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潜能在期待中滋生
——浅谈幼儿音乐活动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17期
关键词:马利翁皮格赞美

田 蜜

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当潜能在期待中滋生

——浅谈幼儿音乐活动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田蜜

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江苏张家港215600

每个幼儿都渴望赞美,赞美有一个无形的力量,会让人发生惊喜的改变。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也会重新审视自己、鼓励自己、期待自己,在自我努力中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利用“皮格马利翁”效能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探究,从关注、暗示、赞美的维度,对幼儿音乐活动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分析,以期激发幼儿的内在潜能。

皮格马利翁效应;关注期待

一、期待中的关注,滋生潜能态度

(一)关注幼儿的参与,增强幼儿表达的自信

集体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参与度都不一样。有专注的幼儿也会有不认真的幼儿,专注的幼儿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表扬。教师在教育的同时,作为教育者,教师不能轻易放弃对这些孩子的教育,要关注他们,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例如游戏中,可以让他做领头人的角色。如音乐活动《熊和石头人中》,大多幼儿都争先恐后地要当熊,明明却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教师关注到她没有参与活动,于是主动请明明先做小熊,还说他是最可爱的小熊,将他的无视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幼儿的潜能被激发。

(二)关注空间的释放,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音乐活动《瑶族舞曲》基本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自由讨论乐器匹配方案。讨论中教师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相互自由讨论。通过在开放的环境中幼儿敢于想象,学会独立思考,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讨论的时候,有的幼儿认为在节奏变快的地方应该用沙锤,有的幼儿认为需要用铃鼓,最后在大家的尝试中,发现还是沙锤效果较好。这里就体现了,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幼儿的潜能得以释放。

(三)关注榜样的树立,激发幼儿表现的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不仅喜欢模仿,还具有好胜、好强的性格。所以教师在幼儿取得一点点进步时,就要立刻采取表扬和鼓励来肯定幼儿的表现,这样在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的同时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歌唱活动《小树叶》中,怡宁声音响亮又动听,并且还配上了动作,教师提出,大家都可以像怡宁一样,一定会唱出自己心中的小树叶,相信幼儿能够做到。

二、期待中的暗示,滋生潜能情感

(一)“目光相视会其意”——眼神暗示

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神示意也可以把幼儿带入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声部的转换中。还可以透过不同状态的目光,感知乐曲的某部分应当表达的情绪。如乐器活动《老鼠娶亲》中,教师的眼神时而喜悦时而慌张,投顾公平教师的眼神状态就知道乐曲所表现的是“去接新娘”路上的喜悦和“被大灰狼钻进来”的紧张情绪。

(二)“温柔细语如春风”——言语暗示

教师对幼儿的有效支架需要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上,即通过评价来发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及了解其学习个性特征,从而找到恰当的支架方式。因此,教师的评价影视过程性的言语鼓励或启发。如乐器活动《爷爷为我打月饼》中,在分组演奏乐器环节中,教师鼓励大胆尝试的组别,并且引导幼儿:“还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试一试呢?什么乐器表现慢的节奏更适合?”

(三)“一切尽在不言中”——动作暗示

肢体动作是教师和幼儿的另一种交流方式,虽然肢体动作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是恰当的运用可以有效指引幼儿的行为。如乐器活动《爆米花》中,在声部转换前,教师提前将自己的头部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又如,需要交换乐器演奏时,教师把手臂交叉,幼儿就理解是什么意思了,通过这样的暗示,幼儿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幼儿的潜能得以激发。

三、期待中的激励,滋生潜能行为

(一)用心捕捉激励对象

激励表扬应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受到表扬的机会,对于一些能力差或行为习惯不好的幼儿,教师要仔细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亮点,并及时表扬和肯定他们的亮点,使他们的亮点得到放大,让幼儿在赞美声中得到进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幼儿的精彩表现,及时发现,及时提出。

(二)用情组织激励内容

激励的目的在于为幼儿将来的行为指明方向,使幼儿受到鼓舞而更加努力。对于幼儿表现出的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时教师要说明表扬的内容,这样幼儿就清楚什么是好的行为。如在音乐活动“花儿朵朵开”时,教师表扬孩子“你的花朵造型真特别,还是爱心花朵啊!”此外,教师在表扬幼儿时,不应过多地夸奖幼儿完成的结果,而应更多地表扬幼儿所做出的努力,就是要注意表扬幼儿好的学习品质,如坚持、创造等。经常被赞扬“做出了努力”的幼儿,即使一时表现不佳或面对困难,也不会失去信心,而会更加努力赶上。

(三)用智巧施激励手段

作为调动幼儿积极因素的重要手段,激励的形式要多样,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不仅局限于班级,可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表扬。如采用展示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我园每年都会举办“环保服装秀”、“六一红歌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艺术才能的机会。这些契机都能帮助教师找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定位,激发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更为自主、自由、自信地表达与表现,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见,“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按“憧憬——期待——行动——感应——接受——外化”这一机制产生的。这就是说,期待者对期待对象产生美好的憧憬,并出现具体的期待结果,还要为这种期待付出具体的努力实践。实践证明,如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表扬、帮助、指导等行动,使被期待者感受到期待者对自己的特殊的关怀和鼓励,并从内心上接受期待者的种种爱心和帮助,以致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达到了期待者所期望的结果。让我们学会期待、懂的赞许,相信每个幼儿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1]刘献春,范敏.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德育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2]陈敏.《皮格马利翁效应》.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

[3]崔灵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4]乔塞尔森.《皮格马利翁效应》,2011.1.

G611

A

1006-0049-(2016)17-0233-01

猜你喜欢

马利翁皮格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幽灵叙事的反叛:弗农·李《奥克赫斯庄园的奥克》中的皮格玛利翁神话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盖茨比成败的影响
像侦探一样解读名画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目标实现中的应用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小猪皮格
拥有大爱之心的小猪