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文化—《论语》与水水的哲学情结

2016-02-04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曾皙仁者志向

情怀水文化

黄河文化—《论语》与水水的哲学情结

水是生命之源,世间万物都离不开水.而孔子对水的认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饮用、灌溉、舟楫之水,而是通过对水的观察、体会和思考,赋予了水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情结.

《论语·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表面上看,这是孔子在河边对奔腾不息的流水发出的感叹,但孔子感叹的不仅仅是一去不复返的流水,更有稍纵即逝的光阴和瞬息万变的事物.

今天我们读《论语》,从孔子的这句感慨中,至少应把握两点:一是珍惜光阴.光阴是上苍赋予人们一种最公平、公正、透明的东西,但光阴也最易消逝且无法挽回.曹操曾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杜甫则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有限,自然永恒,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更应从“逝者如斯夫”的惊叹中学会珍惜光阴、把握机遇.二是要有不舍昼夜的进取精神.2500多年前,孔子就让人们效法滔滔之水勇往直前的精神.孔子一生虽坎坷多劫,幼年丧父,晚年丧子,但他一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修身养性,特别是晚年之后,安心在家乡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在“不舍昼夜”的奋发中,完成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的人生轨迹,开创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已跨越时空,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孔子一生钟爱山水,与水有着不解情缘,他的儒家思想也蕴涵着丰富的水文化.在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反映孔子山水情怀的名句和情节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关于“仁”、“智”,《论语》首先论述何为“仁”、何为“智”?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明确告诉他的学生樊迟,仁就是“爱人”,智就是“识人”.也就是关爱他人,了解他人.其次是在与学生讨论君子问题的时候,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说仁爱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最后是在《论语·雍也》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就是《论语》中寄情山水最富哲理的话语,智慧的人喜欢水,仁爱的人喜欢山;智者是动态的,仁者是静态的;智者是快乐的,仁者是长寿的.山、水是世间最普通的自然物,也是最有灵性的东西.山是安定、伟大、丰富的,水是流动、平等、多情的.孔子喜山爱水,是因为他知水懂山,“见大水必观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但他绝不仅限于陶醉、流连于山水的自然之趣,而是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体验,赋予山水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

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教学和生活点滴的记录,是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而成.孔子乐水的另一记载就在《论语·先进》篇中的“侍坐”,这是孔子与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畅谈理想的记录.一天,孔子饶有兴趣地问四个学生的志向,子路的理想是治理一个大国,冉有谦虚一点说管理一个小国,公西华则想做一名司仪.他们三人的志向抱负不可认为不宏大,但孔子并未做出评价.相比之下,曾皙的志向就微不足道了,他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这段看似没有宏大抱负的话,却得到了孔子的赞同:“吾与点也”.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孔子一生孜孜追求和向往的就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幸福自由的桃源生活,曾皙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个美妙境界.另一个原因就是孔子十分爱水,经常到自己家乡的沂水河中,清洗污尘,陶冶情操,亲近自然.

孔子还有一句话,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是说,如果他的德行不能推广,就泛舟海波之上.这既体现了他洒脱的一面,也有把失意寄托在流连水波之上的情怀.孔子曾带领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之道,所到之处常常遭到冷遇和奚落.但孔子即使在到处碰壁的时候,也没有一个弟子离开他,因而他很自豪地讲,“从我者其由与?”孔子一生虽然没有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但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被他的弟子广泛传播,泽惠千秋.

摘自浙江水网

猜你喜欢

曾皙仁者志向
解读《论语》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成宏:妙手不负悬壶志,仁者长怀济世心
仁者爱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仁者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
天鹅de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