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季羡林谈老年十忌

2016-02-05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7期
关键词:服老年老季羡林



季羡林谈老年十忌

人的一生,都有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共性。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一些独特的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特性。老年禁忌不一定有十个,我因受传统的“十全大补”“某某十景”之类的“十”字迷的影响,姑先定为十个。

一忌:说话太多我在这里讲“忌说话太多”,并没有“祸从口出”或“金人三缄其口”的含义。说话惹祸,不在话多话少,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惹大祸。口舌惹祸,也不限于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都可能由此致祸。我编了四句话。奉献给老人:年老之人,血气已衰;煞车失灵,戒之在说。

二忌:倚老卖老根据我个人的体验与观察,一个人最不喜欢别人瞧不起他。一感觉到自己受了怠慢,心里便不是滋味,甚至怒从心头起,拂袖而去。有时闹得双方都不愉快,甚至结下怨仇。这是完全要不得的。一个人受不受人尊敬,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值得别人尊敬的地方。摆架子,倚老卖老,都是枉然的。

三忌:思想僵化从生理上来看,人的躯体是由血、肉、骨等物质的东西构成的,是物质的东西就必然要变化、老化,以至于消逝。生理的变化和老化必然影响心理或思想,这是无法抗御的。但是,变化、老化或僵化却因人而异,并不能一视同仁。有的人早,有的人晚;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所谓老年痴呆症,只是老化的一个表现形式。

四忌:不服老古今论者大都为不服老唱赞歌,这有点失于偏颇,绝对地无条件地赞美不服老,有害无益。也有人过于服老。年不到五十,就不敢吃蛋黄和动物内脏,怕胆固醇增高。这样的超前服老,我是不敢钦佩的。然则何去何从呢?我认为,在战略上要不服老,在战术上要服老,二者结合,庶几近之。

五忌:无所事事一个人到了六十多岁退休的关头,往往正是知识积累和资料积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一旦退下,对国家和个人都是一个损失。有进取心有干劲者,可能还会继续干下去的。可是大多数人则无所事事。锻炼身体,未可厚非。但是,整天这样“锻炼”,不也太乏味太单调了吗?学海无涯,何妨再跳进去游泳一番,不也会身心两健吗?

六忌:提当年勇一旦年老,争胜有心,好强无力,便难免产生一种自卑情结。可又不甘心自卑,于是只有自夸当年勇一途,可以聊以自慰。对于这种情况,别人是爱莫能助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自己随时警惕。我觉得,从零开始是唯一正确的想法。

七忌:自我封闭老年人最常见的现象或者灾难是自我封闭。我认为,老年人不管有什么形式的自我封闭现象,都是对个人健康不利的。我奉劝普天下老年人力矫此弊。同青年人在一起,即使是“新新人类”吧,他们身上的活力总会感染老年人的。

八忌:叹老嗟贫叹老磋贫,在中国的读书人中是常见的现象,特别在所谓怀才不遇的人们中更是突出。今天的中国社会已能跟上世界潮流,但是,封建思想的残余还不容忽视。我们都要加以警惕。

九忌:老想到死老年人想到死,是非常自然的。关键是:想到以后,自己抱什么态度。惶惶不可终日,甚至饮恨吞声,最要不得。最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我在这里诚挚奉劝普天之下的年老又通达事理的人,偶尔想一下死,是可以的,但不必老想。

十忌:愤世嫉俗愤世嫉俗的情绪和言论,我也是有的。但是,我又有我自己的表现方式。我往往不是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正常现象而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而是迷惑不解,惶恐不安。我不知道,与我想法相同或者相似的有没有人在,有的话,究竟有多少人。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毛泽东的两句诗好:“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常宜放眼量。”

(朱权利荐自《新华每日电讯报》)

猜你喜欢

服老年老季羡林
我的书斋
刘斌
刘 斌
听雨
被嫌弃的中年老母亲的一生
季羡林:健康长寿要服老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咪咪(节选)
服老不
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