、团体须臾不离、领导爱不释手的文化产品,是当代档案工作者应有的担当。

猜你喜欢

馆藏资料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谁远谁近?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